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型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理念逐渐增强,博物馆的教育地位也愈发显赫。作为社区的特殊成员,博物馆与社区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仅是一个关乎“人气”的问题,更是博物馆开放观念的体现。它能使一个博物馆始终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怀来发挥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职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教育;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博物馆与社区的结合是现代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博物馆的工作范畴已从研究文化遗物、传播研究成果拓展到维护、传承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社会作用从保护历史延伸到保护和管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人认识到,现代型博物馆已不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休闲游览的场所和信息资料的咨询中心。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更为广泛,从知识界和对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人士等特定社会群体扩展到社会各个社区和社群;工作方式也从坐等上门到根据目标服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社会教育活动,公众不仅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为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服务应该成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为宗旨,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现今博物馆重要的发展趋向。所以,现代型博物馆是一种开放的、交往的,而这种开放和交往首先应该体现在和社区的关系中。
二、积极开展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博物馆教育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协作关系
(一)开展观众调查研究,让更多的社区公众参与到博物馆中,并对整体工作进行评估。国际博物馆学界有这样一种主张,认为博物馆和社会大众双方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享有者,平等的、双向的交流更能正确地反映博物馆和观众的关系,“交流”能比“教育”更准确概括博物馆的展出和解释功能④。观众调查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能给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提供引导判断和决定活动实施的各种信息,促进与观众的互动关系,还使博物馆工作人员知道观众是如何在博物馆内参观和思考的。通过观众的参与工作,激起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和热性,增强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加强对博物馆藏品的科学整理和深入认知,发挥博物馆藏品“科研、教育和展示”的作用,让受众充分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直接提出“藏品”这个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术语,使博物馆人注意到通过“藏品”来强化和完善博物馆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博物馆藏品是丰富的知识宝藏,也是博物馆教育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适宜的教育素材。博物馆工作人员可根据博物馆自身特点,结合博物馆教育工作需要,同时考虑到受众的的需求,运用各种形式发布和传播博物馆藏品信息。
(三)开放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平台,搭起博物馆与社区的“共建、共享”桥梁。博物馆主要是以“物”说话,但藏品的展示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还有一些交通环境、经济等因素,也会阻碍社区公众参观文物和获取相关信息。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也要满足公众求知的渴望,博物馆要向社会开放它的信息资源平台。
(四)招募社区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加强博物馆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全方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要借助社会的力量,组织热爱博物馆的社区公众,以志愿者或博物馆之友的形式加入博物馆,壮大来博物馆学习的观众群体,吸引居民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并调动其积极性,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公共教育事业的独特认知,为博物馆提供义务讲解和服务,也可以对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志愿者讲解等活动,加强与志愿者队伍和博物馆之友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夯实与社区的互动交流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博物馆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可以满足公众体验和参与的需求。博物馆是一个为全民提供终生教育的非盈利公共场所,利用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对于博物馆来说,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展览的讲解和导览,还要为观众创造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创造诱导和强化学习过程的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手段。
(二)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满足了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需求。一直以来,青少年教育包含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构建教导式,一种是探索发现式。学校为青少年提供了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正式教育,以单纯的课本内容构建课程式教育。现阶段的博物馆已经主动打开馆门、走向社会,把博物馆办成社会教育基地,将博物馆变成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課堂,使之成为受众接受再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地,在互动中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娱乐功能。
(三)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推动了博物馆与老龄事业的互动。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许多老人把参观博物馆作为走出家门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他们终生学习的课堂,以满足自身求知、理解、审美等需求。博物馆是提供终生教育的公共场所,而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最后阶段。一个对老年观众友好的博物馆应该积极地迎接人口老龄化为博物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年龄不是互动与参与的障碍。博物馆应意识到老年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经历、观点看法以及参观需求方面的迥然不同,根据老年观众的需求,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参与式活动,并逐步为那些无法到现场参观的老年人提供延伸服务。
博物馆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使命,这也就意味着在运作策划“博物馆走进社区”的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从而“想”进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多层次、感染力强的展览,将公众“引”进来;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的品牌理念,让公众融入,让他们“愿”进来。由此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能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最终使博物馆教育真正成为我国大教育系统中不要缺少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曾广庆:《社区中心化——一场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原文物》1999年第4期;
[2]梅联华:《以人为本 融入社区——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南方文物》2004年第1期;
关键词:博物馆;社区;教育;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1
一、博物馆与社区的结合是现代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博物馆的工作范畴已从研究文化遗物、传播研究成果拓展到维护、传承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社会作用从保护历史延伸到保护和管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人认识到,现代型博物馆已不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而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休闲游览的场所和信息资料的咨询中心。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更为广泛,从知识界和对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人士等特定社会群体扩展到社会各个社区和社群;工作方式也从坐等上门到根据目标服务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社会教育活动,公众不仅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为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服务应该成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为宗旨,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现今博物馆重要的发展趋向。所以,现代型博物馆是一种开放的、交往的,而这种开放和交往首先应该体现在和社区的关系中。
二、积极开展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博物馆教育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协作关系
(一)开展观众调查研究,让更多的社区公众参与到博物馆中,并对整体工作进行评估。国际博物馆学界有这样一种主张,认为博物馆和社会大众双方都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享有者,平等的、双向的交流更能正确地反映博物馆和观众的关系,“交流”能比“教育”更准确概括博物馆的展出和解释功能④。观众调查作为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能给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提供引导判断和决定活动实施的各种信息,促进与观众的互动关系,还使博物馆工作人员知道观众是如何在博物馆内参观和思考的。通过观众的参与工作,激起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和热性,增强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加强对博物馆藏品的科学整理和深入认知,发挥博物馆藏品“科研、教育和展示”的作用,让受众充分了解藏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直接提出“藏品”这个博物馆最基础的工作术语,使博物馆人注意到通过“藏品”来强化和完善博物馆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博物馆藏品是丰富的知识宝藏,也是博物馆教育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适宜的教育素材。博物馆工作人员可根据博物馆自身特点,结合博物馆教育工作需要,同时考虑到受众的的需求,运用各种形式发布和传播博物馆藏品信息。
(三)开放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平台,搭起博物馆与社区的“共建、共享”桥梁。博物馆主要是以“物”说话,但藏品的展示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还有一些交通环境、经济等因素,也会阻碍社区公众参观文物和获取相关信息。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也要满足公众求知的渴望,博物馆要向社会开放它的信息资源平台。
(四)招募社区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加强博物馆与社区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全方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要借助社会的力量,组织热爱博物馆的社区公众,以志愿者或博物馆之友的形式加入博物馆,壮大来博物馆学习的观众群体,吸引居民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并调动其积极性,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公共教育事业的独特认知,为博物馆提供义务讲解和服务,也可以对博物馆的文物征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志愿者讲解等活动,加强与志愿者队伍和博物馆之友的交流与合作,进而夯实与社区的互动交流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博物馆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可以满足公众体验和参与的需求。博物馆是一个为全民提供终生教育的非盈利公共场所,利用深厚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对于博物馆来说,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社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展览的讲解和导览,还要为观众创造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创造诱导和强化学习过程的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手段。
(二)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满足了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需求。一直以来,青少年教育包含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构建教导式,一种是探索发现式。学校为青少年提供了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正式教育,以单纯的课本内容构建课程式教育。现阶段的博物馆已经主动打开馆门、走向社会,把博物馆办成社会教育基地,将博物馆变成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課堂,使之成为受众接受再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地,在互动中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娱乐功能。
(三)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推动了博物馆与老龄事业的互动。老年人主要生活在社区,许多老人把参观博物馆作为走出家门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他们终生学习的课堂,以满足自身求知、理解、审美等需求。博物馆是提供终生教育的公共场所,而老年教育是终生教育的最后阶段。一个对老年观众友好的博物馆应该积极地迎接人口老龄化为博物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年龄不是互动与参与的障碍。博物馆应意识到老年人在生活方式、生活经历、观点看法以及参观需求方面的迥然不同,根据老年观众的需求,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参与式活动,并逐步为那些无法到现场参观的老年人提供延伸服务。
博物馆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使命,这也就意味着在运作策划“博物馆走进社区”的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从而“想”进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多层次、感染力强的展览,将公众“引”进来;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的品牌理念,让公众融入,让他们“愿”进来。由此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方能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最终使博物馆教育真正成为我国大教育系统中不要缺少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曾广庆:《社区中心化——一场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原文物》1999年第4期;
[2]梅联华:《以人为本 融入社区——博物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南方文物》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