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粉,又称挤粉和捏粉,它源于我国古代建筑漆艺,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装饰工艺。沥粉工艺的特点是线条有立体感,经贴金箔、银箔,刷色、上漆后显得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具有富贵华丽的视觉效果。近来,沥粉工艺已从古建筑中挖掘出来,成为了一种工艺装饰的新兴画种。我国对沥粉工艺的研究相对较少,这项工艺也慢慢被人淡忘,但这是一项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的工艺技术。
“沥粉彩绘”是笔者为拓展性课程开设、方便学生理解而命名的一个合成词,是指沥粉工艺结合现代绘画的综合运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给人以新的视觉享受的艺术形式。其美术教育价值高、实践操作可行性大,笔者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开发了此课程。
一、重整素材“Material”追求“沥粉彩绘”品质
梳理、重整教学素材是建设和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根本。从契合儿童心理、符合传统文化教学定位的角度出发,通过理教“材”、鉴学“材”、用媒“材”三方面来设计课程,以追求“沥粉彩绘”拓展性课程的高品质。美术核心素养中强调真实性学习,经历“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更应体现出一种“综合性”,通过梳理教“材”,了解传统工艺教学的思路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沥粉彩绘”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关注过程性和整体育人效应的“单元意识”,这是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需要。鉴别各类学“材”,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围绕“匠心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大概念开展“项目式”+“单元化”的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智慧的方式选用美术媒材,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争辩”的思维碰撞。
二、注重实践“Practice”体悟“沥粉彩绘”智慧
聚焦“沥粉彩绘”课程实践,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挖掘“非遗”内涵,身体力行,从沥粉工艺作品的形、意、情三方面出发来进行实践探究,体悟匠人智慧。以“沥”载形,汲古创新习表现,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创作中,大都追求神似的意象表达,其“形”作为意象表达的载体,而沥粉工艺之形体现于艺人技艺之深绝,“沥粉彩绘”课程具有学科综合性,汲取中国传统的古老技艺、结合现代的儿童美术促成了美术学科的综合运用。以“沥”载意,初识探访显本真,“沥粉彩绘”其表现形式可因“形”治“意”,“形”与“意”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工艺艺术的本真。在教学中,最为直观,最为打动人心的便是探访传承人了,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工艺之绝,更可以体悟到匠心之本。以“沥”载情,特色文化筑童夢,艺术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情感表达与工艺制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制作工艺美术作品中,学生不仅要“表达情感”,还要“传达情感”。通过各种各样的特色文化活动来辅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体悟匠人智慧。
三、优化评价“Evaluation”内化“沥粉彩绘”情感
优化“沥粉彩绘”评价,内化匠心情感,从评价维度、评奖层级和评价载体三点进行变革,重整体、综合;重过程、发展;重激励、引导,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小匠人勋章”奖对学生的各项不同成果进行分层的评价、多维度的评价。勋章种类有小匠人沥粉章、绘画章、制粉章、思维章、研究章、设计章等,每个章对应每一项学习成果内容。评价流程为投票——颁章——宣传——颁奖。通过“小匠人晋级”制度,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都对学生冠以勋章评价,建立从“星级小匠人”、“金牌小匠人”的积分晋级制度。评价流程为点赞——晋级——颁牌。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小匠人成长”档案袋的评价载体,使课程推进后的评价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即把学生平时的每一项学习和实践情况搜罗起来,记录学生的点滴学程。评价流程为整理——归档——评分。
四、结语
沥粉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精华、工匠智慧,通过在拓展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本次实践中,通过对“沥粉彩绘”拓展性课程的研究,学生对沥粉工艺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传统沥粉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借助“沥粉彩绘”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创作能力,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也给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文化的传承提供一种借鉴。
(杭州市学军小学之江校区 寿菁菁)
“沥粉彩绘”是笔者为拓展性课程开设、方便学生理解而命名的一个合成词,是指沥粉工艺结合现代绘画的综合运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给人以新的视觉享受的艺术形式。其美术教育价值高、实践操作可行性大,笔者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开发了此课程。
一、重整素材“Material”追求“沥粉彩绘”品质
梳理、重整教学素材是建设和开发拓展性课程的根本。从契合儿童心理、符合传统文化教学定位的角度出发,通过理教“材”、鉴学“材”、用媒“材”三方面来设计课程,以追求“沥粉彩绘”拓展性课程的高品质。美术核心素养中强调真实性学习,经历“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学目标更应体现出一种“综合性”,通过梳理教“材”,了解传统工艺教学的思路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沥粉彩绘”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关注过程性和整体育人效应的“单元意识”,这是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需要。鉴别各类学“材”,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围绕“匠心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大概念开展“项目式”+“单元化”的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智慧的方式选用美术媒材,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争辩”的思维碰撞。
二、注重实践“Practice”体悟“沥粉彩绘”智慧
聚焦“沥粉彩绘”课程实践,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挖掘“非遗”内涵,身体力行,从沥粉工艺作品的形、意、情三方面出发来进行实践探究,体悟匠人智慧。以“沥”载形,汲古创新习表现,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创作中,大都追求神似的意象表达,其“形”作为意象表达的载体,而沥粉工艺之形体现于艺人技艺之深绝,“沥粉彩绘”课程具有学科综合性,汲取中国传统的古老技艺、结合现代的儿童美术促成了美术学科的综合运用。以“沥”载意,初识探访显本真,“沥粉彩绘”其表现形式可因“形”治“意”,“形”与“意”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工艺艺术的本真。在教学中,最为直观,最为打动人心的便是探访传承人了,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工艺之绝,更可以体悟到匠心之本。以“沥”载情,特色文化筑童夢,艺术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情感表达与工艺制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制作工艺美术作品中,学生不仅要“表达情感”,还要“传达情感”。通过各种各样的特色文化活动来辅助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体悟匠人智慧。
三、优化评价“Evaluation”内化“沥粉彩绘”情感
优化“沥粉彩绘”评价,内化匠心情感,从评价维度、评奖层级和评价载体三点进行变革,重整体、综合;重过程、发展;重激励、引导,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小匠人勋章”奖对学生的各项不同成果进行分层的评价、多维度的评价。勋章种类有小匠人沥粉章、绘画章、制粉章、思维章、研究章、设计章等,每个章对应每一项学习成果内容。评价流程为投票——颁章——宣传——颁奖。通过“小匠人晋级”制度,在每一项学习活动中都对学生冠以勋章评价,建立从“星级小匠人”、“金牌小匠人”的积分晋级制度。评价流程为点赞——晋级——颁牌。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小匠人成长”档案袋的评价载体,使课程推进后的评价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即把学生平时的每一项学习和实践情况搜罗起来,记录学生的点滴学程。评价流程为整理——归档——评分。
四、结语
沥粉工艺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其中的艺术精华、工匠智慧,通过在拓展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本次实践中,通过对“沥粉彩绘”拓展性课程的研究,学生对沥粉工艺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传统沥粉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借助“沥粉彩绘”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创作能力,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也给美术教育工作者对文化的传承提供一种借鉴。
(杭州市学军小学之江校区 寿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