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步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固有的匿名性、自由性、互动性、快速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本文在总结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时空性、拓展教育渠道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新媒体对大学生、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者的消极影响,最后总结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新媒体的定义
最早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7年,作为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同时也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的高尔德马克,在他撰写并发表的一份关于电子录像的商业计划书中首次提到“新媒体”的概念,当时的新媒体主要是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体,它是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而产生的,如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然而,广播电台、电影和电视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新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手机以及数字电视的出现,新媒体也有了新的定义,就当今时代而言,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电脑、手机和数字化电视为终端来传递信息的新兴媒体。如今,新媒体已经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所需的投影设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传播主体的匿名性和传播内容的自由性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传播者在传播内容的过程中会受到接收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在各大网站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更加自由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客观的评价。
2.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和传播信息的互动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通信设备在普通家庭随处可见,一条信息在网络上出现之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不再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此外,当一条热门信息出现之后,人们都会通过微博、朋友圈、人人网等进行转载,传播的速度极快。传统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无法及时的进行双向沟通,接收者者只能被动接受消息,对于自身遇到的困惑无法得到解决。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快地接收到信息,而且还可以随时通过阿里旺旺、QQ、MSN等工具进行即时沟通。
3.传播主体的交互性和平等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无论性别、民族、年龄、经济实力存在多大悬殊,每个个体都能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每个人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在这种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可以不断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能够方便思想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轻松地开展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正面影响
(1)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不仅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且这种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大量信息。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生平事迹、一则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冲击、一场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公开课等都可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网络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网络让大学生更容易被身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所感动,网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便捷。
(2)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新媒体出现以前,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①物质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人文景观和校园自然景观;②制度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手段和教学方式、学校管理理念等;③精神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文化、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先进事迹、教职工教学风格等。而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通过QQ、微信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可用的信息。
(3)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传统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上课、讲座、开会等形式,这些形式都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全部到场,会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教育者可以通过邮件、短信、QQ群、朋友圈等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一方面,发邮件、发群消息并不受时间的限制,教育者可以将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知识随时分享给大学生;另一方面,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在教室进行,教室的“高墙”将大学生与外界隔离,让他们觉得压抑,教育者通过新媒体传播给他们,他们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会觉得很放松,很自由,没有压迫感。
2.负面影响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传播信息的主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意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别有用心者会借此上传一些虚假、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图片,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高校教育者不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虚假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2)新媒體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挑战。无论是在公交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还是在朋友聚会上,人人拿着手机的现象随处可见。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大部分都通过微信、QQ聊天,缺少眼神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冷漠。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之后,无法适应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到真实的社会环境,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弱。 (3)新媒体的共享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的挑战。在新媒体产生之前,学生们都认为教师授课的内容神圣不可侵犯,不容置疑,对教师们无比的崇拜和敬仰,对他们所教授的内容都是虚心接受。但是新媒体出现之后,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新颖有趣的观点和知识,他们会慢慢觉得教师总是照本宣科,总是用各种枯燥的理论来教学,完全忽视了大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因此,从以往的崇拜慢慢走向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阶段对大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如何教会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显得格外重要。
(1)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新媒体对学校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职责所在。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在高校内受虚假、不健康信息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学校的宣传部、学生会、班级班委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如对于本校的论坛、贴吧、社区、微博等进行实时监控,若发现有学生上传虚假、不良消息要及时删除,对于那些不符合实情的言论,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由学校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以免不正确的言论带来恶劣的影响。虽然大学生不仅仅只通过本校的一些网站获取信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至少高校要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以此去感染本校的大学生。
(2)高校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熬夜的现象总是存在,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采取晚上宿舍按时按点熄灯和关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学生通宵游戏的现象。此外,高校可以分学院、班级的形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如骑车行、趣味运动会、踏青等,将大学生从电脑、手机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体会下大自然的风光,体会下和同学在一起的兴奋心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提高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如何正确地甄别网络信息,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如高校可将新媒体知识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加强课堂教育,来提高大学生识别虚假信息和抵制消极信息的能力。此外,高校可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户外活动,举办有奖知识竞猜、趣味运动会、学术讲座、公开课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教育者来说,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效果,如何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就需要教育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学习与应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李岩,曾维伦,何海涛.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1-26.
[3]朱妍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陽师范学院,2015.
[4]鲁双. 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刘景龙. 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新媒体的定义
最早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1967年,作为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同时也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的高尔德马克,在他撰写并发表的一份关于电子录像的商业计划书中首次提到“新媒体”的概念,当时的新媒体主要是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体,它是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而产生的,如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然而,广播电台、电影和电视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新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手机以及数字电视的出现,新媒体也有了新的定义,就当今时代而言,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电脑、手机和数字化电视为终端来传递信息的新兴媒体。如今,新媒体已经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所需的投影设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传播主体的匿名性和传播内容的自由性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传播者在传播内容的过程中会受到接收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在各大网站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更加自由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出客观的评价。
2.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和传播信息的互动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通信设备在普通家庭随处可见,一条信息在网络上出现之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不再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此外,当一条热门信息出现之后,人们都会通过微博、朋友圈、人人网等进行转载,传播的速度极快。传统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无法及时的进行双向沟通,接收者者只能被动接受消息,对于自身遇到的困惑无法得到解决。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快地接收到信息,而且还可以随时通过阿里旺旺、QQ、MSN等工具进行即时沟通。
3.传播主体的交互性和平等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无论性别、民族、年龄、经济实力存在多大悬殊,每个个体都能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每个人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在这种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可以不断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能够方便思想治教育工作者更加轻松地开展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正面影响
(1)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不仅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且这种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大量信息。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生平事迹、一则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冲击、一场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公开课等都可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网络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网络让大学生更容易被身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所感动,网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便捷。
(2)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新媒体出现以前,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①物质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人文景观和校园自然景观;②制度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手段和教学方式、学校管理理念等;③精神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文化、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先进事迹、教职工教学风格等。而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仅可以通过QQ、微信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可用的信息。
(3)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传统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上课、讲座、开会等形式,这些形式都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全部到场,会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教育者可以通过邮件、短信、QQ群、朋友圈等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一方面,发邮件、发群消息并不受时间的限制,教育者可以将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知识随时分享给大学生;另一方面,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在教室进行,教室的“高墙”将大学生与外界隔离,让他们觉得压抑,教育者通过新媒体传播给他们,他们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会觉得很放松,很自由,没有压迫感。
2.负面影响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传播信息的主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意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别有用心者会借此上传一些虚假、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图片,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高校教育者不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虚假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2)新媒體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挑战。无论是在公交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还是在朋友聚会上,人人拿着手机的现象随处可见。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大部分都通过微信、QQ聊天,缺少眼神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冷漠。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之后,无法适应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到真实的社会环境,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弱。 (3)新媒体的共享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的挑战。在新媒体产生之前,学生们都认为教师授课的内容神圣不可侵犯,不容置疑,对教师们无比的崇拜和敬仰,对他们所教授的内容都是虚心接受。但是新媒体出现之后,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新颖有趣的观点和知识,他们会慢慢觉得教师总是照本宣科,总是用各种枯燥的理论来教学,完全忽视了大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因此,从以往的崇拜慢慢走向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阶段对大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如何教会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显得格外重要。
(1)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新媒体对学校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职责所在。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在高校内受虚假、不健康信息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学校的宣传部、学生会、班级班委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如对于本校的论坛、贴吧、社区、微博等进行实时监控,若发现有学生上传虚假、不良消息要及时删除,对于那些不符合实情的言论,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由学校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以免不正确的言论带来恶劣的影响。虽然大学生不仅仅只通过本校的一些网站获取信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至少高校要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以此去感染本校的大学生。
(2)高校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熬夜的现象总是存在,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采取晚上宿舍按时按点熄灯和关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大学生通宵游戏的现象。此外,高校可以分学院、班级的形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如骑车行、趣味运动会、踏青等,将大学生从电脑、手机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体会下大自然的风光,体会下和同学在一起的兴奋心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提高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如何正确地甄别网络信息,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如高校可将新媒体知识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加强课堂教育,来提高大学生识别虚假信息和抵制消极信息的能力。此外,高校可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户外活动,举办有奖知识竞猜、趣味运动会、学术讲座、公开课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教育者来说,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效果,如何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就需要教育者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学习与应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李岩,曾维伦,何海涛.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1-26.
[3]朱妍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陽师范学院,2015.
[4]鲁双. 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刘景龙. 增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