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凸显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成绩。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科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凸显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形成的某些专业素养。在任何领域,一旦建立起核心素养,都会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核心素养是综合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行动力、消化力和适应力三方面。第一,行动力是指学生在接触一门学科后,对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行为;第二,消化力是指在核心素养形成后,學生所具备的消化知识的能力;第三,适应力是指在个体所表现出的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
2.物理核心素养引领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中学物理教师都看重学生的物理成绩,在知识的讲解上强调题海战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偏重于文字上的解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学生的物理思维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构建物理核心素养更是奢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里,教师需重点凸显物理思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凸显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思路
1.科学安排物理实验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学习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要求学生具备实验操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要求,教师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贯彻落实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形成于学生对物理的理解,萌生于物理的基础理念,又高于这些理念,它是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升华理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组织科学的实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运用捕鱼的实验。首先,教师准备一个长方形的透明鱼缸,将水注入鱼缸里,然后把鱼投入鱼缸,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整个过程;其次,教师拿一根竹筷开始捕鱼,当筷子放进水中时,学生就会明显发现筷子“折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的疑问。
2.拓展教学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到的物理概念,不是通过记忆的传承形成的,而是通过思维和实践共同得出的结论。因此,教师需不断拓展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根据物理教师的要求进行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不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物理教学,如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实验进行对比等。
3.提高实验研究的地位
初中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通过实践和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物理实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物理实验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师应不断提高实验研究的地位。
通过开展实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进而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取一面平面镜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金属器具也可以当成平面镜使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在哪?是选用玻璃板还是镜子更有利于实验研究?”在实验前,学生可以大胆假设,通过两次实验得出结论:玻璃板成像更有利于实验研究,它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方便确定像的位置。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形成物理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茶滩中小学)
一、凸显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形成的某些专业素养。在任何领域,一旦建立起核心素养,都会对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核心素养是综合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行动力、消化力和适应力三方面。第一,行动力是指学生在接触一门学科后,对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行为;第二,消化力是指在核心素养形成后,學生所具备的消化知识的能力;第三,适应力是指在个体所表现出的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
2.物理核心素养引领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中学物理教师都看重学生的物理成绩,在知识的讲解上强调题海战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偏重于文字上的解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学生的物理思维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构建物理核心素养更是奢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里,教师需重点凸显物理思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凸显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思路
1.科学安排物理实验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学习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要求学生具备实验操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些要求,教师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贯彻落实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形成于学生对物理的理解,萌生于物理的基础理念,又高于这些理念,它是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升华理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组织科学的实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运用捕鱼的实验。首先,教师准备一个长方形的透明鱼缸,将水注入鱼缸里,然后把鱼投入鱼缸,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整个过程;其次,教师拿一根竹筷开始捕鱼,当筷子放进水中时,学生就会明显发现筷子“折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的疑问。
2.拓展教学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到的物理概念,不是通过记忆的传承形成的,而是通过思维和实践共同得出的结论。因此,教师需不断拓展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根据物理教师的要求进行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不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物理教学,如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实验进行对比等。
3.提高实验研究的地位
初中物理不同于其他学科,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通过实践和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物理实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物理实验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师应不断提高实验研究的地位。
通过开展实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进而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取一面平面镜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金属器具也可以当成平面镜使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在哪?是选用玻璃板还是镜子更有利于实验研究?”在实验前,学生可以大胆假设,通过两次实验得出结论:玻璃板成像更有利于实验研究,它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方便确定像的位置。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形成物理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茶滩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