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促进有效建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型素养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几何直观,把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模型,那么学生就能将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思想上进行整体的把握、理解,学会通过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借助几何直观促进知识建模的策略研究,继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建模;课例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虽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有不少的研究,这些研究或阐述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方法,或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但都没有从借助几何直观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进行探讨.
  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讲,由于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而数学建模又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为了解决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建模吃力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归纳,借助几何直观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并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感,以及空间建模思维.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曹培英在《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这本书中这样给“模型”下定义:数学模型乃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模型思想是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这样描述的: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史宁中教授在《数学思想概论》一书中说道,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綜上所述,并通过笔者长期在一线教学对模型课例的探索研究,在小学阶段应该重视模型思想的建构.为了探索模型教学课例的特点,笔者将小学中高年段相关课例进行了梳理,小学数学中的模型包括计算型模型、概念型模型和应用型模型等.用模型思想研究小学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从模型的视角去认识、描述、把握数学问题.
  三、北师版中高年段关于建模的课例分析
  针对教师关于模型课例的实践探索,笔者对本校28位数学教师对模型的课例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92%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有效建模,90%的教师从教具、学具的使用上和学生的活动实践入手,帮助学生建构模型思想.
  四、课例研究及教学策略
  小学中高年段的建模教学最为核心的就是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真正经历建模过程.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表象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的本质.
  (一)引导学生画图,帮助学生建模
  大家都知道,当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若能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问题往往能轻松得到解决.通过画图,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画图中逐渐形成模型思想,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里程表(一)”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里程表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可运用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师:为了更简洁一点,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先画一点,表示北京的位置,用直尺往右画一条稍长的线,表示一段里程,走到这里是石家庄的位置.
  师: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城市,是哪里呢?(板书:保定)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们把里程277千米标在上面,(化弧线,标277千米)146千米表示到哪里的距离呢?(保定)
  师:像这样在一条线段上表示里程之间关系的,我们叫它线段图.
  在低年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读图能力和借助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但对于里程表的问题,信息量大,需要考虑的问题和相关因素比较多,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了很多.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画直观图和线段图,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图中所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并在图表的比较中直观地理解减法的模型,就是总路程中去掉一部分,求另外一部分路程是多少.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图、理解直观图的起始课.学生在初步感知后,体验到了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如分数问题、路程问题等建模内容做好了铺垫.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
  (二)关注教具的使用,辅助学生建模
  张奠宙先生说过:“数学模型,是指将一类事物或运动过程,用数学概念、公式以及逻辑关系从数量上加以描述,使人们能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其数量关系,把握其特征,几何学则是物体外形的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它需要更多地依靠生活经验与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在四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中,我们通过拼摆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小棒根数等于2n 1,3 2(n-1),3n-(n-1)的几何模型.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个别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于是我们通过粉、黄、白三种颜色的小棒进行板书.
  以下是教学中的具体片段.
  师:如果把每个三角形都按2根小棒计算的话,摆一个三角形需要2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就需要3×2根小棒,摆4个三角形就需要4×2根小棒,摆几个三角形就需要几乘以2根小棒,但是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多用了1根小棒,就加1,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重新摆一下小棒(1粉2黄2白2黄2白2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
  生:2n 1.
  接下来,3 2(n-1),3n-(n-1)的几何模型同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用三种颜色的磁力小棒进行摆放,让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不同计算公式的含义.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教具的展示,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本质.
  (三)关注学具的使用,强化学生建模
  总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折一折纸条的办法理解这个模型.教材在这一节用两个特殊长度的纸条来表示松鼠和小兔所走的路程,非常直观,为后面学生能顺利使用线段示意图做铺垫.用纸条表示两个小动物走的路程,以此启发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理解题意,松鼠用了4分钟,就启发学生平均折成4段,兔子用了3分钟,就平均折成3段,再比一比一段的长度,建立“速度=路程÷时间”的几何直观模型.再通过画对应的线段图,引导学生将纸条的表示形式抽象成线段,升华了直观图.把速度具体化、直观化,深化了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模型结构.
  (四)借助立体图形,建立数学模型
  立体图形不像其他的数学概念、公式等,需要大量数据来描述支撑,而是具有其独有的特征——立体图形本身就是极好的模型.
  以“长、正方体表面积”一课为例,其主要教学思路就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立体图形模型,并构建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进而形成具备逻辑关系的公式,从而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因正方体的特殊性,六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会计算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课前,教师准备了一个大的长方体模型教具,旨在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模型.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通过长方体的特征,通过直观演示法,给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因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则可以求出其中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但是在自己求解的过程中,对于求哪三个面的面积以及如何求这三个面的面积,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于是,教师给出了長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进一步通过直观演示,找到了对应的六个面,并总结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常规的教学到这即可结束,但教师仍在继续拓展:请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求解方法.有学生表示,可以用转化法,把长方体的表面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积之和,再次将图形回归至立体.但是很明显,这种方法因不少同学想象力不足,无法在头脑中构建出这个模型.但是到这已足够,了解这些,可为六年级学习圆柱表面积做铺垫.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思想就是构造一个由立体图形到立体图形中的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构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几何直观能让学生将直观的图形语言和抽象的数学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通过图形的直观性质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能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实现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相互渗透,为学生数学建模的学习开辟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朱峰,许光新.对建构数轴模型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6(3):44-48.
  [5]朱贵玺.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3):29-31.
  [6]徐凤霞.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及应用[J].好家长,2018(29):72.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重要任务.日常教学中存在教学单一化、浅层化、机械式等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空间维度的跨转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稳定性与深入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多维跨转的实施策略为:转而有跨,明晰空间概念;跨中有思,引向深入思考;思有所得,提升空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维度跨转;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重视发展
【摘要】课堂反馈是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有效的课堂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包括反馈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便捷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反馈的现状,并进行归因;二是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表达牌”的设想,优化课堂反馈模式,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并进行实践,采用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获取实验数据,用SPSS对
【摘要】数学思维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只有培养好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以“鸡兔同笼”为例,课堂中利用方法多样、数形结合、讲清道理、追溯关联等渠道,以追求学生数学思维的个性化、可视化、条理化、结构化.  【关键词】数学思维;个性化;可视化;条理化;结构化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人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以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有效地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初中生深化数学知识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联系数学核心素养开展数学课堂教
【摘要】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求品立德中增长智慧,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巴学园教育;培养措施;多彩课题  一、培养内容  本着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责任意识,我校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工作之首.于是,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
【摘要】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推动高中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背景入手,简要提出了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力求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破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困境.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元策略;多样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已然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高效”,简化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活动,还有部分教师为“省事”,用师生对话和做题替
【摘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是学生认知思维优化中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认知素质,并锻炼其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此次研讨探究基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现状,开展深入研讨剖析,进一步概述引导、培育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性,由此提出现今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阶段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系统的引导、培育小学生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效果不明显.探索新型高效和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的迫切问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打造高效和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本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工具“交互式白板”逐渐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课堂中,然而学者对交互式白板应用的研究很少涉及其劣势和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背景,以希沃白板为例,在了解了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课堂上使用的利与弊.一方面,希沃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形象化、互动多样有趣、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系统、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另一方面,它也有成本高、要求高、容易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