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教学目标的认识
1.要看确定的目标、要求是否适合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今天和明天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用划一的内容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呢?教材、“教参”上的目标、要求是一般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整,或降低难度,或设计坡度,或扩大容量,或有所变换。
2.教学目标、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教师对学生的估计,是根据教师的经验而定的,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与教师的估计产生偏差,这里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生理、心理,学生在知识、信息掌握上的突变,学生思想的起伏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扣住既定目标,而应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目标。
3.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不能只是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而是要看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看在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措施、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效,而并不只是看教材目标、要求本身是否恰当。没有动态的评价,教学目标、要求就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自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要看成“这一课”的教学是否考虑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更长阶段的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这一课”的教学,既不能无效反复,又要有必要的循环往复;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既是要注意有效信息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应包括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有时所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应当有一定的弹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得益。
二、教学要求的建议
1.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的“新”与“旧”的关系。中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促使学生在“知新温故”和“温故知新”的过程中逐步巩固和提高语文能力。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新”与“旧”的关系,有时候需要用新知来调动旧知,有时候需要用旧知来引出新知,有时候则是旧知的巩固。不管是用哪种方式,学生学习知识,一堂课应确定一个主要目标,例如是巩固旧知的目标还是学习新知的目标,不能不分主次地要求学生西瓜芝麻一起得。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堂课要有相对集中的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和巩固学习方法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得一定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又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极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而情感目标的确定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应在考虑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既有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主次分明地确定情感目标,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健康地发展。
2.要研究的是各类目标中哪些目标是主要目标、哪些目标是辅助目标。《行动纲领》提出,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发展与提高。根据这一精神,初中阶段,尤其是6~8年级阶段,应重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情感目标应融在以上这些目标之中,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规范、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高中阶段则重在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认识水平。当然,即使是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在每一堂课中,也有相对集中的主要目标和辅助目标,这就要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是否能相对集中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要问题。
3.要研究的是各堂课之间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既然相对集中地确定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这一目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关系?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中,更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把握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的明确是表述问题,而公开则是形式问题,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也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当然,明确和公开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的,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有模糊的目标。因此,依然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明确、公开的情况。
还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有时并不是教师包揽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教学目标、要求。若学生意见不统一,则应让他们展开讨论,从而确定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不仅要使学生有所得,而且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自然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具体化,这里就不作道理上的进一步阐述。
综上所述,在评价教学目标、要求的时候,固然依旧要顾及明确、集中、恰当、公开这八个字,但就其实质而言,更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即是否注意了教学目标、要求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高速,是否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自觉地达成目标。
1.要看确定的目标、要求是否适合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今天和明天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用划一的内容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呢?教材、“教参”上的目标、要求是一般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调整,或降低难度,或设计坡度,或扩大容量,或有所变换。
2.教学目标、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教师对学生的估计,是根据教师的经验而定的,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与教师的估计产生偏差,这里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生理、心理,学生在知识、信息掌握上的突变,学生思想的起伏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扣住既定目标,而应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目标。
3.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不能只是看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而是要看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看在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达成目标的措施、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效,而并不只是看教材目标、要求本身是否恰当。没有动态的评价,教学目标、要求就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自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要看成“这一课”的教学是否考虑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更长阶段的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这一课”的教学,既不能无效反复,又要有必要的循环往复;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既是要注意有效信息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要求的恰当,还应包括面对全体学生。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有时所说的差异性,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应当有一定的弹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得益。
二、教学要求的建议
1.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的“新”与“旧”的关系。中学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促使学生在“知新温故”和“温故知新”的过程中逐步巩固和提高语文能力。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处理好学生所学知识“新”与“旧”的关系,有时候需要用新知来调动旧知,有时候需要用旧知来引出新知,有时候则是旧知的巩固。不管是用哪种方式,学生学习知识,一堂课应确定一个主要目标,例如是巩固旧知的目标还是学习新知的目标,不能不分主次地要求学生西瓜芝麻一起得。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堂课要有相对集中的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和巩固学习方法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学得一定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又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极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而情感目标的确定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应在考虑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既有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主次分明地确定情感目标,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健康地发展。
2.要研究的是各类目标中哪些目标是主要目标、哪些目标是辅助目标。《行动纲领》提出,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完成基础型课程的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发展与提高。根据这一精神,初中阶段,尤其是6~8年级阶段,应重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情感目标应融在以上这些目标之中,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规范、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高中阶段则重在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认识水平。当然,即使是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在每一堂课中,也有相对集中的主要目标和辅助目标,这就要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是否能相对集中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要问题。
3.要研究的是各堂课之间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既然相对集中地确定了一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那么,这一目标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关系?因此,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中,更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把握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的明确是表述问题,而公开则是形式问题,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也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当然,明确和公开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的,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有模糊的目标。因此,依然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明确、公开的情况。
还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要求的确定,有时并不是教师包揽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教学目标、要求。若学生意见不统一,则应让他们展开讨论,从而确定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不仅要使学生有所得,而且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自然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具体化,这里就不作道理上的进一步阐述。
综上所述,在评价教学目标、要求的时候,固然依旧要顾及明确、集中、恰当、公开这八个字,但就其实质而言,更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即是否注意了教学目标、要求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高速,是否关注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自觉地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