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辽化小学
阅读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进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乐趣,才能事半功倍。
1.推荐适合的、喜欢的读物
第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形象的、活泼的内容,可推荐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界名著。
第二,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助于理解课文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学习《草船借箭》,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晏子使楚》,可以推荐《晏子春秋》等。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比一比最后再演一演。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展现书中人物的思想特点;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有了一定的朗读积累后,再进行横向的纵向的比较,文章内容的比较,量的比较还有看谁朗读水平的比较,让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进行创作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课外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书,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受益。指导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阅读方式有多种,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把读的方式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两类: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眼、耳、口、目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只要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
2.认真上好讲读课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
第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方法: a.阅读课文的提示、注释。b.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c.边读边勾、画、圈、点。
第二,阅读理解,部分深究。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研究进去,需要理解性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首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研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最后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
第三,评价阅读,整体回顾。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东西,批判和剔除错误的、丑的东西。训练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百科知识,这对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大有好处,还能锻炼阅读能力。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培根说:“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因此,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写好读书心得,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读后的感想体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好机会,更能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使自己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教师指导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能力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进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乐趣,才能事半功倍。
1.推荐适合的、喜欢的读物
第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形象的、活泼的内容,可推荐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界名著。
第二,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助于理解课文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学习《草船借箭》,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晏子使楚》,可以推荐《晏子春秋》等。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学生读书后,总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比一比最后再演一演。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可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展现书中人物的思想特点;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有了一定的朗读积累后,再进行横向的纵向的比较,文章内容的比较,量的比较还有看谁朗读水平的比较,让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进行创作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课外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书,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受益。指导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1.教给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阅读方式有多种,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把读的方式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两类: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眼、耳、口、目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边勾画。
只要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
2.认真上好讲读课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
第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方法: a.阅读课文的提示、注释。b.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c.边读边勾、画、圈、点。
第二,阅读理解,部分深究。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研究进去,需要理解性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首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研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最后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
第三,评价阅读,整体回顾。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东西,批判和剔除错误的、丑的东西。训练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百科知识,这对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大有好处,还能锻炼阅读能力。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培根说:“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因此,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写好读书心得,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读后的感想体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好机会,更能从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使自己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只有通过教师指导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