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作为学习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探索欲望走出初中数学课堂,将更好地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欲望;研究
1、创设良好的激趣情境
从实践来看,创设良好的激趣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协调学生情感意识。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气氛快速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三角形相似”性质讲解过程中,首先应当在课堂前讲一个故事来设置悬念: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在埃及游览金字塔游时,发现周围的人竟然都不知道金字塔的高度,于是他对别人说他可以立刻将金字塔的高度测出来,请问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呢?该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瞬间高涨起来,开始讨论,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立刻活跃了起来,在数学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当创造了这样一种学习情境后,即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知识中的相似性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2、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式探究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还是学习过程。对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而言,它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性,即教师只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启发,而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创设自主探究教学课堂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状况,合理的设计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应当始终相信学生具有这方面的潜能,并且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在交流过程中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模式。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如果教育没有爱、没有情感,那么将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也就称不上是池塘,即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学生并建立较为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其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照顾学困生,因为他们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不能对这些学生歧视和挖苦,相反应当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和关心,从而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热心的帮助;取得进步时,同样要给予认可和表扬,让学生在希望中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他们的真情能够得到学生们的理解,就会转化成爱,化作学生的学习动力。所谓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之要求,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促使学生情感上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4、运用有效的导入技巧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也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前的开始几分钟的导入一定要设计好,這样就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开始前的几分钟不能把握好,则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在此笔者建议采用提问、质疑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即以石激起千层浪,刺激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去主动地思考。在初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讲授之前,教师可以随即给学生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能不能形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随意说出三个数字教师进行判断,当教师不假思索说出正确的答案时,学生内心充满了疑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总结:“想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准确判断的吗?通过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你们就会知道了。”由此便可以引入新课内容的讲解。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一定要适当,以免因问题太困难而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重点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免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为此,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教学过程中,这样安排学生探究: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木棒: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学生摆三角形,量出三组木棒的长度。最后,教师把学生量得的木棒长度分三块罗列在黑板上:一块是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数据,一块是两根木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数据,一块是两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长度的数据。教师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些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用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条线段,有的会用两线段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有的甚至会用两线段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比较等复杂的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思维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会学。这里所说的会学,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实践,了解数学思维方法,体会思维过程,进而激励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带着探索欲望走出初中数学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探索更多的新鲜事物。
参考文献:
[1]王静李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A版,2011(07).
[2]傅乃彬.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3]薛爱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1(37).
[4]杨再菊.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1).
[5]严云海.也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索欲望;研究
1、创设良好的激趣情境
从实践来看,创设良好的激趣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协调学生情感意识。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整个数学教学课堂气氛快速活跃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三角形相似”性质讲解过程中,首先应当在课堂前讲一个故事来设置悬念: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在埃及游览金字塔游时,发现周围的人竟然都不知道金字塔的高度,于是他对别人说他可以立刻将金字塔的高度测出来,请问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呢?该问题一出,学生的兴趣瞬间高涨起来,开始讨论,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立刻活跃了起来,在数学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当创造了这样一种学习情境后,即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知识中的相似性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2、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式探究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不仅是教学方法,而且还是学习过程。对于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而言,它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性,即教师只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启发,而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创设自主探究教学课堂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状况,合理的设计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应当始终相信学生具有这方面的潜能,并且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在交流过程中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模式。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如果教育没有爱、没有情感,那么将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也就称不上是池塘,即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学生并建立较为融洽的关系,从而使其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照顾学困生,因为他们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不能对这些学生歧视和挖苦,相反应当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和关心,从而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热心的帮助;取得进步时,同样要给予认可和表扬,让学生在希望中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他们的真情能够得到学生们的理解,就会转化成爱,化作学生的学习动力。所谓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之要求,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通过促使学生情感上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4、运用有效的导入技巧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也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前的开始几分钟的导入一定要设计好,這样就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开始前的几分钟不能把握好,则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在此笔者建议采用提问、质疑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即以石激起千层浪,刺激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去主动地思考。在初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讲授之前,教师可以随即给学生一些数字让学生判断能不能形成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随意说出三个数字教师进行判断,当教师不假思索说出正确的答案时,学生内心充满了疑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总结:“想知道我是如何快速、准确判断的吗?通过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你们就会知道了。”由此便可以引入新课内容的讲解。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一定要适当,以免因问题太困难而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重点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免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为此,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教学过程中,这样安排学生探究: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木棒: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学生摆三角形,量出三组木棒的长度。最后,教师把学生量得的木棒长度分三块罗列在黑板上:一块是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数据,一块是两根木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数据,一块是两根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长度的数据。教师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些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用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条线段,有的会用两线段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有的甚至会用两线段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比较等复杂的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思维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会学。这里所说的会学,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实践,了解数学思维方法,体会思维过程,进而激励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带着探索欲望走出初中数学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探索更多的新鲜事物。
参考文献:
[1]王静李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A版,2011(07).
[2]傅乃彬.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3]薛爱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1(37).
[4]杨再菊.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1).
[5]严云海.也谈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