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是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了寒碧的《傅雷、黄宾虹与道艺人生:傅聪访谈录》,又构成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傅雷是中国20世纪中期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我每次在写格林伯格的研究专著时和提到他时也会想到中国的傅雷。黄宾虹,这位近二三十年来才真正得到认同的20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师,当时就是傅雷给予了超前的肯定,那是一个山水画需要往前推进和发展的阶段,但在那个时候,山水画有了再兴的事实,而在学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艺术批评在除了20世纪早期的鲁迅推动新兴版画后,发展为延安革命艺术观,以后成为了中国的主流,王朝闻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真正从中国历史脉络与西方现代艺术史来建构中国艺术新视觉逻辑的确很难成形。这是一个毁掉了传统来做革命事业的年代,也让传统现代化的话题悬置了起来,甚至被彻底对立起来。
  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从传统山水画出来,但他往前推动的一步的地方在于,传统山水更多的是模状山水,尽管相比较绝对的模仿论传统,山水画还有一些主观构造,但这种主观构造也是自然山水的组合,寄情于山水的说法本身已经包含了这样的画山水的要求。
  我们总是习惯于中西方简单的分类,说西方焦点透视,中国是散点透视,但在西方早期也是散点透视的,画面也是平面的,造型也是用线条勾勒的,时空也是无限,到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才有了我们通常说的西方模式。
  而黄宾虹的绘画与传统山水画开始有的区别在于他在山水形状上向自己的抽象方式上转换,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团块构造,而在皴法上突出了线条自身的审美性,而不是皴法为山水画透视轮廓线,画面是以山水为背景的结线成面导致山水画的平面化,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以皴法的重复来计黑当白,特别是黄宾虹延续了碑学之后的书法线,使画面语言又厚又重又黑,这当然与传统的山水画讲意境、讲空灵、讲可游可居的趣味完全不同,传统山水画讲意境,而黄宾虹的山水画讲平面与线的独立化语言方向。相比较而言,人们更喜欢那种能看得清楚的山水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宾虹被认为画得不好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没有传统中我们眼睛能看习惯了的山水之美。
  批评写作不是大部头理论写作,它只需要对某一个点的发现,这个点不需要人数来支撑,而只其自身的叙述逻辑与某个局部的线索,哪怕写得极其碎片,傅雷对黄宾虹的评论正是这样。针对黄宾虹的山水画,傅雷的背景完全不同,尽管他针对的是传统山水画,但他所具有的法国派艺术背景使他多了一个视觉经验,在他那个时候,山水显赫的是张大千、吴湖帆,但傅雷一个都看不上,而且猛批他们,这种批评的激烈的程度远超过美国的格林伯格批他们当时乡土现实主义。
  有关傅雷与黄宾虹的史料一点点地展现给我们了,我们不但可以看到黄宾虹的山水画史创作史的演变,还可以看到傅雷的支持史。而且人们一直认为黄宾虹是整理国故的传统文人型山水画家,与西学无缘,但黄宾虹与傅雷的交流史足以能证明,傅雷的法国派现代绘画观暗示着黄宾虹的艺术观,并在不断地交往过程中多少也会转化为一种实践,黄宾虹越画越团块结构,越画越厚重,我们不能说不与傅雷的趣味相投有关,哪怕有些东西拿不出证据,但心理分析的假设只要在特定的逻辑关联中,它一样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何况像洪再兴已经有了一些史料研究来证明这样的事实。
  一个作品的解释空间是无限开放的,傅雷在黄宾虹绘画中得到了判断系统,不只针对黄宾虹的传统山水画的成就,而是来自他对绘画的新的诉求,并在黄宾虹作品上找到了对象。那是一个要求新艺术与具体传统相突破的有机结合,黄宾虹成为了一个象征,在这一领域的批评史上,唯有傅雷最早发现了这样的原理,他是当时唯一的一位批评家,尽管现在赞美黄宾虹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个算是批评家的写作。批评家在于发现,并且与当时不被认识的艺术家互动去支持他们,而不是事后描述,现在再多的说黄宾虹是20世纪山水画大师,只是傅雷当年的回音并只是证明了傅雷的预见。这就为什么,要论中国的艺术批评家,在我眼中,中国20世纪至“文革”结束,仅鲁迅和傅雷两人,其他的都不是。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由于国际拍卖行佳士得将推出“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拍卖而变得格外令人期待。“这是拍卖场上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亚洲艺术私人珍藏”,佳士得美洲区副主席乔纳森·任代尔(Jonathan Rendell)对笔者表示:作为佳士得员工,这次拍卖令他分外激动,“这些艺术品要回家了!”  而在笔者看来,这场拍卖是在告别一个时代:继布伦达治(1887—1973年)、赛克勒博士
期刊
他在山林里观察真的鹤,看图片、资料、纪录片,过程是安静而缓慢的。就像食物一点点地变成肌肉,鹤的形象消化在周尊德先生的脑中,融在他的哲学思想里。某天的画室里,他酝酿许久,时机成熟在某一刻,于是提笔运用气功,苍劲灵动地画出一笔长长的线条,一只鹤跃然纸上,一笔成形一气呵成,这就是周尊德最为著名的“神笔”。这只鹤水墨的身子里,有山林有流水,一切皆自然。  破与立:厚积薄发创道画  若你在三年前曾入住香港的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继续呈调整态势,而海上画派领军人物吴昌硕的作品,从2000年开始一路攀升,涨了十倍有余,接着在2011年因为大环境的原因而进入调整,目前走势还算平稳,但十几年来超过千万元的拍品没有超过20件,难与齐白石的作品相比肩。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欣赏和收藏吴昌硕的人都是对美术史和书法有所研究的人,吴昌硕的作品在江南一带还是有人缘的,聚集了一批小众藏家。你认为目前的行情能否真
期刊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中国文人强调实践、静观和感悟,追求“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以至“天人合一”之境,这就是樊洲隐居终南的真实目的。把生活和艺术融为一体,把隐居变成艺术,又把艺术融入隐居生活。  樊洲善音律。当年昆剧大师俞振飞到康先生家宴,探讨昆曲与中国画的内在关系,使学生樊洲获益匪
期刊
美术馆和市场的两重景象  偌大的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几乎空无一人。偶尔有人兴冲冲前来,至门口买票,一听票价五十,不免暗中皱下眉。这里正在举办“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除了圈子里的人,这位名声赫赫的抽象画家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只是个十分陌生的名字。  热闹的开幕式过后,美术馆气宇非凡的空间便犹如冷宫,满墙的抽象画作如失宠的妃嫔,分外寂寞分外委屈。然而,离开美术馆,来到拍卖市场,另一番情景发生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一个重要的倾向,那就是将“风景”社会化,将“风景”景观化。进入90年代以后,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关注都市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空间、生命要求、人格倾向逐渐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母题。而同时,由于置身于后工业和图像化时代,所以,“景观”与“都市”自然有一种亲缘关系。  不过,就“都市景观”的表达来说,艺术家所涉猎的范围与切入的角度也是丰富
期刊
博物馆里总是很安静。参观者们悄悄地踱步,细细欣赏每幅画作。那些经典作品让人过目难忘,它们的每一个笔触似乎都有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轻易抓住人心。但常常在看着作品,脑海里会自动产生一些联想的音乐。让人难免觉得,如果那时的博物馆空间里回荡着这个旋律,跟画面如胶似漆地黏合起来,那么你将更为满足地浸淫在关于美的全方位享受中,不愿醒来。  但博物馆必须为公众保持安静。那么,当我们在画展中、书店里、网络上观赏作品
期刊
奇妙的建筑总是会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  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倾斜的结构、不规则的曲线造型让人印象深刻,另一位解构主义理论家兼建筑师彼得·艾森曼也毫不逊色,他热衷于依靠电脑软件AutoCAD、3dsmax制造出各种复杂的造型,效果图也以表达概念为第一目标,也难怪很多投资方看了头大如斗。彼得·艾森曼的弟子中,有一位中国青年建筑师,名叫马岩松,2013年全球摩天大楼奖就花落其手。  还是凭借“梦
期刊
收藏家郭庆祥曝光某著名画家的创作流水线,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郭庆祥于2011年发文称:16年前,荣宝斋业务经理找到他,因那位画家在法国买房急用钱,请他帮忙购买200张画,时价每平方尺4000元。他随即打款200余万,但拿到第一批画后,发现题材与技法严重雷同,便于第二次交货前到画室一探究竟。他出乎意料地发现,现场像工厂车间的流水线,画家将十来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
期刊
《财富堂》: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两次重要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进入金融行业),是基于什么样的职业考虑?  姚伟示:我的从业经历比较简单,从国有企业跳槽到外资企业,后来又从外资企业跳槽到民营企业。还是和时代有关,在90年代末的时候,外资房地产业刚刚进入中国,它们良好的机制体制、先进的理念给了我很大冲击。心生向往,于是来到仁恒置地,在仁恒置地的这15年,发展得也很好。随着经济再度发展,同时自己年龄得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