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课堂是快乐的,快乐在合作,快乐在发现,快乐在表述,快乐在解决,快乐在展示,快乐在创造。老师,就是唤起学生快乐的人,就是为学生制造快乐的人,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快乐的人,为学生搭建快乐舞台的人。
关键词:轻松地“议”;独立地“思”;自由地“想”;快乐地“编”
課堂是制造快乐的场所,好课的源泉在于让学生快乐,让学生快乐于他们获得了知识,快乐于他们增长了能力,快乐于他们的潜能被激活,快乐于他们的表现欲被点燃,快乐于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要让学生在群体的生活和学习中体悟到快乐的滋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授课老师的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的“快乐”做文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的舞台,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
一、让学生轻松地“议”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多边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在于学习集体的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努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不能原封不变地“灌”给学生,而应提供给学生足够讨论合作的机会。
例如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之后探索表面积的变化时,让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先猜想表面积会怎样变化,再操作验证,然后再让学生联系操作讨论完成填表,最后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自己作主,老师只是个旁观者、倾听者和引导者,学生在不断选择尝试,调整学习策略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独立地思”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课堂上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产生的困惑等,都是课堂的宝贵资源,这些活资源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深入展开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纵深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火花。
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实际设计恰如其分的思考提纲,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示自己。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后,要求他们在做量沙实验时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②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③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能求吗?计算公式该怎样写?
课上老师不代替学生实验,否则学生就没了新鲜感,为强化等底等高的条件,还可设计两个不等底和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作同样的量沙实验,从而得出不是任意两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三分之一的关系。整个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表达的机会,增强他们“自我消化”的能力,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由地“想”
“想”包括联想和想象。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它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的强弱与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相互渗透于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研究长方体的展开图时,老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盒子沿棱剪开,6个面还要连在一起,请你猜想一下,会出现怎样的一个平面展开图?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的方式,在头脑中逐渐地形成展开图的形象,并验证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一些表象,这时老师适时的把展开图用多媒体演示出来,从而建立学生的空间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
四、让学生快乐地“编”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追求创新、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放飞他们的思想。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掌握知识,感受知识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触摸到自己的成长细节。这就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孜孜以求的。
关键词:轻松地“议”;独立地“思”;自由地“想”;快乐地“编”
課堂是制造快乐的场所,好课的源泉在于让学生快乐,让学生快乐于他们获得了知识,快乐于他们增长了能力,快乐于他们的潜能被激活,快乐于他们的表现欲被点燃,快乐于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要让学生在群体的生活和学习中体悟到快乐的滋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释放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授课老师的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的“快乐”做文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的舞台,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
一、让学生轻松地“议”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多边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在于学习集体的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努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不能原封不变地“灌”给学生,而应提供给学生足够讨论合作的机会。
例如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之后探索表面积的变化时,让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先猜想表面积会怎样变化,再操作验证,然后再让学生联系操作讨论完成填表,最后提出自己发现的规律。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自己作主,老师只是个旁观者、倾听者和引导者,学生在不断选择尝试,调整学习策略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独立地思”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课堂上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投入程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产生的困惑等,都是课堂的宝贵资源,这些活资源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深入展开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纵深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火花。
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实际设计恰如其分的思考提纲,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示自己。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后,要求他们在做量沙实验时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②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③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能求吗?计算公式该怎样写?
课上老师不代替学生实验,否则学生就没了新鲜感,为强化等底等高的条件,还可设计两个不等底和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作同样的量沙实验,从而得出不是任意两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三分之一的关系。整个过程给学生充分思考表达的机会,增强他们“自我消化”的能力,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由地“想”
“想”包括联想和想象。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心理活动,它是创造的翅膀,联想能力的强弱与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相互渗透于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在研究长方体的展开图时,老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盒子沿棱剪开,6个面还要连在一起,请你猜想一下,会出现怎样的一个平面展开图?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的方式,在头脑中逐渐地形成展开图的形象,并验证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一些表象,这时老师适时的把展开图用多媒体演示出来,从而建立学生的空间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快乐飞翔。
四、让学生快乐地“编”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追求创新、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放飞他们的思想。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发散性思维。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掌握知识,感受知识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触摸到自己的成长细节。这就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