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学,向来崇尚含蓄。《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按照刘勰的标准,好的文章必须具备两个层面:表层(隐秀的“秀”),深层(隐秀的“隐”)。表层是文字描摹的东西,应该如同山水画卷,勾勒形貌,山势当巍峨,流水自潺湲,触目皆逼真;深层是藏于形象之下的情思,有如画面氤氲而出的精神气韵。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对月色有这样一段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写月偏不言月,但"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作品的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创造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按唐代司空图的说法,这便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是一种深“藏”的艺术,不画古寺,不画深山,画一条望不到山顶的弯曲石阶小路旁有一个小和尚在挑水,便可知“深山藏古寺”。藏得越深,藏得越巧,艺术的含蓄就越发纯正。柳宗元《永州八记》里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就有这样的笔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文中写了日光和石头,鱼和鱼的影子(表层,隐秀的“秀”),就是没有写水;然而,潭中的晶莹清澈(深层,隐秀的“隐”),不正是通过那“皆若空游无所依”的观感以及形成这一观感的各种有关事物的形象,而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吗?
文学大师都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能对语言文字做出特殊的处理,赋予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彰显它们的活力,借以传情达意。所以,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找准欣赏含蓄语言的突破口,以便和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
按照刘勰的标准,好的文章必须具备两个层面:表层(隐秀的“秀”),深层(隐秀的“隐”)。表层是文字描摹的东西,应该如同山水画卷,勾勒形貌,山势当巍峨,流水自潺湲,触目皆逼真;深层是藏于形象之下的情思,有如画面氤氲而出的精神气韵。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对月色有这样一段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写月偏不言月,但"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作品的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创造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按唐代司空图的说法,这便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是一种深“藏”的艺术,不画古寺,不画深山,画一条望不到山顶的弯曲石阶小路旁有一个小和尚在挑水,便可知“深山藏古寺”。藏得越深,藏得越巧,艺术的含蓄就越发纯正。柳宗元《永州八记》里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就有这样的笔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文中写了日光和石头,鱼和鱼的影子(表层,隐秀的“秀”),就是没有写水;然而,潭中的晶莹清澈(深层,隐秀的“隐”),不正是通过那“皆若空游无所依”的观感以及形成这一观感的各种有关事物的形象,而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吗?
文学大师都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能对语言文字做出特殊的处理,赋予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彰显它们的活力,借以传情达意。所以,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找准欣赏含蓄语言的突破口,以便和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