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民俗旅游和民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找出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俗旅游开发的举措。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开发模式
我国的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随着近来交通的便利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民俗旅游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全国各地开始充分挖掘本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旅游。吉县作为一个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必须紧跟时代脚步,用全新的方式发展当地经济。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
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民俗旅游”这一概念仍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国外学者称其为“文化旅游”,国内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的。关于“民俗旅游”的概念有众多提法,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和国中和温锦伦。两人的定义略有不同,但都强调民俗旅游的文化性。笔者认为民俗旅游是由人们的求新、求奇的心理所引发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去往异地以体验异族的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学术界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民俗旅游的论述较少,但不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国外学术界,都强调民俗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由此可知,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经过开发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一些特有的民间活动、民间习俗。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基于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关理论,笔者认为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有:
(1)文化性。民俗旅游资源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俗资源就是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2)不可移动性。每一种民俗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存在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现代的高新技术为仿制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但是离开自身存在的特定环境,民俗资源也会失去其特有的意义和吸引力。
(3)稳定性。民俗是某个地域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因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四、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为了让世界各地旅游者了解并体验吉县独特的民俗文化,必须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开发的形式去宣传本地特色。在开发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如近年来对黄河鲤鱼的过度捕捞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鲤鱼因肉质鲜美,且产量极少而受到市场哄抢,价格虚高。因而一些商贩只顾眼前利益,过量捕捞,以至于现在黄河鲤鱼产量大为减少。
2.因地制宜原则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旦破坏,是不可以再生的,但是随着现在高新技术的出现,很多地区出现了对民俗资源的复制,如北京的世界公园。虽然一开始这些新奇的文化园可能会激发游客的观光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参观的游客会越来越少,因为特定的民俗旅游资源如果离开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原生土壤,那么它原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也会荡然无存。因此吉县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当地实有的民俗资源为基础,避免盲目跟风。
3.融合性原则
景色秀美的自然景观众多,文化深厚的人文资源丰富,面对如此大的资源优势,绝不能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旅游开发方式上,一定要把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民间文化为元素,为游客打造一份丰盛的视听盛宴,真正形成吉县的旅游特色,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原地浓缩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原地浓缩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旅游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合适的地段建立一个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村,以集中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民俗文化有所淡化,不再典型的地区。其优点是可以让旅游者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精髓,但缺点是民俗文化容易失真,对某些游客不能形成有效的旅游吸引力。
2.主题附会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主题附会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将民俗主题与某一特定的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如民俗主题酒店,民俗主题餐厅,民俗博物馆等。
3.复古再现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复古再现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对已经消失的民间习俗通过信息搜索,加工,整理,建设等方式,将已经消失的民俗习惯再现在游客眼前。如香港九龙著名的“宋园“中演员身着宋朝的服饰,向游客展示宋朝人们的衣食起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另外南京的夫子庙也是根据记载仿造的。
4.集锦荟萃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集锦荟萃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在一个主题公园内将散布于一定地域的典型民俗进行集中展示。旅游作为一种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开阔眼界的活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时的主要活动方式,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对异域文化的极大好奇,民俗旅游应运而生,全国各地深入挖掘本地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参考文献:
[1]邓观利.旅游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23.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3.
[3]田里.论民俗旅游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12(3):17.
[4]王晟浩.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J].城市化,2009.5:41-45.
[5]张春丽.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3(2):116-119.
[6]张广善.晋城民居中的文化资本探源[J].城市文化资本,2010,23(9):23-31.
[7]李新苗.中国晋城民俗文化[DB/OL].晋城新闻网,2010-01-13.
作者简介:
张美程(1996.10—),女,汉,湖南人,学历本科,邵阳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开发模式
我国的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随着近来交通的便利和科技的日益发达,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民俗旅游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全国各地开始充分挖掘本地的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旅游。吉县作为一个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必须紧跟时代脚步,用全新的方式发展当地经济。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
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民俗旅游”这一概念仍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国外学者称其为“文化旅游”,国内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的。关于“民俗旅游”的概念有众多提法,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和国中和温锦伦。两人的定义略有不同,但都强调民俗旅游的文化性。笔者认为民俗旅游是由人们的求新、求奇的心理所引发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去往异地以体验异族的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学术界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民俗旅游的论述较少,但不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国外学术界,都强调民俗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由此可知,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的,经过开发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一些特有的民间活动、民间习俗。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基于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关理论,笔者认为民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有:
(1)文化性。民俗旅游资源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俗资源就是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2)不可移动性。每一种民俗资源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存在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现代的高新技术为仿制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但是离开自身存在的特定环境,民俗资源也会失去其特有的意义和吸引力。
(3)稳定性。民俗是某个地域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因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四、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
为了让世界各地旅游者了解并体验吉县独特的民俗文化,必须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开发的形式去宣传本地特色。在开发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如近年来对黄河鲤鱼的过度捕捞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鲤鱼因肉质鲜美,且产量极少而受到市场哄抢,价格虚高。因而一些商贩只顾眼前利益,过量捕捞,以至于现在黄河鲤鱼产量大为减少。
2.因地制宜原则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旦破坏,是不可以再生的,但是随着现在高新技术的出现,很多地区出现了对民俗资源的复制,如北京的世界公园。虽然一开始这些新奇的文化园可能会激发游客的观光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参观的游客会越来越少,因为特定的民俗旅游资源如果离开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原生土壤,那么它原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也会荡然无存。因此吉县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当地实有的民俗资源为基础,避免盲目跟风。
3.融合性原则
景色秀美的自然景观众多,文化深厚的人文资源丰富,面对如此大的资源优势,绝不能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旅游开发方式上,一定要把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民间文化为元素,为游客打造一份丰盛的视听盛宴,真正形成吉县的旅游特色,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原地浓缩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原地浓缩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旅游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合适的地段建立一个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村,以集中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民俗文化有所淡化,不再典型的地区。其优点是可以让旅游者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精髓,但缺点是民俗文化容易失真,对某些游客不能形成有效的旅游吸引力。
2.主题附会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主题附会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将民俗主题与某一特定的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如民俗主题酒店,民俗主题餐厅,民俗博物馆等。
3.复古再现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复古再现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对已经消失的民间习俗通过信息搜索,加工,整理,建设等方式,将已经消失的民俗习惯再现在游客眼前。如香港九龙著名的“宋园“中演员身着宋朝的服饰,向游客展示宋朝人们的衣食起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另外南京的夫子庙也是根据记载仿造的。
4.集锦荟萃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集锦荟萃式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在一个主题公园内将散布于一定地域的典型民俗进行集中展示。旅游作为一种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开阔眼界的活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时的主要活动方式,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对异域文化的极大好奇,民俗旅游应运而生,全国各地深入挖掘本地的民俗旅游资源,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参考文献:
[1]邓观利.旅游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23.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3.
[3]田里.论民俗旅游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12(3):17.
[4]王晟浩.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J].城市化,2009.5:41-45.
[5]张春丽.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3(2):116-119.
[6]张广善.晋城民居中的文化资本探源[J].城市文化资本,2010,23(9):23-31.
[7]李新苗.中国晋城民俗文化[DB/OL].晋城新闻网,2010-01-13.
作者简介:
张美程(1996.10—),女,汉,湖南人,学历本科,邵阳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