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的深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而又没能很好解决的难题。
活动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提高、表现和检测,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写作能力也不例外。正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也必须在写作中学写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从暗淡中见阳光,从平淡中发现瑰丽,还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心态,使学生爱写、想写、能写、会写。学生只有对作文充满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多读多听,储备语言。学生头脑中没有丰富的词汇,就难以将鲜活的材料转化为好的作文,更难以培养作文的兴趣。因此,应首先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小萝卜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朗读给大家听,在班内举行读书比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其次,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把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和精彩感人的语段摘录下来,定期交流并在班内展览。这样,学生就能在多读多听的过程中,储备丰富的语言,培植了语感,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动手眼,开阔眼界。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书是不行的,还应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他们动手、动眼,去实践、去体验、去观察,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去挖掘生活的内涵,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做到既观察又思考,然后把所看、所想写下来。
二、从模仿起步,为写作创新奠定基础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来人类智慧才能,并能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确实如此,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练习了作文的熟练技巧,并且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从中也悟出了规律,并充分想象,会逐渐步入创新的境界。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我们应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巩固,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还能使他们提高写作能力,降低写作难度,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如让学生模仿《陶罐和铁罐》的写法,可以练习写对话、童话。但模仿的目的是对范文的借鉴,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是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探索规律,奠定作文创新的基础。
三、体验成功,使写作变被动为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为此,每次作文,都应把“认真去写、争取发表”作为学生努力的目标。学生有了这个目标,就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作文。鼓励学生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读写天地》报社及其他文学社投搞,并且在班内开辟他们作文发表的习作园地。当学生听到学校小喇叭广播他们的小作文,看到他们的作文光荣地在班内习作园地展览,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其内心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这种成功的喜悦对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于是他们就会加倍地去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兴趣与创新能力是作文的生命之树。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去培育、呵护这棵树,就能使它长出茂密的枝叶,绽出芬芳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活动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提高、表现和检测,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写作能力也不例外。正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也必须在写作中学写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从暗淡中见阳光,从平淡中发现瑰丽,还能让学生获得跃跃欲试的最佳心态,使学生爱写、想写、能写、会写。学生只有对作文充满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多读多听,储备语言。学生头脑中没有丰富的词汇,就难以将鲜活的材料转化为好的作文,更难以培养作文的兴趣。因此,应首先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小萝卜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朗读给大家听,在班内举行读书比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其次,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把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和精彩感人的语段摘录下来,定期交流并在班内展览。这样,学生就能在多读多听的过程中,储备丰富的语言,培植了语感,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动手眼,开阔眼界。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书是不行的,还应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他们动手、动眼,去实践、去体验、去观察,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去挖掘生活的内涵,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做到既观察又思考,然后把所看、所想写下来。
二、从模仿起步,为写作创新奠定基础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来人类智慧才能,并能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确实如此,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练习了作文的熟练技巧,并且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从中也悟出了规律,并充分想象,会逐渐步入创新的境界。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我们应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巩固,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还能使他们提高写作能力,降低写作难度,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如让学生模仿《陶罐和铁罐》的写法,可以练习写对话、童话。但模仿的目的是对范文的借鉴,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是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探索规律,奠定作文创新的基础。
三、体验成功,使写作变被动为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为此,每次作文,都应把“认真去写、争取发表”作为学生努力的目标。学生有了这个目标,就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作文。鼓励学生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读写天地》报社及其他文学社投搞,并且在班内开辟他们作文发表的习作园地。当学生听到学校小喇叭广播他们的小作文,看到他们的作文光荣地在班内习作园地展览,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其内心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这种成功的喜悦对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于是他们就会加倍地去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兴趣与创新能力是作文的生命之树。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去培育、呵护这棵树,就能使它长出茂密的枝叶,绽出芬芳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