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业是天然的“体验产业”。体验是旅游的固有属性,现代旅游业发展形势呈燎原态势,特别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精神方面的享受,对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该行业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打破传统旅游模式,在景区内设施建造方面,应更多地设计出新奇、独特、引人入胜、让游客流连忘返、并能与游客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游乐、公共、住宿等设施。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情感认知;独特
21世纪,是体验设计的时代,无论是产品体验设计、交互体验设计,还是旅游式体验设计,更多地都是考虑“人”的感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这对整个社会都是一大进步。本文笔者主要浅析旅游式体验设计,针对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进行分析,并作出笔者认为适合该景区发展应用的概念性住宿房屋设计。
一、体验的内涵
1999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了《体验经济》一书,宣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并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是一个人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1]。
笔者认为,所谓的体验,更注重的是享受,是精神,情绪,头脑以及心灵中产生的美好感觉,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体验,会有不同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所以对一件事物的体验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可以用类似词语表达:震惊、刺激、舒服、开心、讨厌等。
二、体验式旅游
谢彦君在其专著《基础旅游学》中指出“旅游经历就是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一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是旅游者动机和行为与旅游地所呈现的景观、产品以及旅游设施与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
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体验是旅游的固有属性,因此,旅游业是天然的“体验产业”。旅游消费从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经历和体验,所以旅游业出售的就是让顾客快乐的“体验”,同时,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旅游消费也开始追求个性化需求和全方位感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在活动中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追求参与互动和能获得舒畅而独特感受的旅游方式。旅游消费过程中会打破旅游地和旅游吸引物的绝对性和权威性,会更加尊重人性、追求个性和创造快乐 [3]。所以,怎样适应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创新性地设计出体验式住宿、游乐等设施,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三、自然风景区体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乐意背起行囊,游历大江南北,已获得视野的开阔及心灵的洗涤。但是许多自然风景区的开发、规划、设施设计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一定问题。
(一)体验设计类型单一
许多景区以自然风景为主,游客在景区游赏时间段,对该景区的自然环境、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在旅游中只调动了视觉感官,体验类型单一,只是美学体验占据主导地位的表层旅游体验,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 ”,而没有深入体验。
(二)游客参与不足,开发深度不够
景区里,多说是需要游客欣赏,实质性的参与项目极少,景区产品大多停留在表层体验,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短,刺激不够,印象不深,难以获得难忘的旅游经历。
四、野象谷体验室设计
(一)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体验室设计
该设计定位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野象谷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以北,区内河谷纵横,森林茂密,这里不仅有珍奇稀有的动物,还有罕见的植物。随着游客的增多,这种能展现景区面貌并能让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体验室空间的建立已经越来越重要。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两套方案: 野象谷体验室设计(用来观测野象及其他动物)、萤火虫体验式设计(基于对野生稀有昆虫及植物区的设计,让更多的人通过体验来更多地了解这些昆虫及植物,在对其进行认知的同时提高对稀有物种的保护意识这一思考)。
说明:该方案都坐落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是根据不同景区进行的不同设计。
1.方案一 野象谷改造设计
原有体验室设计为绿色铁皮房,密不透风,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此体验室与这样的气候环境很难融合,而且四面铁皮环绕,游客的视线容易受到阻挡。
1.1改造建议
(1)体验室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要符合野象谷的环境及其整体特征。
(2)要为游客提供一个方便的观测平台。
1.2设计目标
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测兼夜晚休息区,游客可以观察到动物的夜间生活状态,可以欣赏夜幕下原始森林的静谧,可以静看、细数满天星斗。
1.3元素提取
该方案以蜂窝为基本元素,对其进行提取和演变。
1.4设计灵感
人生就如采蜜一样,只有见多识广了,才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才能酿出佳蜜,读书也一样,只有博览群书,汲取精华,不断充实自我,才能酿出甜蜜来。以蜂窝单体的拼合为元素,意在提醒人们多多出去“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采蜜的过程,都是一次积累学习的过程。
1.5改造后效果
(1)材质分析:木框架,有机玻璃,
A、木框架便于取材,而且环保卫生,更能够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B、有机玻璃
a、高度透明性,保证游客视线不被遮挡,可以360度地观察风景以及脚下奔走的动物。
b、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强度比较高,被子弹击穿也不会破成碎片,因此,常用作防弹玻璃。有机玻璃的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游客在森林中居住的安全系数。 c、重量轻,同样大小的材料,其重量只有普通玻璃的一半,由于该体验室是建在7米之上的高架台上的,承重成为首要问题,有机玻璃板,重量轻,比其他材料更有优势,有利于整体承重问题的解决。
d、易于加工。景区的体验室旅馆不宜太豪华,以生态和经济型为主, 便于加工,在加工制作上不用浪费过多人力物力,这无疑节省了不少资金。
1.6功能分区(见右上图)
该体验室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卧室和卫生间,二层阁楼是观景台,到了夜晚,游客可以在观景台瞭望星空,也可以用望远镜观测星斗 ,卧室上方也是透明玻璃顶,游人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满天繁星,周围树木斑驳的影子依稀可见,有种置身于野外的感觉。
(二)萤火虫体验室设计(改造后效果图如下)
萤火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地带;在景区建造萤火虫体验室不仅能把人们拉回儿时的记忆,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使人们对野生昆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无形中提高了保护昆虫的意识。
有机玻璃相当于室内“墙壁”起到的遮风挡雨的作用,藤条覆盖在有机玻璃上,属于房屋的表皮。有机玻璃的作用使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模糊,同时又带动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而在必要时,又能为人们提供相当私密的空间。
室内由于藤条的原因而产生温和的色彩,与室外环境很好地结合。材料特有的柔韧性让人愿意去接近,产生亲切感。藤条材质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常见植物,便于就地取材,更能够与环境相融合。
五、 结语
体验式旅游设计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是非常有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们需要吸取“一股新鲜的空气”来拯救缺氧状态的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力求解脱,追求刺激,以缓解城市紧张的生活,放松心情。所以景区内设施的体验设计开发是有必要且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一方面设计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设施,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从而形成感情上的认知。另一方面促成景区旅游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促进旅游景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互动多赢,以达到景区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4):30-31.
[2]谢彦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04).
[3]冷志明.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2):16-18.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情感认知;独特
21世纪,是体验设计的时代,无论是产品体验设计、交互体验设计,还是旅游式体验设计,更多地都是考虑“人”的感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这对整个社会都是一大进步。本文笔者主要浅析旅游式体验设计,针对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进行分析,并作出笔者认为适合该景区发展应用的概念性住宿房屋设计。
一、体验的内涵
1999年,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了《体验经济》一书,宣告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并在其著作《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是一个人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1]。
笔者认为,所谓的体验,更注重的是享受,是精神,情绪,头脑以及心灵中产生的美好感觉,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体验,会有不同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所以对一件事物的体验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可以用类似词语表达:震惊、刺激、舒服、开心、讨厌等。
二、体验式旅游
谢彦君在其专著《基础旅游学》中指出“旅游经历就是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一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旅游需要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是旅游者动机和行为与旅游地所呈现的景观、产品以及旅游设施与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
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体验是旅游的固有属性,因此,旅游业是天然的“体验产业”。旅游消费从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经历和体验,所以旅游业出售的就是让顾客快乐的“体验”,同时,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旅游消费也开始追求个性化需求和全方位感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在活动中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追求参与互动和能获得舒畅而独特感受的旅游方式。旅游消费过程中会打破旅游地和旅游吸引物的绝对性和权威性,会更加尊重人性、追求个性和创造快乐 [3]。所以,怎样适应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创新性地设计出体验式住宿、游乐等设施,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三、自然风景区体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乐意背起行囊,游历大江南北,已获得视野的开阔及心灵的洗涤。但是许多自然风景区的开发、规划、设施设计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一定问题。
(一)体验设计类型单一
许多景区以自然风景为主,游客在景区游赏时间段,对该景区的自然环境、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在旅游中只调动了视觉感官,体验类型单一,只是美学体验占据主导地位的表层旅游体验,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 ”,而没有深入体验。
(二)游客参与不足,开发深度不够
景区里,多说是需要游客欣赏,实质性的参与项目极少,景区产品大多停留在表层体验,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短,刺激不够,印象不深,难以获得难忘的旅游经历。
四、野象谷体验室设计
(一)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体验室设计
该设计定位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野象谷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以北,区内河谷纵横,森林茂密,这里不仅有珍奇稀有的动物,还有罕见的植物。随着游客的增多,这种能展现景区面貌并能让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体验室空间的建立已经越来越重要。
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两套方案: 野象谷体验室设计(用来观测野象及其他动物)、萤火虫体验式设计(基于对野生稀有昆虫及植物区的设计,让更多的人通过体验来更多地了解这些昆虫及植物,在对其进行认知的同时提高对稀有物种的保护意识这一思考)。
说明:该方案都坐落于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是根据不同景区进行的不同设计。
1.方案一 野象谷改造设计
原有体验室设计为绿色铁皮房,密不透风,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此体验室与这样的气候环境很难融合,而且四面铁皮环绕,游客的视线容易受到阻挡。
1.1改造建议
(1)体验室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要符合野象谷的环境及其整体特征。
(2)要为游客提供一个方便的观测平台。
1.2设计目标
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测兼夜晚休息区,游客可以观察到动物的夜间生活状态,可以欣赏夜幕下原始森林的静谧,可以静看、细数满天星斗。
1.3元素提取
该方案以蜂窝为基本元素,对其进行提取和演变。
1.4设计灵感
人生就如采蜜一样,只有见多识广了,才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才能酿出佳蜜,读书也一样,只有博览群书,汲取精华,不断充实自我,才能酿出甜蜜来。以蜂窝单体的拼合为元素,意在提醒人们多多出去“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采蜜的过程,都是一次积累学习的过程。
1.5改造后效果
(1)材质分析:木框架,有机玻璃,
A、木框架便于取材,而且环保卫生,更能够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B、有机玻璃
a、高度透明性,保证游客视线不被遮挡,可以360度地观察风景以及脚下奔走的动物。
b、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强度比较高,被子弹击穿也不会破成碎片,因此,常用作防弹玻璃。有机玻璃的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游客在森林中居住的安全系数。 c、重量轻,同样大小的材料,其重量只有普通玻璃的一半,由于该体验室是建在7米之上的高架台上的,承重成为首要问题,有机玻璃板,重量轻,比其他材料更有优势,有利于整体承重问题的解决。
d、易于加工。景区的体验室旅馆不宜太豪华,以生态和经济型为主, 便于加工,在加工制作上不用浪费过多人力物力,这无疑节省了不少资金。
1.6功能分区(见右上图)
该体验室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卧室和卫生间,二层阁楼是观景台,到了夜晚,游客可以在观景台瞭望星空,也可以用望远镜观测星斗 ,卧室上方也是透明玻璃顶,游人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满天繁星,周围树木斑驳的影子依稀可见,有种置身于野外的感觉。
(二)萤火虫体验室设计(改造后效果图如下)
萤火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地带;在景区建造萤火虫体验室不仅能把人们拉回儿时的记忆,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使人们对野生昆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无形中提高了保护昆虫的意识。
有机玻璃相当于室内“墙壁”起到的遮风挡雨的作用,藤条覆盖在有机玻璃上,属于房屋的表皮。有机玻璃的作用使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模糊,同时又带动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而在必要时,又能为人们提供相当私密的空间。
室内由于藤条的原因而产生温和的色彩,与室外环境很好地结合。材料特有的柔韧性让人愿意去接近,产生亲切感。藤条材质是热带雨林地区的常见植物,便于就地取材,更能够与环境相融合。
五、 结语
体验式旅游设计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是非常有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们需要吸取“一股新鲜的空气”来拯救缺氧状态的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力求解脱,追求刺激,以缓解城市紧张的生活,放松心情。所以景区内设施的体验设计开发是有必要且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一方面设计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的设施,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从而形成感情上的认知。另一方面促成景区旅游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开发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促进旅游景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互动多赢,以达到景区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4):30-31.
[2]谢彦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04).
[3]冷志明.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2):16-18.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