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的理念是“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家庭作业等方面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始终充满生活的气息,从而感到数学的乐趣。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数学技能训练尽可能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让学生提前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儿童人民币,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小小的玩具超市,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用手中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在数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从而也有了购物的经历。又如在学习《位置》时,学了前后、上下、左右后,我准备了“新华书店”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我去新华书店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这种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教学理念。
二、探究训练生活化
探究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使他们乐于探究。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我拿来一个礼品盒,让学生对这个礼品盒进行包装,帮老师算算需要多少包装纸,学生通过观察、摸学具,初步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接着,要求学生任选一个长方体学具,小组合作,通过量、算、议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同时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探究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在应用题训练中,老师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用活教材,拓展课程资源,把学生带到有趣的知识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学习生活化的数学。如:教学加减混合试题算法时,可以把讲台当公共汽车,教师当售票员,指定10名同学做乘客。售票员报站名:“乘客们请注意,新华书店到了,下车的乘客请准备下车。”这时从后门下去4人,前门又上了2人,接着问大家:原来车上有几名乘客?到站后车上的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亲切感。
四、家庭作业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题目要符合儿童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将数学应用生活的意识。例如: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量,收集数据,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绘制路口车辆统计表。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的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加以联系,设计“安全过马路”方案。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长方体鱼缸、纸板苹果箱、火柴盒的表面积;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玩具,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也只有把数学课堂教学放在生活这个背景中,才能实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数学技能训练尽可能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让学生提前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儿童人民币,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小小的玩具超市,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用手中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在数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从而也有了购物的经历。又如在学习《位置》时,学了前后、上下、左右后,我准备了“新华书店”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我去新华书店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这种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教学理念。
二、探究训练生活化
探究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使他们乐于探究。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我拿来一个礼品盒,让学生对这个礼品盒进行包装,帮老师算算需要多少包装纸,学生通过观察、摸学具,初步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接着,要求学生任选一个长方体学具,小组合作,通过量、算、议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同时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展开了探究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在应用题训练中,老师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用活教材,拓展课程资源,把学生带到有趣的知识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学习生活化的数学。如:教学加减混合试题算法时,可以把讲台当公共汽车,教师当售票员,指定10名同学做乘客。售票员报站名:“乘客们请注意,新华书店到了,下车的乘客请准备下车。”这时从后门下去4人,前门又上了2人,接着问大家:原来车上有几名乘客?到站后车上的人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亲切感。
四、家庭作业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题目要符合儿童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将数学应用生活的意识。例如: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量,收集数据,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绘制路口车辆统计表。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的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加以联系,设计“安全过马路”方案。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长方体鱼缸、纸板苹果箱、火柴盒的表面积;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玩具,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也只有把数学课堂教学放在生活这个背景中,才能实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