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读不知其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enna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落实读诗要求,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1.读准字音
   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才能把握诗歌的用韵,体会迭韵、转韵对诗歌语言的影响。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对押韵限制得多与少、严与宽不同而已。学生只有在真切地体味蕴涵在诗句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之后,经过反复诵读,将自己溶进诗歌情境,才能进入诗歌特有的情境中。
   2.把握好节奏
   了解诗行、诗节、诗篇的停顿特点,根据诗歌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七言古体诗就以“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这两种朗读节奏相互交错,形成错落有致的美感。停顿时还要注意一般把停顿前的一个字的读音拉长一点。至于时间的长短,则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言由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不尽。
   3.强化重音
   原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重音就好像人的食指,指使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由此可见,重音对语意的表达有重要作用,朗读中必须注意把握。重音的确定,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4.注意语速的缓急
   语速指朗读说话时的快慢速度。语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语速大体可以分为快速、慢速、中速三种情况。
   决定诗歌朗读语速的因素有:(1)不同的场面。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2)不同的心情。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3)不同的叙述方式。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5.把握语调的抑扬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诗句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便能读出音乐美,也更能传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表疑问、反诘或愤怒、紧张、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大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二、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实现朗读教学高效化
   1.欣赏朗读,让学生有样可学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这样可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2.音乐渲染,营造诗歌情境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
   3.想象场景,再现画面用心朗读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引导学生再现词中所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四个场景,就容易进入词人所描绘的悲凉的深秋晚景图中,就便于理解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也就能够把个中味道读出来。
   4.开展竞赛,多形式朗读,激发兴趣
   古诗教学中,教者可组织诗词朗诵比赛,精心组织学生选篇、训练、比赛、评点、奖励。把朗诵比赛搞成真正让学生受益的语文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设法掌握朗读技巧、深入理解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聋生由于生理特殊性导致思维方式有自身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对困难。就聋校的课堂教学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精神实质。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及时出示教学目标,引导聋生自主学习  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可是教学目标,即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讲
期刊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和感受,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不好现象:  1、轻视语文   轻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语文以前学得不错,平时可以放一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2、应付老师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不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积极的探究思考,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期刊
教学之始,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师生和谐,启发兴趣  教师的技巧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在课堂内外,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体贴、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由爱戴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大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但尚不能脱离对成人的依附,因此,要他们一开始就自主、自立学习是不实际的。   一、爱的感化,趣的激发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首先要是他们喜欢语文。语文水平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穿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书写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中考作文中,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描写,跌宕起伏的记叙;还是酣畅淋漓的抒情,纵横捭阖的议论,都是通过书写来传递给阅卷老师的,而书写也会给阅卷老师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自然会给阅卷老师赏心悦目之感,而随意、潦
期刊
曾有人统计过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在校期间所学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二的知识,需走出学校以后通过不断的自学获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自主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预习,引导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我在讲解每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科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科跟别的科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语文。”这从另一角度说明语文科的教学仅限于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外进行的,而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写作活动是作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一般地说,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对作文的方法技巧就已基本把握,但作文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课外开展,教师可以从
期刊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就是没有素材,无话可说。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总体上说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素材、帮助我们积累写作资料。因此,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注意课文材料的归纳。譬如,在学习《鸿
期刊
任何一个好的班主任,都会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然而,在具体操作时,由于个性的差异,对学生施行情感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我在对曾凡同学的教育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同学们看到我又忙又累,大家都比较听话,热心的班干部更是为我担忧,班上的一般小事,不忍打扰我,就是有了较大的事,想说,又怕我没时间。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困难写在日记上,交给我。由于大家的理解支持,班上形成了自觉遵守纪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