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受家庭生活背景及当时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在他的不少作品中以一种怪诞的手法描写了人的孤独、绝望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官僚机构的扭曲等异化状态。本文着重从异化一词在他作品中的三种表现来对卡夫卡作品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挖掘出异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异化;异化关系;扭曲
一、“异化”一词的含义
“异化”最初是一个普通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之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异化”一词,但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不少现象却可以用“异化”这个词来概括。他出生的年代正是西方社会政局动荡的时期,人们之间冷漠成性,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利益关系使得他们的精神感到空虚。这也是一个专制腐朽危机四伏的时代。卡夫卡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反动、腐朽的时代,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孤独,感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无法摆脱的压力,无法和社会沟通,更无法改变一切。自小就受父亲威慑的卡夫卡从始至终都生活在一种孤独的境遇里,孤独无法排遣,父亲的严格家教让他性格孤僻,种种原因使得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这些令人窒息的情感灌输进去,通过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展现了当时扭曲不堪的社会状况。
二、异化现象在卡夫卡作品中的表现
人的自我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主要是指人变成“非人”的现象,描写人在一种异己力量的重压下,所产生的恐怖感、灾难感和绝望感。人们常常担心灾难降临,但又不能主宰命运,只能听凭命運的安排而遭受灾难的折磨。
首先《变形记》就直接描绘出了人的自我异化。作为推销员的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文章一开始便展现出了这一直观可见的身体上的自我异化。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的自我异化:格力高尔变成虫后逐渐有了虫性,像虫一样喜好腐烂变质的食物,像虫一样在天花板上散步、看风景、睡觉。在种看似是精神上自我麻痹的现象,实际上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对逃离现实世界的暂时享受的状态。他的这种异化不是没有来由的,在他先前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我们就能发觉出这种变化的端倪:他的工作之劳累,饮食之粗糙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苦苦工作的他却时刻遭受被解雇的威胁;他为了整个家庭遭受了超负荷的压力以及无人可诉的痛楚,从这点来看,他的灵魂早就异化成了非人类。因此当卡夫卡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异,内心早就希冀自己能成为非人类的格里高尔,深知自己只有通过自我异化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暂时逃离自己不想面对的生活。卡夫卡说“资本主义是一系列从里向外、从外向里、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的依附关系的体系。一切事物都具有依附性,一切都受制约束缚。”
在短篇小说《判决》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人的自我异化。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对抗。原本规划好一切未来生活的儿子,在父亲咄咄逼人的语言恫吓之后,卸掉所有独立自信的武装,草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父亲的判决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力量,就是因为他一下子消解了儿子的独立性,他让儿子认为没有父亲的帮助他一无所有,自己真如父亲说的那样从来都不曾独立,将来也不会独立,甚至永远都不会。如此冷峻的话将儿子内心深藏的孤独无助与绝望步步引出,双方的对峙最终以乔治投水自尽为终结,这也是他精神的自我异化的终结。
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只剩下金钱与利益,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双方之间原本的关系便不复存在。一旦涉及金钱,人的冷漠本性就开始暴露无遗。人一旦由于生病、衰老等原因失去赚钱能力,他的生存状态就会急转直下。
卡夫卡的大部分小说中都表现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由家中的顶梁柱变成家庭生活的绊脚石之后,家人对他的厌恶之情开始逐渐展露。尽管与家人之间有血缘亲情,但这一纽带却没有了任何作用。成为甲壳虫之后的他变成了全家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父亲对他恼怒厌恶,用脚踢他,用苹果掷他;母亲对他感到悲伤和畏惧;连家中的女仆也称他是“老蜣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无情,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谓态度,在这种人与人之间极度扭曲的关系中我们感到窒息,无力改变更是事件的悲哀所在。
四、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
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得不与社会打交道。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官僚机构黑暗腐朽、滥用职权、用法无度社会,揭示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人组成整个社会,社会给人以庇护,给人无形的安全感,但又在方方面面约束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行动。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微不足道,个性尽失,这就是社会对人的异化。《城堡》中的城堡作为权力的象征,无比神秘,似乎遥不可及却又像是无处不在。在K.刚进入村子时他就受到城堡的盘问,他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城堡的控制。两个助手如影随形般跟随他左右,不仅没能助他进入城堡,获得克拉姆的接见,反而将他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城堡的办事效率及结果让人质疑,然而鉴于它的权力人们却无从诉苦。作为外乡人的K.想要做一些努力以摆脱这种被人控制的生活,然而却从始至终都没能所愿,从始至终他都像一粒尘埃,既没有受到重用,也没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K.的无奈感与无力感在小说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原本可以轻易实现的上下两层人之间的接触在这里变成了不可实现的梦想,这种看似森严的官僚制度实则是可笑可悲的,同时也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异化的直接表现。
在对异化世界进行描述时,卡夫卡始终是冷静而客观的,他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将故事中主人公遭遇的残酷甚至血腥的画面一步步展开,结合他笔下夸张的场景、怪异的人物、荒诞的对话,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怪诞诡异的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更加夸张变形,也就更给人以震撼,正如卡夫卡所说“好的小说就如一把杂碎我们内心冰海的斧子”,让我们从昏睡中猛然惊醒。
关键词:异化;异化关系;扭曲
一、“异化”一词的含义
“异化”最初是一个普通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之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异化”一词,但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不少现象却可以用“异化”这个词来概括。他出生的年代正是西方社会政局动荡的时期,人们之间冷漠成性,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利益关系使得他们的精神感到空虚。这也是一个专制腐朽危机四伏的时代。卡夫卡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反动、腐朽的时代,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孤独,感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无法摆脱的压力,无法和社会沟通,更无法改变一切。自小就受父亲威慑的卡夫卡从始至终都生活在一种孤独的境遇里,孤独无法排遣,父亲的严格家教让他性格孤僻,种种原因使得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这些令人窒息的情感灌输进去,通过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展现了当时扭曲不堪的社会状况。
二、异化现象在卡夫卡作品中的表现
人的自我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主要是指人变成“非人”的现象,描写人在一种异己力量的重压下,所产生的恐怖感、灾难感和绝望感。人们常常担心灾难降临,但又不能主宰命运,只能听凭命運的安排而遭受灾难的折磨。
首先《变形记》就直接描绘出了人的自我异化。作为推销员的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文章一开始便展现出了这一直观可见的身体上的自我异化。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的自我异化:格力高尔变成虫后逐渐有了虫性,像虫一样喜好腐烂变质的食物,像虫一样在天花板上散步、看风景、睡觉。在种看似是精神上自我麻痹的现象,实际上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对逃离现实世界的暂时享受的状态。他的这种异化不是没有来由的,在他先前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我们就能发觉出这种变化的端倪:他的工作之劳累,饮食之粗糙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苦苦工作的他却时刻遭受被解雇的威胁;他为了整个家庭遭受了超负荷的压力以及无人可诉的痛楚,从这点来看,他的灵魂早就异化成了非人类。因此当卡夫卡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异,内心早就希冀自己能成为非人类的格里高尔,深知自己只有通过自我异化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暂时逃离自己不想面对的生活。卡夫卡说“资本主义是一系列从里向外、从外向里、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的依附关系的体系。一切事物都具有依附性,一切都受制约束缚。”
在短篇小说《判决》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人的自我异化。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对抗。原本规划好一切未来生活的儿子,在父亲咄咄逼人的语言恫吓之后,卸掉所有独立自信的武装,草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父亲的判决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力量,就是因为他一下子消解了儿子的独立性,他让儿子认为没有父亲的帮助他一无所有,自己真如父亲说的那样从来都不曾独立,将来也不会独立,甚至永远都不会。如此冷峻的话将儿子内心深藏的孤独无助与绝望步步引出,双方的对峙最终以乔治投水自尽为终结,这也是他精神的自我异化的终结。
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表现在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只剩下金钱与利益,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双方之间原本的关系便不复存在。一旦涉及金钱,人的冷漠本性就开始暴露无遗。人一旦由于生病、衰老等原因失去赚钱能力,他的生存状态就会急转直下。
卡夫卡的大部分小说中都表现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由家中的顶梁柱变成家庭生活的绊脚石之后,家人对他的厌恶之情开始逐渐展露。尽管与家人之间有血缘亲情,但这一纽带却没有了任何作用。成为甲壳虫之后的他变成了全家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父亲对他恼怒厌恶,用脚踢他,用苹果掷他;母亲对他感到悲伤和畏惧;连家中的女仆也称他是“老蜣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无情,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谓态度,在这种人与人之间极度扭曲的关系中我们感到窒息,无力改变更是事件的悲哀所在。
四、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
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得不与社会打交道。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官僚机构黑暗腐朽、滥用职权、用法无度社会,揭示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人组成整个社会,社会给人以庇护,给人无形的安全感,但又在方方面面约束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行动。人在强大的社会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微不足道,个性尽失,这就是社会对人的异化。《城堡》中的城堡作为权力的象征,无比神秘,似乎遥不可及却又像是无处不在。在K.刚进入村子时他就受到城堡的盘问,他的一切行动都受到城堡的控制。两个助手如影随形般跟随他左右,不仅没能助他进入城堡,获得克拉姆的接见,反而将他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城堡的办事效率及结果让人质疑,然而鉴于它的权力人们却无从诉苦。作为外乡人的K.想要做一些努力以摆脱这种被人控制的生活,然而却从始至终都没能所愿,从始至终他都像一粒尘埃,既没有受到重用,也没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K.的无奈感与无力感在小说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原本可以轻易实现的上下两层人之间的接触在这里变成了不可实现的梦想,这种看似森严的官僚制度实则是可笑可悲的,同时也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异化的直接表现。
在对异化世界进行描述时,卡夫卡始终是冷静而客观的,他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将故事中主人公遭遇的残酷甚至血腥的画面一步步展开,结合他笔下夸张的场景、怪异的人物、荒诞的对话,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怪诞诡异的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异化世界更加夸张变形,也就更给人以震撼,正如卡夫卡所说“好的小说就如一把杂碎我们内心冰海的斧子”,让我们从昏睡中猛然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