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课的教学素材来源广泛,从美食节目和美食地图中获得基拙素材,将饮食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综合饮食和农业知识的素材,制成地图和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地理;教学;饮食;农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曾在电视上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全新的视角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有机会看见那些不经意间的饮食学问。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在地理课上与学生谈论饮食也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笔者从中受到启发,决心将饮食文化带人高中地理教学中。
  这还要从一堂关于农业区位的高中地理课说起,在这堂课中,讲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我国北方大面积种植的麦类作物并不熟悉,南方长大的孩子‘,他们或多或少见过水稻,而“小麦”则更多的是他们脑海中躺在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笔者托朋友从河南老家寄过来一些麦穗,给学生看了实物,学生有了兴致,笔者趁热打铁,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吃过小麦制成的食物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馒头、包子、面条、油条……”笔者说:“看来大家知道得还不少,就拿人if]普遍爱吃的面条来说,它的历史很长……”从面条的传承历史,到制作过程,再到烹制技巧,短短的三五分钟内对面文化作了简要的回顾。“美味”是能发挥神奇作用的东西,学生对麦类作物又多了一份情感。
  在整个农业区位论的学习中,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农作物,笔者都会进行简要的介绍,高粱、拘祀、玉米等农作物,已不仅是毫无差别的名字而已,而是生动的、具体的形象,有意义的名词,对于整个农业区位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
  另一次偶然说到饮食,是在一堂讲解气候类型的地理课上,当说到欧利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时,笔者问学生:“你们都吃过汉堡吧,它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呢?”学生回答说:“有面包、牛肉和蔬菜,最主要是面包和牛肉。”笔者说:“没错,汉堡是欧洲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而其中的面包在许多欧彩文学作品中是食物的代名词,欧洲人餐桌上牛肉比例也很多一人們通过牛肉获取更多的热量(卡路里),这些现象与欧洲的气候有什么关系?”经过一番师生互动之后,笔者与学生达成了共识:欧泪西部多雨湿润的气候和特定的土壤条件,使其草场广布,畜牧业就成为了其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而如果欧沙防造亚洲东南部的做法种植水稻是不可行的。加上纬度高,年均温较低的缘故,小麦成为了粮食作物的首选,也让当地人需要如牛肉这类热量较高的食物维持体能。
  以上的两个例子是在具体的地理课中穿插的实例,美食还可以作为专门的饮食地理学的知识,构建独立的体系框架,以饮食文化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现象的揭示,是贯穿于高中地理在农业、工业、城市等内容中的地理学本质之一,而将其拓展到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文学意象等许多方面,是在用新的形式阐释固有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知识点。
  案例一:地理学与酒文化
  酒既是经典饮品,又是文化象征,通过探讨不同地区的酿酒工艺,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地理学。笔者将各地不同类型的酒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笔者让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思考几个问题:1.全球各地制酒原料和当地环境有什么联系?2.酒的核心产地与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3.哪些地区的酒文化类似,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在经过师生对话和学生间的讨论后,可以得出一些共识。例如,制酒的原料是当地大量出现的作物,并受地区气候、土壤、生态系统等因素的制约,例如,热带地区出现了龙舌兰酒和朗姆酒,与热带植物是分不开的;酒的核心产地与人类文明历史相关,例如,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白酒文化;全球大体巨出现了以葡萄酒为代表的欧美酒文化圈和以白酒、黄酒为代表东亚酒文化圈,高纬度地区,在寒冷气候中,还出现了冰酒、威士忌、伏特加等酒文化区。观察仔细的学生,还会发现,葡萄酒文化的分布,伴随着15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从欧洲传播到美洲和大洋洲。
  通过讨论酒文化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可行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酒文化的议题,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是少见的,以稀少的新材料为架构,能帮助学生“跳出”固有的地理思维定势,经过一番有意思的讨论后,能更好地“回归”书本,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案例二:地理学与主食文化
  在讲到农业的时候,笔者将全球粮食主产国的生产状况制图,结合全球各地人们饮食中的主食特点,用以说明各地人们饮食与环境的关系,制图需要用到GIS相关软件,并加入地理数据,之后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各国的特色主食,由此延伸,展开各地主食文化的讨论,具体路径如下:
  课堂教学之前,笔者预先布置一个学生准备作业,学生在作物生长习性等植物知识方面有一定准备,之后的课堂学习讨论从描述地图中粮食作物分布入手。学生根据世界地图中给出的数据和图表,描述出粮食主产国的分布及其粮食种类和产量,此后,教师给出《全球特色主食分布》(表1),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可以想见的是,解释方法有很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做出合理解释,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允许新奇的答案,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从饮食的角度而言,各地区的主食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综合性,是适合多元化解释的议题。
  从全球人们饮食差异中,可以看到一些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主食中,米饭地位很高,这与季风水田农业区的分布是相关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中,面包是首选,也与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有关;而面食的不同吃法或许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中亚和西亚人们将面粉制成嚷和饼,东亚人采用蒸的办法做出馒头,而欧洲人用烤的办法制成面包,其中的原因探究,是个很有价值的议题。如果有学生问到更多的问题,例如黄豆不玉米的吃法,老师可以进行适当延伸。大豆(黄豆)的用途很广,广泛用于加〔成食用油和动物饲料,在中国,人们将其加工为豆干、豆腐等豆制品,玉米在一些国家是主食,玉米也是一种很好的牲畜饲料和制酒精的原料。
  饮食的地方性特色蕴含着许多地理原理,如果将其引入地理教学,将会增加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和资源。《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为我们提供了地理教学新的视角和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等.9份欧洲引进啤酒大麦的产量及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04):449-454.
  [2]韩治磊,张文杰,张晓勇等.比利时风味小麦啤酒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7,38(03):137-140.
  [3]向南.德国的啤酒与啤酒节[J].中外书摘:经典版,2018(1):99-100.
  [4]于博,李安琪.德国啤酒文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19(06):71-73.
  马佩选,张燕,李燕.对我国饮料酒分类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04):103-106.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作为课改“高效课堂”的辅助手段,既可以用在预习上,也可以用在课堂中,还可以用在课后,同时分层顾学困生和优等生的转化和促进。由于微课把很多关键性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放在课外解决,有效地提升高效课堂效率,从而让数学“高效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翻转课堂  随着近年来“高效课堂”课改模式推行,课改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校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
【摘要】教师发展是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精进的重要支撑。中山小学围绕“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的办学理念,从无到有摸索出一套包括管理习性、教师习性、家长习性和学生习性的办学方法体系。本文介绍了该体系中教师习性部分在同化、活化、进化和文化四个层面的发展举措,是可供教育同仁办学参考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习性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举措  中山小学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教师队伍,这也是一支师
【摘要】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思想与信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和指针,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先进的办学理念可以外塑形象,内聚人心,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南边小学现有的文化特色与地域文脉,集中众人的智慧,我校最终确立“书品立校,和雅育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积极构建和雅校园,打造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相结合的高效教学。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第一门学科,是所有科目的基础,担任着传承中国国学文化的重任。小学生往往心智不够成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欠缺。而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概念性过强,背诵内容过多等特点均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厌倦。而读写教学模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一线教师着力探索的问题。课堂观察能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更为关注有效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本文主要分析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观课和议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观察;观课;议课  当前,听课和评课已经成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教师告别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可以巩固、感悟,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实施云课堂教学时,同学们、老师们各自在家,信息技术让学生轻松地缩小距离,感受到真实课堂依然存在,信息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相对比较低。主要表现有阅读习惯差、阅读书籍少、缺乏主动性、读物单一性以及一味地追求数量,无视阅读质量等状况。激发学生爱阅读的内驱力、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的观念、构建家校课外阅读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宽读物资源渠道等是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才能使课外阅读水平与日俱长,从中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前的教育环境应从“心育”入手,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辨别善恶、是非、抗挫折、感恩,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每一个教育符号都在心中萌芽,并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德育;心育;情商;心理素质;培养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轻生、犯罪的极端行为不断见于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课堂的独特生成机制”,以实际课例,从三个方面阐述英语课堂该如何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学科特性: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开放教学结构,激活学生思维,从而生成新资源,发展语言规则;第二,英语课堂上话题、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到位与统一,可以促进语言教学的意义化;第三,教学环节应依次递进,螺旋上升,步步挑战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理解。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小学英语;开放教学;有意义语言教学
【摘要】高三生物复习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可能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网络,也不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型构建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合理应用在高三复习课中,既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和整理解题方法,也能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科学习兴趣。  【关键词】模型构建;复习课;知识网络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