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参与意识;培养;游戏;动手操作;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68—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培养其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我国当前崭新的教育教学背景,适应世界教育的潮流,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之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填空格”、“火柴摆算式”、“扑克牌计算得数”、“石头剪刀布”等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将学生所要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例如,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人教版)“掷一掷”,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一)猜想说理,激趣导入。
(二)开展游戏,探究验证。
第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色子的六个面及其数字,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接着让学生猜想两个色子同时掷,朝上的两个数的和可能会是多少,并强调了不可能掷出1和13的原因和掷出数的范围。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师生比赛”的游戏活动,并制订了游戏规则:用两个色子共掷20次,掷出的和是5、6、7、8、9的算老师赢,和是2、3、4、10、11、12的算学生赢。最后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活动中,先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比赛设置疑问:为什么老师选的数少,反而获胜了?这个活动不仅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让课堂生成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数学问题。然后各小组利用色子和活动卡,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体会哪些数出现的可能性大。这个活动验证了老师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引出应该进一步寻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比赛、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这几个环节,揭示了“掷一掷”游戏中的秘密,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解释和推断另一个解释,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途径。”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要领、动画演示明确概念、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等形式层层深入,分散难点,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尝试,操作感知。
三、重视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探索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折扣”时,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去收集有关“打折”的海报,让他们了解“折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后,我留给学生这样的练习:某商场新进一款羽绒服,进价300元,现标价480元。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样设计打折广告来促销?又如,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一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小调查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精心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自然会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68—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培养其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我国当前崭新的教育教学背景,适应世界教育的潮流,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之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填空格”、“火柴摆算式”、“扑克牌计算得数”、“石头剪刀布”等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将学生所要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例如,三年级数学第五册(人教版)“掷一掷”,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一)猜想说理,激趣导入。
(二)开展游戏,探究验证。
第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色子的六个面及其数字,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接着让学生猜想两个色子同时掷,朝上的两个数的和可能会是多少,并强调了不可能掷出1和13的原因和掷出数的范围。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师生比赛”的游戏活动,并制订了游戏规则:用两个色子共掷20次,掷出的和是5、6、7、8、9的算老师赢,和是2、3、4、10、11、12的算学生赢。最后谁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活动中,先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的比赛设置疑问:为什么老师选的数少,反而获胜了?这个活动不仅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让课堂生成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数学问题。然后各小组利用色子和活动卡,统计每个数出现的次数,体会哪些数出现的可能性大。这个活动验证了老师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引出应该进一步寻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整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比赛、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这几个环节,揭示了“掷一掷”游戏中的秘密,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解释和推断另一个解释,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途径。”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节,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并示范要领、动画演示明确概念、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等形式层层深入,分散难点,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尝试,操作感知。
三、重视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探索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折扣”时,我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去收集有关“打折”的海报,让他们了解“折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后,我留给学生这样的练习:某商场新进一款羽绒服,进价300元,现标价480元。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怎样设计打折广告来促销?又如,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一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家庭经济收入与支出的小调查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精心设计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自然会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