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的“三化”探索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oot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观点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活跃思维的超链接,激活学生的数学兴奋点。如“逆水行舟与顺水行舟”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上下电梯来比喻。电梯是在朝上转,我们上电梯时是以一个速度跑,此时我们的速度就是跑的速度加电梯本身的速度,这样,学生可能更好理解;而下电梯时也是用同样的速度从上往下在运转着的电梯上跑,此时的速度就是跑的速度减去电梯运转的速度。而逆水行舟时的速度就是船的速度减去水的速度,顺水行舟时的速度就是船的速度加上水的速度。这样的比喻和解说,学生有生活经验,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再比如,在图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知识,只有与生活实际、实践结合,才有吸引力、生命力。
  自编问题——高消化
  “数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确定性、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精确性和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抽象性,这种抽象性还部分地说明了广泛的适用性。”
  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在学生头脑中抽象和生长的过程,是通过对凌乱的数学知识的梳理、整合、优化,然后以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统一和相互转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公式、原理、定理去编数学问题。
  如让学生结合自己和父母的年龄来编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有简单的,也有转了个弯的。我让学生上讲台去当小老师考一下其他同学,让他们通过数学的桥梁推算出结果。先是模仿,再就是创造。
  自我探究——能力化
  一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而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就会激发起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愿意学,教师也教得轻松。例如:一个学生不小心将一个三角型的镜子摔成了三块,如何根据破成三块的破镜去买与原来一样的镜子?在教学中,我是用了一个纸制模型,让学生拿着三块在讲台上当场配。结果,这里有数学问题,也就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心中产生了一团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心理学家波利亚也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是形象生动的,丝毫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天长日久自然便会培养起孩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反过来又会成为学好数学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养成非常重要。如,有一个学生,是我亲戚,我每天给他辅导半小时左右。他渐渐地养成了依赖心理,一遇到难题,或者是不会的题目,就等我来讲解,结果,在考试中,许多已经讲过的题目都不会做。什么原因?在我“层层剥笋”的讲解过程中,在我为他的思路做了大量铺垫后,他能够接受,能够听得懂,当时能够听懂,而过后,却又糊涂了、不会了。而且他对待练习和作业,仅仅是应付老师的检查,害怕作业做不好或者是做错了而被老师找去,有应付任务、交差的观点。
  为什么教师的美好愿望不能够转变为现实?预设不等于生成,预设要为生成服务,要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在自我探索中生成知识。教师只是教方法,就象教练只教一些要求和规范,而训练是学生自己用汗水和智慧去完成的。世界冠军的教练不一定是世界冠军。比如游泳教练,在做完示范动作,在让学生知道一些要领后,其他的就必须靠学生自己去练和悟。
  对一些教法,我们还必须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去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教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处理一些转了个弯或者需要变换一下思路的数学题,我告诉学生要学会搭梯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一般多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梯子,我们要顺着这架“梯子”攀登,这样才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找规律,“5×1<1×5”指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其实效远小于“1×5”,即让学生做一道题时,应指导学生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1)此题怎么做?(2)为什么这样做?(3)怎样想到这样做?(4)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5)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关健词:语文教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习惯。”语文教育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寻求语文知识和熟悉语文技能的习惯,这也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
期刊
摘要: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时期,阅读对于其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合格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将有益于个人的发展。同时,通过阅读材料的优选、编、排、演课本剧的活动及“四个一”工程的开展,对学生阅读兴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数学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方法农村中学兴趣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发挥各种潜力,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重要性,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活化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本文就如何使数学作业“活”起来进行了一个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教的文体,由于它在各方面都非常灵活自由,因而难以被学生掌握到位。很多习作都偏离了散文的方向,不是写成纯粹的记叙文就是前一半只记叙、后一半只抒情的“四不像”,再就是一种几乎完全架空的滥情呓语。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好散文应有的分寸,这便是散文教学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散文(特别是抒情类散文)的指导重点应放在“虚实结合”上。  这里所谓的“虚实结合”指的是在写实(叙述、描写现实生活的现象、场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客体,不是被动的学习者。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一个单元的新课结束后,接下来的就是单元复习课,关于如何组织好复习,又如何创新地让学生当“主角”上好复习课,我在自己的课改中经历了一些教学实践。    一、“三大步骤”上好单元复习课    为了使单元复习课上得高效而精彩,我思考出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在进行语文基础训练时,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一来能既“开源”又可“导流”。无论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还是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必须注重生活的“源头活水”,抓住作文的根本。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常常出现一种怪现象: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生活”当中,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这便是不知道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罢了。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去留心“生活”、揣摩“生活”呢?我在教学中着
期刊
古诗词鉴赏试题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学生视为畏途的题型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古诗的鉴赏要求进而掌握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作些简析。    一、高考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鉴赏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