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以关键词、线条、符号、色彩、数字等为构成要素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有着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等显著特点。它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巴赞(Tony Buzan)于1974年出版的《启动大脑》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就已传入我国,最初是用来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因此应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东尼·巴赞的学生董海韬于2003年将思维导图系统性地引入中国,由此正式拉开了思维导图在我国应用的帷幕。随着思维导图众多优势的凸显,众多学者更是将其大规模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学者们更偏向于将其应用于理科教学,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则较少,因此,本文则侧重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必要
高中思想政治中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因其抽象复杂、深奥难懂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部分。由于无法进行理解性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单纯地以应试为学习动机,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和有意义学习。而思维导图则以汉字、数字、图形、线条等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变深奥的哲学知识为显性的放射性整合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具体形象记忆和长时间记忆。
大多数任课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收效甚微。也有部分教师试图采用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此模块而言,很难利用信息手段创建具体的、有效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情景。为了实现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等诸多特点,被称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全面而发散的表达形式能够向学生左脑的逻辑、数字、顺序和分析等功能发出刺激信号,同时又能够引起学生右脑空间感、图画、想象、韵律等功能的注意,形成一个“左脑+右脑=全脑”的理想效果,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规律。
二、应用的优势
(一)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先决性条件。但是对于大多数任课教师而言,备课需要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在文科教学方面更为突出。应用思维导图则大大减少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只需要教师将重要知识点以关键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通过一些线条和箭头表示其中的逻辑关系。比如,教师在对“唯物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备课时,只需要一张简单的图表(见图1),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作为配合语言、媒体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学生理解教材核心知识点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记录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并且做到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采用了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创新方式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板书简明扼要、由点及面地概括课堂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还能方便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知识链条。例如,教师在讲到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时,只需要呈现板书设计(见图2),这样环环相扣的板书设计既使学生把握了重点知识,又节省了学生记录板书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将素质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意义。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了要求。思维导图则在体现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够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以便加强与巩固;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并负责指导和解答学生的困惑,同时还能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获得收获,不断充实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导图。例如,第三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师在完成全部教学后,可围绕核心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见图3)。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哪些创新点可及时进行补充,使唯物辩证法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三、应用的可能
(一)学生方面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前只需要准备一张A3或A4大的白纸、一支签字笔和多种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即可。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集中性思维,确定中心关键词
中心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和命脉”,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决定着整个思维导图的质量。为了突出一个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应将其放在白纸的中央位置,写得略微大一些,还可以配有图像、颜色以及重点符号等。
2.运用放散性思维,确定分支关键词
分支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树的枝干”,需要学生充分应用发散性思维确定好各级“枝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同一级别的并列、不同级别的归属;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思维混乱,使得思维导图的作用适得其反。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散到更细致的知识点。
3.运用逻辑思维,确定知识点间的关系
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是清晰地确定各个层次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为了清楚而准确地反映各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用箭头和线条从中心关键词出发由近及远地进行连接;为了符合大脑的思维脉络,连接过程中尽量自然弯曲,不要用直线。
(二)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运用多款软件来进行制作,每款软件操作的方式大同小异。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模板或者新建个空白的文档,把中心关键词填写在中心主题上;然后选中中心主题,在所选节点下添加子节点,如此循环反复派生出各分支的关键词;最后,为了增强思维导图的表象效果,可以加上一些与主题节点相符合的符号、图片等。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制作思维导图的各种软件以及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制作出浑然一体的思维导图。
四、应用的效果
关于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国内外学者不胜枚举。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笔者在本科毕业后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担任高二年级的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曾多次应用思维导图,尤其是《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为了验证思维导图的教学有效性,在第一次尝试应用之前做了以下研究:选择两个基础基本一致的班级,将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组,将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对照组,在都完成了“认识论”部分教学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同种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思维导图教学对于强化课堂教学结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着充分的应用必要性、显著的应用优势、现实的应用可能性以及良好的应用效果,必将受到更多任课教师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东尼·巴赞(Tony Buzan).丁叶然译.启动大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
[3]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途径[J].教育科學.2016(03):21-28.
[4]罗华荣.汤晓春.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教育参考.2014(12):73-78.
[5]高莉苹.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140-142.
(责任编辑:杨宁)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巴赞(Tony Buzan)于1974年出版的《启动大脑》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就已传入我国,最初是用来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因此应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东尼·巴赞的学生董海韬于2003年将思维导图系统性地引入中国,由此正式拉开了思维导图在我国应用的帷幕。随着思维导图众多优势的凸显,众多学者更是将其大规模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学者们更偏向于将其应用于理科教学,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则较少,因此,本文则侧重论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必要
高中思想政治中的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因其抽象复杂、深奥难懂成为学生最头疼的部分。由于无法进行理解性记忆,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单纯地以应试为学习动机,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和有意义学习。而思维导图则以汉字、数字、图形、线条等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变深奥的哲学知识为显性的放射性整合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具体形象记忆和长时间记忆。
大多数任课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收效甚微。也有部分教师试图采用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此模块而言,很难利用信息手段创建具体的、有效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情景。为了实现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寻找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等诸多特点,被称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全面而发散的表达形式能够向学生左脑的逻辑、数字、顺序和分析等功能发出刺激信号,同时又能够引起学生右脑空间感、图画、想象、韵律等功能的注意,形成一个“左脑+右脑=全脑”的理想效果,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规律。
二、应用的优势
(一)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先决性条件。但是对于大多数任课教师而言,备课需要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在文科教学方面更为突出。应用思维导图则大大减少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只需要教师将重要知识点以关键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并通过一些线条和箭头表示其中的逻辑关系。比如,教师在对“唯物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备课时,只需要一张简单的图表(见图1),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作为配合语言、媒体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学生理解教材核心知识点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记录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板书的重要性,并且做到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设计,采用了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创新方式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板书简明扼要、由点及面地概括课堂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还能方便学生记录课堂笔记,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性和关联性的知识链条。例如,教师在讲到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时,只需要呈现板书设计(见图2),这样环环相扣的板书设计既使学生把握了重点知识,又节省了学生记录板书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将素质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意义。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了要求。思维导图则在体现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够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以便加强与巩固;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并负责指导和解答学生的困惑,同时还能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获得收获,不断充实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导图。例如,第三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师在完成全部教学后,可围绕核心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见图3)。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有哪些创新点可及时进行补充,使唯物辩证法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三、应用的可能
(一)学生方面
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前只需要准备一张A3或A4大的白纸、一支签字笔和多种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即可。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集中性思维,确定中心关键词
中心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和命脉”,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决定着整个思维导图的质量。为了突出一个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应将其放在白纸的中央位置,写得略微大一些,还可以配有图像、颜色以及重点符号等。
2.运用放散性思维,确定分支关键词
分支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树的枝干”,需要学生充分应用发散性思维确定好各级“枝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同一级别的并列、不同级别的归属;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思维混乱,使得思维导图的作用适得其反。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散到更细致的知识点。
3.运用逻辑思维,确定知识点间的关系
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是清晰地确定各个层次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为了清楚而准确地反映各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用箭头和线条从中心关键词出发由近及远地进行连接;为了符合大脑的思维脉络,连接过程中尽量自然弯曲,不要用直线。
(二)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运用多款软件来进行制作,每款软件操作的方式大同小异。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模板或者新建个空白的文档,把中心关键词填写在中心主题上;然后选中中心主题,在所选节点下添加子节点,如此循环反复派生出各分支的关键词;最后,为了增强思维导图的表象效果,可以加上一些与主题节点相符合的符号、图片等。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制作思维导图的各种软件以及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制作出浑然一体的思维导图。
四、应用的效果
关于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国内外学者不胜枚举。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笔者在本科毕业后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担任高二年级的思想政治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曾多次应用思维导图,尤其是《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为了验证思维导图的教学有效性,在第一次尝试应用之前做了以下研究:选择两个基础基本一致的班级,将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组,将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班级确定为对照组,在都完成了“认识论”部分教学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同种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思维导图教学对于强化课堂教学结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着充分的应用必要性、显著的应用优势、现实的应用可能性以及良好的应用效果,必将受到更多任课教师的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东尼·巴赞(Tony Buzan).丁叶然译.启动大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
[3]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途径[J].教育科學.2016(03):21-28.
[4]罗华荣.汤晓春.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教育参考.2014(12):73-78.
[5]高莉苹.思维导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140-142.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