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眩晕的正确认识,拓宽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对眩晕的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能力。避免误诊误治。方法:现将2年来门诊治疗的342例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病人得到病因诊断及治疗,疗效佳。42例病因不清,疗效差。结论:眩晕的轻重与年龄、情绪、原发疾病有关。
关键词 眩晕 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眩晕病人342例,男240例,女102例,男女比例为2.3∶1,年龄21~75岁。其中耳源性眩晕61例,颈源性眩晕168例,心源性眩晕21例,脑源性眩暈92例。眩晕伴颈椎曲度变直、增生168例,眩晕伴颈椎血管狭窄35例,眩晕伴高黏血症102例,伴高血压158例,伴糖尿病65例,伴腔隙性脑梗死67例,伴心脏瓣膜病15例。
鉴别诊断: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不能睁眼、听力下降。常由内耳迷路或(和)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等周围病变引起的眩晕,称周围性眩晕或真性眩晕。由小脑、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病变所致的眩晕,或由视力障碍、深感觉、耳石或共济失调等病变引起的眩晕称中枢性眩晕或假性眩晕。颈源性眩晕与体位有关,伴有恶心、呕吐及颈项僵硬,上肢麻木。常伴有颈椎增生或脱位,椎动脉狭窄、扭曲或缺如,以及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等临床征象。脑源性眩晕,眩晕常呈旋转性或垂直性,头部运动、睁眼无眩晕加重。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向病侧倾跌,偶尔见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心源性眩晕伴心慌、气短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25岁以上患者均拍颈椎常规片,检查血常规。40岁以上患者常规查血脂、血糖、血流变、心电图及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60岁以上患者常规行头颅CT平扫。
治疗及转归:除严重贫血及神经衰弱予以对症治疗外。颈源性眩晕理疗配合内科活血化瘀、扩血管治疗。脑源性眩晕予以扩血管、改善脑代谢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耳源性眩晕主要治疗内耳疾病,但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80%痊愈,20%随着原发病的控制而好转。
讨 论
眩晕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起病突然,易在激动、紧张、过劳、失眠、烟酒过量、月经期等诱因下发病。因而病因诊断和防治较困难,且由于眩晕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疗工作较复杂,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漏诊、误治、漏治。因此,作为基层医生,必须详细收集眩晕病人病史资料。现病史包括眩晕的发病时间、起病形式、有无先兆和规律、眩晕的性质和方向、持续时间、发病频率、原因、诱因、病程、病情的演变和进展情况。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痛、耳闷、面瘫、吞咽困难、咳呛、逆流、口齿不清、感觉障碍、视物不清或复视、肢体瘫痪或抽搐等,以及须仔细询问它们与眩晕出现的先后顺序。有助于眩晕的定位、定性诊断。也要询问既往史及家族史,如心血管疾病、耳部疾病和手术、颅脑外伤、感染、中毒、晕车晕船或不敢转圈、耳毒药物服用和有无类似的病人,对眩晕的定性诊断提供线索。仔细了解既往诊治史,有关的各项检查结果、诊断意见、治疗和疗效情况等方面的口头和书面材料,为以后的诊治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眩晕 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眩晕病人342例,男240例,女102例,男女比例为2.3∶1,年龄21~75岁。其中耳源性眩晕61例,颈源性眩晕168例,心源性眩晕21例,脑源性眩暈92例。眩晕伴颈椎曲度变直、增生168例,眩晕伴颈椎血管狭窄35例,眩晕伴高黏血症102例,伴高血压158例,伴糖尿病65例,伴腔隙性脑梗死67例,伴心脏瓣膜病15例。
鉴别诊断: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不能睁眼、听力下降。常由内耳迷路或(和)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等周围病变引起的眩晕,称周围性眩晕或真性眩晕。由小脑、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病变所致的眩晕,或由视力障碍、深感觉、耳石或共济失调等病变引起的眩晕称中枢性眩晕或假性眩晕。颈源性眩晕与体位有关,伴有恶心、呕吐及颈项僵硬,上肢麻木。常伴有颈椎增生或脱位,椎动脉狭窄、扭曲或缺如,以及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等临床征象。脑源性眩晕,眩晕常呈旋转性或垂直性,头部运动、睁眼无眩晕加重。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向病侧倾跌,偶尔见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心源性眩晕伴心慌、气短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25岁以上患者均拍颈椎常规片,检查血常规。40岁以上患者常规查血脂、血糖、血流变、心电图及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60岁以上患者常规行头颅CT平扫。
治疗及转归:除严重贫血及神经衰弱予以对症治疗外。颈源性眩晕理疗配合内科活血化瘀、扩血管治疗。脑源性眩晕予以扩血管、改善脑代谢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耳源性眩晕主要治疗内耳疾病,但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80%痊愈,20%随着原发病的控制而好转。
讨 论
眩晕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起病突然,易在激动、紧张、过劳、失眠、烟酒过量、月经期等诱因下发病。因而病因诊断和防治较困难,且由于眩晕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疗工作较复杂,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漏诊、误治、漏治。因此,作为基层医生,必须详细收集眩晕病人病史资料。现病史包括眩晕的发病时间、起病形式、有无先兆和规律、眩晕的性质和方向、持续时间、发病频率、原因、诱因、病程、病情的演变和进展情况。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痛、耳闷、面瘫、吞咽困难、咳呛、逆流、口齿不清、感觉障碍、视物不清或复视、肢体瘫痪或抽搐等,以及须仔细询问它们与眩晕出现的先后顺序。有助于眩晕的定位、定性诊断。也要询问既往史及家族史,如心血管疾病、耳部疾病和手术、颅脑外伤、感染、中毒、晕车晕船或不敢转圈、耳毒药物服用和有无类似的病人,对眩晕的定性诊断提供线索。仔细了解既往诊治史,有关的各项检查结果、诊断意见、治疗和疗效情况等方面的口头和书面材料,为以后的诊治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