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学会“等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理解没有教师预设得准确、深刻,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关键点等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或是匆匆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只有在充分的读、悟、思、辨中,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等一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笔者以《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充分触摸语言文字中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创造精彩课堂。
  一、等一等,让学生充分初读
  师:在同学们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桃红柳绿、芳草如茵、草长莺飞、姹紫嫣红……
  师: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眼中的春天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我们每天都可以用眼睛欣赏春光,可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认识一位盲人女孩,看看她是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出示下面词语,师指导生读正确:
  流连 穿梭 拢住 扑腾
其他文献
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和表情等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想法、意图以及思想情感,有助于读者理解的一种能力。为了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利用丰富的语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由于缺乏逻辑思维,导致无法进行有逻辑性的表达,导致表达的内容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应通过组织有效的语言学习活动来开展写话训练,进而让学生把握主题,形成具有逻辑性的表达,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提升个
小古文是一种简短易懂的文言文,语言精练,内容活泼,非常适合儿童诵读。从小学阶段开始阅读一定量的小古文,学生可以获得最纯正的文言文启蒙教育,提升语言素养,实现中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无缝对接。针对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学习起步晚、篇目少的状况,我校将二年级作为学习小古文的起始年级,从《世说新语》等中国古典丛书中精选出数十篇形式多样、情节生动的小古文,借机引入课堂。  对于入学一年的学生来说,相较于白话文,小古
看到四大名著的节选编入教材,我和同事们都异常兴奋。每位爱阅读的人,心中都有一份“经典”情怀。教师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再成“空口白话”,便可有凭有据。上这一单元的那段时间,同事常常分享课上的精彩片段,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和看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原著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红楼梦》有许多难懂的诗句和生僻字,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本课对学生提出的人文主题是“惜红楼梦断”,“惜”指出阅读的体验与感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解读文本、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等重要环节上,无视教材的文体意识,不分童话与寓言,也不论是叙事性课文还是说明性课文,均采用相似的教学策略,结果出现了“千课一面”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课文的文体缺乏关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本文重点谈谈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方法。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
统编本教材意图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整本书阅读已成为语文课的“正规军”,走上了“课程化”的道路。但是,整本书阅读现状堪忧,很多学生只停留在浏览内容上,缺乏深入理解。近几年,笔者尝试运用“阅读探究单”,让整本书阅读更高效、更有趣。  阅读探究单是指教师围绕整本书阅读,设计出有目标的探究性话题,并伴随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  一、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整本书阅读进入课堂,要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生动观察,以小见大,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的描写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说搭石  1.上节课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第1自然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文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幅画面?(赶路老人整搭石、协
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很多时候都会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揣摩、体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意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了“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的要求。这种对文本语言的感知,需要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  一、关注朗读,在聆听声韵中提升语言的敏感意识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一个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潜能。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本能不是思考,而是记忆。生命个体的大脑就如同好长时间不进行锻炼的肌肉,一旦出现较大的负荷就会有劳累之感。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育道德。”不少教师都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认知理念,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助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儿童就是美丽的天使,拥有玲珑剔透的诗心。不经意间,开启心门,那渴望飞翔的诗心如同白鸽冲向蓝天,唱响一曲曲清亮亮的欢歌;又如澄澈流动的小溪里那光洁圆润的石子,带着孩童般的自然和天真。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诵读儿童诗吧”  开学伊始,我新接了二(3)班的语文课,因为是新接的班级,我和学生素不相识。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呢?我陷入思索中。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三年级阶段,学生逐步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开始尝试写作文。然而,不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第一步,所以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让学生提高习作素养。  一、观察生活点滴,厚积薄发  学者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