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深化思维、积累知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起到向导的作用。文章论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技巧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找准阅读教学切入点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
  例如,教学《散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散步经历,回想自己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分歧时,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 :“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發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以上教例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关注学生兴趣的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是学习每篇文章前都要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二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控和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自然会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由于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学生对其反映不可能是单一的和单向的,必然呈现多元特点。学生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是正常现象。学生的独特体验应受到尊重。
  因此在课堂上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允许差异、允许争论。教师要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独特体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有意识地设计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撞出心灵的火花。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
  其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四、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要抓住阅读的重点。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来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如教学《故乡》,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的景物描写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段,培养学生从小处着手,把握大局,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总是要表现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感情的,这种思想和感情更多的时候是从细微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心理活动的词语,都可以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居高临下”把握文章的能力。文章的产生尽管可以超越历史,但也要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分析文章时,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地把握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
  阅读文章,还要对文章有个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因此,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泛读”。其次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要自始至终围绕“读”做文章,只有多读才能使学生充分地接触语言材料,进而达到吸收和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目的。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做好“六导”:导趣、导思、导议、导问、导练、导学。  关键词: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多种教学手段  生物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行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概念是认识的高级产物,是反映客观对象一般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则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反映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使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做高度概括而成的。所谓数学情景,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概念情景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助于概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认识、概念下定义的情景。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课堂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很快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由无意识记转为有意识记,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消除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等弊端,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学生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在我们小学数学导学案模式下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导致很多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失去“质疑”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引导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在逐渐的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知识就会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质疑 释疑 疑难 控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
期刊
咱中国早就有“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都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也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决定他今后的发展,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录》中也谈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的,咱就拿古诗词教学来说吧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数形结合 以形助数 渗透数形 高效课堂  数、形是数学中两大基本概念之一,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的实效。所以,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 兴趣 信心 方法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期刊
摘 要:开放性课程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符合教育发展的形式和潮流。开放性地理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出发,就更新教学理念,开放地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做探讨,旨在更好地贯彻地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推动地理教学的深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开放式 教学  在我国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给学生创造一个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期刊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实验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生物实验课中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里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