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动 推动 唤醒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幸观摩了第二届语文教师“文学课堂”高中组展评课,欣赏了一场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的语文课堂教学盛宴。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上,教师正是用自己的才情学识,用看似不着痕迹其实颇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在自然地、悄然地摇动和召唤学生的灵魂。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自身要有丰厚的底蕴,能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文本的广度,增加文本的深度,旁征博引又恰到好处。毛群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教学中,选用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北岛的《网》,都是作品个性化解读的经典之作。王存志执教的《错误》,最后以郑愁予的《偈》做结,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其次,简约而不简单。教学环节简约而不简单,没有满堂追问,而是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课堂教学。例如,颜军岳执教的《清兵卫与葫芦》,本着“于细微处见神机”的教学设计思路,紧紧围绕着“清兵卫热衷葫芦”这一核心情节进行文本细读。教学中,以“情节设计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领略志贺直哉这位“小说之神”的神来之笔。
  再次,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饱读诗书,自身就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从容大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在《清兵卫与葫芦》的课堂上,颜军岳抛出了“小说摇摆”这一知识点, 在王睿执教的《桥边的老人》中,给学生提到了“冰山风格”,在王存志执教的《错误》中,给学生介绍了“延宕”的诗歌写作手法,等等。
  最后,板书设计,匠心独运。在《清兵卫与葫芦》的课堂教学中,颜军岳最后以“葫芦”为线索将情节内容串联起来,巧妙地构建成一只形象的“情节葫芦”模型;刘萌萌执教的《忆儿时》,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关键词最后连缀成一个形状,可谓用心。
  通过这次外出学习,感觉收获颇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位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对提高课堂教学是多么重要。
其他文献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被人为地扭曲了。作文教学就是瞄准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一提起作文,学生就会怨声载道,千方百计地推辞,大有“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   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每个学生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既然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出个性纷呈的文章呢?这是一个值得
期刊
一、班主任身教的示范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我觉得教师带好班,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言教的效果要用教育者的身教来保证。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身教的示范作用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学生成长中的模仿者   学生每天与班主任的亲密接触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牢牢烙印在学生脑海中,无疑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对班主
期刊
个性差异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提高个人水平,从而在体育比赛中争得优异成绩。以下就我从事多年体育训练的经验,从几个方面来浅析因材施教在训练中的应用:  一、观察了解阶段  “知已知彼,百战百殆”这句千古不变的名言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要对学生有
期刊
学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课堂上解答问题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
期刊
一、抓经历,深探究。  对于孔子这个人物素材,许多同学时常使用,然而常常缺乏思考和挖掘,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令人看后味同嚼蜡。孔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万世师表,是我们的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所用方向不外乎“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循循善诱”等高大上的主题。作文课上我抛出关于孔子对颜渊的死的态度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讨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可踊跃了,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让我认识到,你提供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
期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的美,不可说。  王勃,是一个天才。天才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天才。我脑海中的这种观念不知从何而来,但是牢不可破。对于王勃的认识,缘于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故事书,讲的是他写《滕王阁序》的过程,以及写完之后返程的途中,在海上遇到仙人,于是成仙去了。当时我就记得了他成仙这个情节。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成仙”,不过是在海难中丧生,但是直
期刊
作文教学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才能实现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习作个性化,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  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是很
期刊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让书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是我的最大愿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推荐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阅读时往往不择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
期刊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的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来源于生活,我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人、事、是我们写作文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见过的资料则是我们写作时的间接材料。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绘,有情可抒,就不会出现“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了。”就可以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