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利用身边器材做课外小实验,改变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 创新教育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实现21世纪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充分的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迷信权威”的思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试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试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的结果。学生就会反复实验,只有当学生自己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验证后,才能消除他们的怀疑心理。
例如,在《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我在教学时改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画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各组都得出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的结论。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适时指导,学生经过讨论自己得出了实验结论的理论依据。整个探究过程虽然比教师演示所用时间长,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认真观察、记录和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培养。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设计者和发现者。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内容,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实验方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启迪创造思维。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如在《浮力》一节中,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用定量测量的方法,设法测出塑料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水所受重力。学生集思广益,设计出了不同于教材的方法,很容易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结论。
当然,初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较低,设计的实验不可能很完善。但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自主创新精神。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在分组实验中,我允许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器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在实验中,学生需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意识和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如在上《密度》复习课时,我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进行复习。首先提出问题: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石块的密度,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测石块的密度。然后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经过学生讨论,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并说明了自己小组实验方案的原理。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器材做课外小实验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做向社会”是物理新教材中体现的新理念。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器材,自己动手进行试验。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拿来做物理实验。如废旧牙膏皮可做浮沉实验,废注射器可做低压沸腾实验,饮料瓶可做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实验,废纸盒可做小孔成像实验等。有的同学用玻璃杯做出了力、热、声、光等几个课外实验。在盛满水的杯内放一块冰,冰融化后液面不变;在两只玻璃杯中墨水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试验;用几只盛有不同深度的水作音色不同的声学实验;在盛水的杯中插入一根筷子的光的折射试验;杯中盛满水做放大镜。
教师引导学生做生动有趣,简单易行的课外小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独创性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五、注重实验教学评价
试验教学应当注重揭示科学探索过程的思路程序、步骤、方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评价中,往往以学生动手实验的结果来评价一个学生。当然理想的实验结果是正确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产物,但对于实验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实验结果来进行。我们在评价学生实验时,不仅应看到学生在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 创新教育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实现21世纪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充分的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迷信权威”的思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试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试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的结果。学生就会反复实验,只有当学生自己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验证后,才能消除他们的怀疑心理。
例如,在《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我在教学时改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画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各组都得出了“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的结论。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适时指导,学生经过讨论自己得出了实验结论的理论依据。整个探究过程虽然比教师演示所用时间长,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认真观察、记录和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培养。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设计者和发现者。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内容,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实验方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启迪创造思维。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如在《浮力》一节中,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用定量测量的方法,设法测出塑料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水所受重力。学生集思广益,设计出了不同于教材的方法,很容易得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结论。
当然,初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较低,设计的实验不可能很完善。但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自主创新精神。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在分组实验中,我允许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器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在实验中,学生需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意识和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如在上《密度》复习课时,我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进行复习。首先提出问题: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石块的密度,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测石块的密度。然后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经过学生讨论,学生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并说明了自己小组实验方案的原理。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四、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器材做课外小实验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做向社会”是物理新教材中体现的新理念。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器材,自己动手进行试验。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拿来做物理实验。如废旧牙膏皮可做浮沉实验,废注射器可做低压沸腾实验,饮料瓶可做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实验,废纸盒可做小孔成像实验等。有的同学用玻璃杯做出了力、热、声、光等几个课外实验。在盛满水的杯内放一块冰,冰融化后液面不变;在两只玻璃杯中墨水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试验;用几只盛有不同深度的水作音色不同的声学实验;在盛水的杯中插入一根筷子的光的折射试验;杯中盛满水做放大镜。
教师引导学生做生动有趣,简单易行的课外小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独创性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五、注重实验教学评价
试验教学应当注重揭示科学探索过程的思路程序、步骤、方法,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评价中,往往以学生动手实验的结果来评价一个学生。当然理想的实验结果是正确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产物,但对于实验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实验结果来进行。我们在评价学生实验时,不仅应看到学生在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