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实验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生物实验课中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在实验室里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生物课的一少部分,教师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材料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材料、动手操作,忽视了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过程,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搬弄器材”。这样,对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认识不清,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准确把握,实验效果不理想。怎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呢?又如何把新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在实验教学中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探究,这样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一、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有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實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实验课教学。教师的操作示范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三、实验教学的实施
1.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叶片临时切片的制作。练习制作徒手切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时,就要特别强调刀片的握法和切的方法要领,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刀片沾水后再切且迅速拉刀,拉刀时双臂水平,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3.指导学生要有实事求是,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在观察叶片临时切片,由于徒手切片的随机性,导致学生对叶片的结构观察不完整,未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层次和每一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这时应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绘图的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自给自足的实验态度,从而在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课堂探究问题或情境的创建十分重要。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中,先利用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如:雨后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渗入叶片内?为什么叶片向光的一面(正面)颜色较深而背光的一面(背面)颜色较浅?这样通过生活、生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5.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空间。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测定教室等场所空气质量”等,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可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探究,这样定位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
一、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当然,这有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實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
二、注重探究性实验,实施实验教学的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实验课教学。教师的操作示范在实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把实验中的正确操作通过电脑播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三、实验教学的实施
1.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叶片临时切片的制作。练习制作徒手切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时,就要特别强调刀片的握法和切的方法要领,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刀片沾水后再切且迅速拉刀,拉刀时双臂水平,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3.指导学生要有实事求是,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在观察叶片临时切片,由于徒手切片的随机性,导致学生对叶片的结构观察不完整,未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层次和每一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这时应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绘图的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自给自足的实验态度,从而在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课堂探究问题或情境的创建十分重要。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中,先利用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如:雨后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渗入叶片内?为什么叶片向光的一面(正面)颜色较深而背光的一面(背面)颜色较浅?这样通过生活、生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5.增加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实验教学空间。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测定教室等场所空气质量”等,这些探究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可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究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