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蕴含的哲学思维,探索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主要内容 哲学思维 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谋求中華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阶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人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国家衰败;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文明衰退。因此,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境界,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统一的,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反过来会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那些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和反对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不能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无数的事实证明,森林的过度砍伐、矿山的过度开采,草原的过度放牧,土地的过度开发,河流的加剧污染等,必然造成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蕴涵的哲学思维
1.整体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到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始终是一个整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2.战略思维。在生态保护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宏观战略上要搞好顶层设计,要把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抓实抓牢;在微观实践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尤其是贯穿于企业发展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把环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3.底线思维。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诸如耕地、森林、湿地、物种、荒漠植被等开发利用和使用操作中,要有明确的底线,要守住这个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制度的以及法律的惩罚。
4.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环境保护的本质,看成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问题,并主张把环境治理同我国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相结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内容。
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重要价值
1.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土地、水、深林、石油、矿物等等,这些资源,满足了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重要价值日益得到显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生态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近代工业的发展有许多事实充分证明谁破坏了生态环境就要付出沉重的治理环境的代价。因此,我们要自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就有经济价值或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是生态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的过程。
2.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蕴含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民生价值。自然生态系统是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良好生态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与人们所处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间接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更舒适的宜居环境。所以,只有坚持绿色发展,自觉保护和改善人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使空气更清新、蓝天更洁白、食品更安全、水质更干净、蔬菜更新鲜,让更多更优的公共生态产品走上人们的餐桌,走进人们的生活,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增长点。
3.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关乎民心所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严峻,生态环境质量不尽如人意,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且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治理代价。因此,我们要在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的同时,切实保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精心调养,修复好生态环境。要不断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重要的民心资源,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步伐。
4.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关乎民族未来和人类命运,具有重要的民族价值和全球价值。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是惠民富民之源,资源环境是富国强国之基,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强国富民之道,生态安全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安全。善待生态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惜资源就是珍惜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世界的发展连为一体,任何一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好坏都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优劣,一国的青山绿水,直接或间接地具有了全球价值。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共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小勇(1974.08—)。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主要内容 哲学思维 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谋求中華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阶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人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国家衰败;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文明衰退。因此,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境界,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统一的,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反过来会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那些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和反对走先污染后治理,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不能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无数的事实证明,森林的过度砍伐、矿山的过度开采,草原的过度放牧,土地的过度开发,河流的加剧污染等,必然造成植被锐减、洪水泛滥、河渠淤塞、气候失调、土地沙化。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蕴涵的哲学思维
1.整体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到形式,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始终是一个整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2.战略思维。在生态保护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宏观战略上要搞好顶层设计,要把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地位抓实抓牢;在微观实践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尤其是贯穿于企业发展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把环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3.底线思维。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诸如耕地、森林、湿地、物种、荒漠植被等开发利用和使用操作中,要有明确的底线,要守住这个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制度的以及法律的惩罚。
4.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环境保护的本质,看成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问题,并主张把环境治理同我国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相结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内容。
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重要价值
1.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土地、水、深林、石油、矿物等等,这些资源,满足了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重要价值日益得到显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生态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近代工业的发展有许多事实充分证明谁破坏了生态环境就要付出沉重的治理环境的代价。因此,我们要自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就有经济价值或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是生态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的过程。
2.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蕴含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民生价值。自然生态系统是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境,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良好生态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与人们所处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相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间接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更舒适的宜居环境。所以,只有坚持绿色发展,自觉保护和改善人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使空气更清新、蓝天更洁白、食品更安全、水质更干净、蔬菜更新鲜,让更多更优的公共生态产品走上人们的餐桌,走进人们的生活,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增长点。
3.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关乎民心所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严峻,生态环境质量不尽如人意,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并且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治理代价。因此,我们要在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的同时,切实保护、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精心调养,修复好生态环境。要不断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重要的民心资源,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步伐。
4.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关乎民族未来和人类命运,具有重要的民族价值和全球价值。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绿水青山是惠民富民之源,资源环境是富国强国之基,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强国富民之道,生态安全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安全。善待生态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惜资源就是珍惜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世界的发展连为一体,任何一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好坏都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优劣,一国的青山绿水,直接或间接地具有了全球价值。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课题,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望。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共识,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小勇(1974.08—)。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