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其应变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培养。文中就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而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状况就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问,学生答,从不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失去的是宝贵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授之以渔,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利用名言激励,诱发学生质疑意识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质疑的名言。如: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智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质疑意识。
二、营建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勇气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应允许学生“乱插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对于一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显得极其幼稚、可笑的想法,教师也应当首先站在提出问题的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是不是“言之有理”,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和鼓励。 有一次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我正在和学生探讨孔乙己走上末路的原因,一个学生突然问:“孔乙己难道一个亲人也没有吗?他要是有个有钱有势的亲戚就好了!”听到这个同学的疑问,我没有批评他胡思乱想,而是先表扬了他善于发问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让同学们结合小说中丁举人、酒店掌柜、酒客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进行思考:假如孔乙己真有一个有钱有势的亲戚,那对孔乙己的命运改变有多大?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的认识。
三、给予质疑时间,拨动学生质疑心弦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文中写道:“邻人就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我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教师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孩子他爸爸在家,还是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引导学生看课文注解思考:“孀妻、遗男”的意思。有的学生会说“小孩子没有爸爸了”、“小孩子爸爸死了,他是一个孤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写小孩子的行动,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现在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文中写小孩子的行动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深得民心。
四、牵引质疑途径,授予学生质疑方法
学生能自己提问题是教师教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思考内容。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问
一些课文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揭示了中心,对这类课题分析,能提出好的问题。如《囚绿》一课“囚绿”是全文的文眼。引导学生在“囚绿”上下工夫,可提问:(1)为什么要囚绿?(2)怎样“囚绿”的?(3)“囚绿”后为什么又“放绿”?(4)那被囚的“绿”象征着什么?
2、引导学生抓重点句、重点段提问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自己的路”的几段,可引导学生提问:“我”要走的是怎样的路?“我”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3、引导学生从写作特色方面提问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口技》一课中,可引导学生提问:文中写宾客的反应有什么作用?文章前后交代简单的道具又有什么作用?
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为避免流于形式,老师应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一项教学活动长期坚持。对于学生提的各种问题,即使是刁钻古怪,或是背离教材的,老师都应积极鼓励并想法即时解决。此外,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提出一些具有创建性、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的质疑水平更上一个层次。为优化学生的质疑,老师还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看是否具有价值意义,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质疑中创新,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8月.
[2] 《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
[3] 《语文教学》2007年6月.
[4] 《语学管理》2008年3月.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而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状况就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问,学生答,从不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失去的是宝贵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勢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授之以渔,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利用名言激励,诱发学生质疑意识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质疑的名言。如: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智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灌输、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质疑意识。
二、营建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勇气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应允许学生“乱插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对于一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显得极其幼稚、可笑的想法,教师也应当首先站在提出问题的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是不是“言之有理”,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和鼓励。 有一次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我正在和学生探讨孔乙己走上末路的原因,一个学生突然问:“孔乙己难道一个亲人也没有吗?他要是有个有钱有势的亲戚就好了!”听到这个同学的疑问,我没有批评他胡思乱想,而是先表扬了他善于发问的特点。然后因势利导让同学们结合小说中丁举人、酒店掌柜、酒客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进行思考:假如孔乙己真有一个有钱有势的亲戚,那对孔乙己的命运改变有多大?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的认识。
三、给予质疑时间,拨动学生质疑心弦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文中写道:“邻人就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我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教师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孩子他爸爸在家,还是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引导学生看课文注解思考:“孀妻、遗男”的意思。有的学生会说“小孩子没有爸爸了”、“小孩子爸爸死了,他是一个孤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写小孩子的行动,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现在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文中写小孩子的行动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深得民心。
四、牵引质疑途径,授予学生质疑方法
学生能自己提问题是教师教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思考内容。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问
一些课文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揭示了中心,对这类课题分析,能提出好的问题。如《囚绿》一课“囚绿”是全文的文眼。引导学生在“囚绿”上下工夫,可提问:(1)为什么要囚绿?(2)怎样“囚绿”的?(3)“囚绿”后为什么又“放绿”?(4)那被囚的“绿”象征着什么?
2、引导学生抓重点句、重点段提问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自己的路”的几段,可引导学生提问:“我”要走的是怎样的路?“我”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3、引导学生从写作特色方面提问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口技》一课中,可引导学生提问:文中写宾客的反应有什么作用?文章前后交代简单的道具又有什么作用?
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为避免流于形式,老师应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一项教学活动长期坚持。对于学生提的各种问题,即使是刁钻古怪,或是背离教材的,老师都应积极鼓励并想法即时解决。此外,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提出一些具有创建性、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的质疑水平更上一个层次。为优化学生的质疑,老师还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看是否具有价值意义,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质疑中创新,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8月.
[2] 《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
[3] 《语文教学》2007年6月.
[4] 《语学管理》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