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指出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培养写作兴趣,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应该改变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激励中稳步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兴趣积累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学生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实践,作品空洞无味,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反思当今作文教学现状,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重建回歸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为之努力的必然方向。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些语句形象地阐述了兴趣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寻灵感的源泉。例如,在指导《感受自然》这篇文章时,一位教师事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花开花落,柳绿蝶飞,聆听风儿轻唱,溪水叮咚,学生们也兴趣盎然地在生活中去品味,感受每一个美丽动人的瞬间,最后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文思泉涌,其中一位学生描写了清晨露珠滴落的凝思:“清新的晨光在天边浮现,那一颗圆润的露珠宛如纯净的钻石释放出绝美的光彩。风儿来了,露珠颤颤地滚动着,从叶尖儿悠然地坠落下去,顷刻便消失得无声无息,唯留下一道绚丽的弧线。是啊,露珠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无私地点缀着美丽的人间,哪怕离开的那一刻,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地母亲的怀里……”正因为融入了生活,作文教学不再枯燥无趣;正因为融入了生活,写作也更加充满乐趣。
二、观察生活,点滴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只有融入多彩的生活,才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言“学生的作文是他们情感、意志、道德的反映,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或者周围生活的写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突破作文教学的封闭性,帮助学生构建与日常生活、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为学生的写作开启一片广阔的天地。例如,针对当前学生生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不足,一位教师便以定期举办“社会焦点品读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和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各类社会调查和生活体验。经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社会焦点品读课上,学生们表达的愿望特别强烈,他们时而展开激烈的辩论,时而陷入深思,加上教师适时的设疑引导,使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也从中学会了许多写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准备了“素材积累本”“好词好句摘抄本”等,及时记下那些感人的事迹、富有哲理的言论和思想闪光点,使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开放教学,激发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更加开放化的趋势。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体验,教师不妨走出语文课堂,利用广阔的生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指导《雨的诉说》一文时,正值细雨蒙蒙,教师便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在廊檐下欣赏美丽的雨景,倾听雨滴的私语,同时指导学生从形态、色彩、声音等角度进行观察联想。经过富有情趣的“赏雨”教学,学生们的文章写得都十分新颖,其中一位学生从听雨的角度进行描述:“这是怎样的雨啊?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我依稀听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听到了细浪轻抚河岸的缠绵,听到了落花飘飞的惊艳!静静聆听着,我舍不得张开双眼,只怕飞舞的细雨会醉了我的心……”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体验,写作不再是烦恼的苦差,而是心灵快乐的舞蹈。
四、精彩评改,感悟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②《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作文评改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是新颖的选材、别致的结构,还是优美的句子、传神的词语,都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教师不妨定期将优秀的文章和优美词句装订成册,作为班级读物供学生们学习;或者将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校园网、作文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报刊杂志的征稿,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用心为学生营造更加生活化的写作环境,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①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② 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
参考文献
[1] 茅胜卫.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操作策略[J].
[2] 肖传武.谈开展初中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兴趣积累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学生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实践,作品空洞无味,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反思当今作文教学现状,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重建回歸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为之努力的必然方向。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些语句形象地阐述了兴趣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寻灵感的源泉。例如,在指导《感受自然》这篇文章时,一位教师事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花开花落,柳绿蝶飞,聆听风儿轻唱,溪水叮咚,学生们也兴趣盎然地在生活中去品味,感受每一个美丽动人的瞬间,最后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文思泉涌,其中一位学生描写了清晨露珠滴落的凝思:“清新的晨光在天边浮现,那一颗圆润的露珠宛如纯净的钻石释放出绝美的光彩。风儿来了,露珠颤颤地滚动着,从叶尖儿悠然地坠落下去,顷刻便消失得无声无息,唯留下一道绚丽的弧线。是啊,露珠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无私地点缀着美丽的人间,哪怕离开的那一刻,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大地母亲的怀里……”正因为融入了生活,作文教学不再枯燥无趣;正因为融入了生活,写作也更加充满乐趣。
二、观察生活,点滴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只有融入多彩的生活,才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言“学生的作文是他们情感、意志、道德的反映,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或者周围生活的写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突破作文教学的封闭性,帮助学生构建与日常生活、社会自然的广泛联系,为学生的写作开启一片广阔的天地。例如,针对当前学生生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不足,一位教师便以定期举办“社会焦点品读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和身边发生的热点事件,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各类社会调查和生活体验。经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社会焦点品读课上,学生们表达的愿望特别强烈,他们时而展开激烈的辩论,时而陷入深思,加上教师适时的设疑引导,使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也从中学会了许多写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准备了“素材积累本”“好词好句摘抄本”等,及时记下那些感人的事迹、富有哲理的言论和思想闪光点,使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开放教学,激发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作文教学呈现出更加开放化的趋势。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体验,教师不妨走出语文课堂,利用广阔的生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指导《雨的诉说》一文时,正值细雨蒙蒙,教师便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在廊檐下欣赏美丽的雨景,倾听雨滴的私语,同时指导学生从形态、色彩、声音等角度进行观察联想。经过富有情趣的“赏雨”教学,学生们的文章写得都十分新颖,其中一位学生从听雨的角度进行描述:“这是怎样的雨啊?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我依稀听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听到了细浪轻抚河岸的缠绵,听到了落花飘飞的惊艳!静静聆听着,我舍不得张开双眼,只怕飞舞的细雨会醉了我的心……”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体验,写作不再是烦恼的苦差,而是心灵快乐的舞蹈。
四、精彩评改,感悟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②《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作文评改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是新颖的选材、别致的结构,还是优美的句子、传神的词语,都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教师不妨定期将优秀的文章和优美词句装订成册,作为班级读物供学生们学习;或者将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校园网、作文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报刊杂志的征稿,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用心去设计每一堂课,用心为学生营造更加生活化的写作环境,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①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② 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
参考文献
[1] 茅胜卫.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操作策略[J].
[2] 肖传武.谈开展初中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