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油气巨头们的炼油板块扩张,再现“大手笔”。
5月3日,中石油集团对外发布消息:与委内瑞拉合资的广东揭阳重质原油加工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总投资为580余亿元,预计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
以揭阳大炼油为“桥头堡”,中石油打入中石化、中海油炼厂较为集中的广东“后院”。
不过,中石油揭阳项目可能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炼油巨亏。中国石油(601857.SH)年报显示:2011年,旗下炼厂共计亏损600.87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经营再次亏损108.5亿元,其中炼油亏104.02亿元。
一边是几百亿的炼厂投资,一边是几百亿的经营亏损,这看起来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既然巨亏,为何还要大手笔建炼厂?
“白刃战”升级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这个位于潮汕平原南部、濒临南海的县城,即将成为中石油大力推进炼油“南进战略”的一个重要据点。
4月27日上午,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工业园内,中石油举行了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质原油加工工程开工仪式。
从2008年5月与委方签订框架协议起,该项目历经4年,最终落地。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总投资586.11亿元人民币,是广东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合作工业项目(中石油占60%股份,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占40%股份);一次性投资建设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为全球首例——类似规模炼厂,一般是多次扩建而成。
中石油在东南沿海炼化市场站稳脚跟的急切心情,在这个大动作中可见一斑。借助该项目,中石油将填补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的空白,如楔子一般,钉入中石化、中海油的势力范围。
“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成品油需求量巨大的珠三角,一直是中石油希望进入的市场。来自于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价格较低,未来在这一地区的市场竞争中,揭阳炼油项目会比较有竞争力。”中石油规划研究院一位不便具名内部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随着揭阳大炼油开建,“三桶油”在东南沿海的“对垒”或许会进一步升级,珠三角的炼油市场争夺将趋向白热化。
沿着东南沿海的弧形海岸线,几大巨头的大型炼厂已呈串珠之势。航运便利、经济发达的沿海重要城市,基本都已经被圈占。
中石化已有福建石化1200万吨/年、湛江东兴5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茂名石化1350万吨/年等数家炼油能力颇具规模的大型炼厂;2011年11月份,中石化还开始建设1500万吨/年的湛江炼油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中海油则在惠州地区深挖潜进,坐拥炼油产能1200万吨的惠州大炼油项目。目前,中海油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兴建二期工程,预计将在一期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在惠州还将继续扩建三期工程,最后炼油规模将扩至4000万吨/年。
国内另一巨头中化集团,也于2009年获批在福建泉州建立12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预计2013年建设完成,主要加工来自科威特的原油。该项目的中长期规划,要扩建至3000万吨/年。
东南沿海,只是几大巨头扩张大型石化项目的一个缩影。
几大巨头除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已经拥有的几十家炼厂外,还在四川彭州、辽宁抚顺、河北曹妃甸、河南商丘、重庆市、天津塘沽、辽宁葫芦岛、河北石家庄、山东威海、云南昆明等地有扩建或新建炼厂计划。
2011年一年中,中石化即建成投产了26套炼化装置。目前,中石化的石油炼制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截至去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2.49亿吨,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
中石油2010年新建成60套炼化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60万吨。目前已基本形成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抚顺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广西石化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座500万吨级炼厂以及4个大型乙烯生产基地,一批大型石化基地还在规划、推进中。
中国中化集团高层,也数次进出浙江舟山,谋划再建设一座千万吨炼厂。
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炼油项目扩张的同时,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近期公布的2011年报中,炼油亏损再度成为了重创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的“头号杀手”。
中国石化(600028.SH)财报显示,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6.97亿元,而炼油板块的经营亏损达348亿元。
对中国石油(601857.SH)来说,尽管2011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的收入实现了27.5%的增长率,达到了8477.11亿元,但亏损也有618.66亿元(炼油业务亏损额600.86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7.8亿元),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石油全年业绩出现了4.9%的下滑。
面对炼油巨亏,中石油、中石化共同给出的解释是:国际油价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到位,企业背负的亏损是“政策性亏损”。
既然炼化巨亏,为何还要不停地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对此,中石油、中石化以“履行社会责任”来解释。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刘传军则分析认为:“几大公司积极圈建大型石化项目,主要是为了抢市场和进行市场布局。在完成全国市场布局后,就能有一个整体的规模效应,比如说中石油在华南有炼厂后,来自海外的原油就能直接在这里精炼,要比运送到北方炼厂成本低。此外,布局华南之后也能占据该地的成品油市场,化工、销售业务可以有不错的盈利”。
出于历史原因,中石油的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南方沿海地区一直是力量薄弱环节;而中石化的大本营在长江以南,北方地区没有一家炼厂;中海油刚刚“上岸”,目前仅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地区有一家炼厂,其油气主产地渤海油田周边,还未有炼厂落子。
如此格局下,几大巨头间的相互渗透也就不可避免。中石油希望在南方扩张势力;中石化在巩固南方后院的同时,也在觊觎北方;而中海油,则对每一个有潜力的成品油市场都感兴趣。
业内人士指出,几大巨头上马大型石化项目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政府政策转换的自信”,“在完成对国内炼油市场的绝对把控之后,将可以对现行政策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偏转”。
“炼油亏损是定价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即使是亏损了也还得继续上马大型石化项目,他们想要保持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石化联合会规划处副处长蔡恩铭说,“中国市场很大很广阔,几大石油公司正是觉得政策性亏损不会长久,政策调整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上,几大巨头的游说确实未曾停歇。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每当炼油出现巨亏,中石油、中石化的高管们都会对现行的油价政策“吐槽”一番,多次向媒体强调“国内油价调整不及时、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不够”。
另一方面,几大巨头也在寻求政府支持,争取炼油亏损的政策补贴:2006年、2007年,中石化分别获得50亿元和123亿元补贴;2008年,中石化获得补贴503亿元、中石油157亿元。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再度分别获得15.99亿元和3.21亿元的财政补贴。
警惕过剩来临
中国炼油能力的严重过剩,或许成为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2009年5月18日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炼油和乙烯企业平均规模分别提高到600万吨和60万吨”。
但几大巨头扎堆的广东地区,炼油过剩较明显。在揭阳石化、湛江中科炼化、惠州大炼油扩建之后,到2015年,广东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以上;而该地区成品油消费量为3000万吨左右。
从全国来看,过剩问题不是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拟新布点的大型炼油项目13个,有望新增炼油能力3.2亿吨/年。“十二五”末,我国炼油能力将突破8亿吨/年,与预计需求的炼油能力相比,将过剩2.5亿吨/年。
“最近几年,平均投放市场的新增炼油产能在2000~3000万吨规模,2013年、2014年将会是一个产能投放高峰,在5500~6000万吨左右”。刘传军预计,“大炼油新项目密集投产,会使过剩在未来几年内非常严重”。
对此,主管部门已有所觉察。《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新的炼油产能控制措施,针对不合规小炼厂的新一轮淘汰、关停,正在酝酿之中。
“正在研究的政策,会比以往更加严苛,除以往屡次提及的规模指标外,产品质量、成品油生产比率、废水废气排放等环境影响,都会纳入监管,不符合规定的炼厂全部淘汰、关停。”一位参与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的行业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严厉程度前所未有”。
数年来,淘汰炼油落后产能,曾被屡次提及。
2009年,中国石化工业协会曾出台《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出“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淘汰门槛提高至200万吨/年。
这些淘汰政策,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已知的,仅有中石油在抚顺关停了一座炼厂,官方披露原因为“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而被关停的地方小炼厂较少。一些地方炼厂反而通过进一步扩能迈过政策划定的“生死线”。
前述中石油规划研究院内部专家表示,“如果关停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小炼厂,以及一些以沥青、化工名义上马的小厂,炼油过剩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而几大石油巨头的炼厂,政策调控对它们不会带来实质性冲击。
业界呼吁,炼油产能调控,需要更加宏观的政策安排,产能规划、项目审批环节急需加强管控,“必须管住大企业乱投资”。
“现在这些要上马的大型炼化项目,都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划在走。大炼油项目路条不批、环评规划不通过,是不可能开工建设的。前述参与发改委政策研究的专家认为,“调控炼油过剩,首先需要在项目批建上更严格把关”。
5月3日,中石油集团对外发布消息:与委内瑞拉合资的广东揭阳重质原油加工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总投资为580余亿元,预计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
以揭阳大炼油为“桥头堡”,中石油打入中石化、中海油炼厂较为集中的广东“后院”。
不过,中石油揭阳项目可能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炼油巨亏。中国石油(601857.SH)年报显示:2011年,旗下炼厂共计亏损600.87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经营再次亏损108.5亿元,其中炼油亏104.02亿元。
一边是几百亿的炼厂投资,一边是几百亿的经营亏损,这看起来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既然巨亏,为何还要大手笔建炼厂?
“白刃战”升级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这个位于潮汕平原南部、濒临南海的县城,即将成为中石油大力推进炼油“南进战略”的一个重要据点。
4月27日上午,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工业园内,中石油举行了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质原油加工工程开工仪式。
从2008年5月与委方签订框架协议起,该项目历经4年,最终落地。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总投资586.11亿元人民币,是广东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合作工业项目(中石油占60%股份,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占40%股份);一次性投资建设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为全球首例——类似规模炼厂,一般是多次扩建而成。
中石油在东南沿海炼化市场站稳脚跟的急切心情,在这个大动作中可见一斑。借助该项目,中石油将填补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的空白,如楔子一般,钉入中石化、中海油的势力范围。
“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成品油需求量巨大的珠三角,一直是中石油希望进入的市场。来自于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价格较低,未来在这一地区的市场竞争中,揭阳炼油项目会比较有竞争力。”中石油规划研究院一位不便具名内部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随着揭阳大炼油开建,“三桶油”在东南沿海的“对垒”或许会进一步升级,珠三角的炼油市场争夺将趋向白热化。
沿着东南沿海的弧形海岸线,几大巨头的大型炼厂已呈串珠之势。航运便利、经济发达的沿海重要城市,基本都已经被圈占。
中石化已有福建石化1200万吨/年、湛江东兴5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茂名石化1350万吨/年等数家炼油能力颇具规模的大型炼厂;2011年11月份,中石化还开始建设1500万吨/年的湛江炼油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中海油则在惠州地区深挖潜进,坐拥炼油产能1200万吨的惠州大炼油项目。目前,中海油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兴建二期工程,预计将在一期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在惠州还将继续扩建三期工程,最后炼油规模将扩至4000万吨/年。
国内另一巨头中化集团,也于2009年获批在福建泉州建立12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预计2013年建设完成,主要加工来自科威特的原油。该项目的中长期规划,要扩建至3000万吨/年。
东南沿海,只是几大巨头扩张大型石化项目的一个缩影。
几大巨头除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已经拥有的几十家炼厂外,还在四川彭州、辽宁抚顺、河北曹妃甸、河南商丘、重庆市、天津塘沽、辽宁葫芦岛、河北石家庄、山东威海、云南昆明等地有扩建或新建炼厂计划。
2011年一年中,中石化即建成投产了26套炼化装置。目前,中石化的石油炼制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截至去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2.49亿吨,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
中石油2010年新建成60套炼化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60万吨。目前已基本形成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抚顺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广西石化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座500万吨级炼厂以及4个大型乙烯生产基地,一批大型石化基地还在规划、推进中。
中国中化集团高层,也数次进出浙江舟山,谋划再建设一座千万吨炼厂。
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炼油项目扩张的同时,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近期公布的2011年报中,炼油亏损再度成为了重创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的“头号杀手”。
中国石化(600028.SH)财报显示,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6.97亿元,而炼油板块的经营亏损达348亿元。
对中国石油(601857.SH)来说,尽管2011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的收入实现了27.5%的增长率,达到了8477.11亿元,但亏损也有618.66亿元(炼油业务亏损额600.86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7.8亿元),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石油全年业绩出现了4.9%的下滑。
面对炼油巨亏,中石油、中石化共同给出的解释是:国际油价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到位,企业背负的亏损是“政策性亏损”。
既然炼化巨亏,为何还要不停地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对此,中石油、中石化以“履行社会责任”来解释。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刘传军则分析认为:“几大公司积极圈建大型石化项目,主要是为了抢市场和进行市场布局。在完成全国市场布局后,就能有一个整体的规模效应,比如说中石油在华南有炼厂后,来自海外的原油就能直接在这里精炼,要比运送到北方炼厂成本低。此外,布局华南之后也能占据该地的成品油市场,化工、销售业务可以有不错的盈利”。
出于历史原因,中石油的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南方沿海地区一直是力量薄弱环节;而中石化的大本营在长江以南,北方地区没有一家炼厂;中海油刚刚“上岸”,目前仅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地区有一家炼厂,其油气主产地渤海油田周边,还未有炼厂落子。
如此格局下,几大巨头间的相互渗透也就不可避免。中石油希望在南方扩张势力;中石化在巩固南方后院的同时,也在觊觎北方;而中海油,则对每一个有潜力的成品油市场都感兴趣。
业内人士指出,几大巨头上马大型石化项目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政府政策转换的自信”,“在完成对国内炼油市场的绝对把控之后,将可以对现行政策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偏转”。
“炼油亏损是定价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即使是亏损了也还得继续上马大型石化项目,他们想要保持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石化联合会规划处副处长蔡恩铭说,“中国市场很大很广阔,几大石油公司正是觉得政策性亏损不会长久,政策调整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上,几大巨头的游说确实未曾停歇。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每当炼油出现巨亏,中石油、中石化的高管们都会对现行的油价政策“吐槽”一番,多次向媒体强调“国内油价调整不及时、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不够”。
另一方面,几大巨头也在寻求政府支持,争取炼油亏损的政策补贴:2006年、2007年,中石化分别获得50亿元和123亿元补贴;2008年,中石化获得补贴503亿元、中石油157亿元。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再度分别获得15.99亿元和3.21亿元的财政补贴。
警惕过剩来临
中国炼油能力的严重过剩,或许成为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2009年5月18日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炼油和乙烯企业平均规模分别提高到600万吨和60万吨”。
但几大巨头扎堆的广东地区,炼油过剩较明显。在揭阳石化、湛江中科炼化、惠州大炼油扩建之后,到2015年,广东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以上;而该地区成品油消费量为3000万吨左右。
从全国来看,过剩问题不是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拟新布点的大型炼油项目13个,有望新增炼油能力3.2亿吨/年。“十二五”末,我国炼油能力将突破8亿吨/年,与预计需求的炼油能力相比,将过剩2.5亿吨/年。
“最近几年,平均投放市场的新增炼油产能在2000~3000万吨规模,2013年、2014年将会是一个产能投放高峰,在5500~6000万吨左右”。刘传军预计,“大炼油新项目密集投产,会使过剩在未来几年内非常严重”。
对此,主管部门已有所觉察。《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新的炼油产能控制措施,针对不合规小炼厂的新一轮淘汰、关停,正在酝酿之中。
“正在研究的政策,会比以往更加严苛,除以往屡次提及的规模指标外,产品质量、成品油生产比率、废水废气排放等环境影响,都会纳入监管,不符合规定的炼厂全部淘汰、关停。”一位参与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的行业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严厉程度前所未有”。
数年来,淘汰炼油落后产能,曾被屡次提及。
2009年,中国石化工业协会曾出台《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出“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淘汰门槛提高至200万吨/年。
这些淘汰政策,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已知的,仅有中石油在抚顺关停了一座炼厂,官方披露原因为“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而被关停的地方小炼厂较少。一些地方炼厂反而通过进一步扩能迈过政策划定的“生死线”。
前述中石油规划研究院内部专家表示,“如果关停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小炼厂,以及一些以沥青、化工名义上马的小厂,炼油过剩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而几大石油巨头的炼厂,政策调控对它们不会带来实质性冲击。
业界呼吁,炼油产能调控,需要更加宏观的政策安排,产能规划、项目审批环节急需加强管控,“必须管住大企业乱投资”。
“现在这些要上马的大型炼化项目,都是按照政府部门的规划在走。大炼油项目路条不批、环评规划不通过,是不可能开工建设的。前述参与发改委政策研究的专家认为,“调控炼油过剩,首先需要在项目批建上更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