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含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正确熟读。汉字的读音本身已各有差异,组合成词句更是抑扬顿挫,加上选入教材的多是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优秀章节,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富有音乐韵味。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激发其对文章本身的喜爱。如一年级下册的《怎么都快乐》一文,生字多、三拼音节多(如tiao、 jiang、 lian等),要读好这首儿歌,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是比较困难,但只要能指导学生读准这些三拼音节,整首儿歌读起来就富有节奏和韵律、悦耳动听,学生越读越爱读,新授课完成后,已有不少同学能把儿歌背下来了,连中下层生也能在练习课后,把儿歌较熟练地背诵出来。然而,学生的读也不能放任学生自己去进行简单重复的朗读,老师要有示范读,并指导学生怎么朗读,不能只片面的强调“要读出感情”,读出什么感情呢?喜悦?悲伤?愤怒?就算学生能弄懂这些语感情调,也可能把握不准分寸,但听一遍较标准的示范读后再读,感觉就好多了,多听多读,文段中的感情自然就读出来了。
2.情感表达。不少学生对一篇文章读得很流利,但别人听起来毫无美感,原因就是他没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了解了火烧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想象:天空中出现了火烧云,一会儿金色,一会儿半紫半灰,一会儿半百合色……一会儿像老人,一会儿像小狗,一会儿像大象……火烧云变化多端,神妙莫测,学生纷纷举手,开心地说出自己脑海里呈现出的火烧云。这样再来读课文,学生心中美的情感得到自然地流露和表达,再用充满喜爱之情的语气读出来,那么听者就会觉得不仅“读得对”,而且“读得好”,也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3.媒介感悟。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很多时代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为主,学生获取的感知信息量有限,而多媒体教学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传播声音,展示画面,使课堂教学具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例如,教一年级下册《春》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分别展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五幅画面,以动画播放的形式将《春》的意境:草青、花灿、风柔、雨绵、人乐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品悟积累。首先从教材着眼品悟积累好词好句好章节,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对比句,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找出排比句,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进行点评品悟,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好词句,掌握运用修辞手法写作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受到习作方法的熏陶。然后,从课上到课下,多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XX演讲、故事大赛、读书竞赛,等等活动,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笔者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放图书,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积累更多的知识。其次,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学生有时间时,随时可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管是哪种阅读,都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渗透,在日常中不断加强,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多说多写。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说多写的机会,激发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的兴趣,积累词汇,促进口语表达与写作水平,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从低年级的写字写句写话到高年级的写景写人写事状物,都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低年级多是看图写话内容好写;高年级同学作文课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种情况不能避难就易,而是更要训练学生多说多写,无话可说,就以日常细微事说起,如花坛里谁种的什么花开了,开得怎么样;你对校园新铺的草地感觉如何;村中的新房子是怎样建起来的;知道彩虹是怎么回事吗;哪种游戏最好玩……这些都是常看到又容易忽略的事情,多让学生谈论这些话题其实就是促使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而对无事可写,则可以为其创设情景,强化写作的感性。就如“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每年的主题不同,也能从学生的作文反映出来:亲子活动的,大家会写出亲情和谐与幸福;歌咏赛的,大家会写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和小指挥的优雅风度;舞蹈比赛的,大家会写出同学们的优美舞姿和漂亮道具;小品表演的,大家又会写同学们有趣的化核和逗人的情节;而游园会呢,大家则会写出游戏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及得奖后的心情,等等。总之,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深刻,写起来也就顺畅多了。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搞些小型的主题活动、小表演、小实验等,让学生多练笔,不写完整一篇也可写一个片断,相信“熟”能生出“巧”来。当然,“多写”也要让学生“多评改”,就是对别人作文的“评”和对自己作文的修改。通过不断的提高改进,训练学生驾御文字的能力。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只是一句话,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重点常抓不懈;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依据语言规律向高效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J].读写算,2012(81):213.
[2]曲道鵬.基于有效教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4):109.
[3]孙瑞鹏,代玉萍.浅杨特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60.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正确熟读。汉字的读音本身已各有差异,组合成词句更是抑扬顿挫,加上选入教材的多是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优秀章节,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富有音乐韵味。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激发其对文章本身的喜爱。如一年级下册的《怎么都快乐》一文,生字多、三拼音节多(如tiao、 jiang、 lian等),要读好这首儿歌,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是比较困难,但只要能指导学生读准这些三拼音节,整首儿歌读起来就富有节奏和韵律、悦耳动听,学生越读越爱读,新授课完成后,已有不少同学能把儿歌背下来了,连中下层生也能在练习课后,把儿歌较熟练地背诵出来。然而,学生的读也不能放任学生自己去进行简单重复的朗读,老师要有示范读,并指导学生怎么朗读,不能只片面的强调“要读出感情”,读出什么感情呢?喜悦?悲伤?愤怒?就算学生能弄懂这些语感情调,也可能把握不准分寸,但听一遍较标准的示范读后再读,感觉就好多了,多听多读,文段中的感情自然就读出来了。
2.情感表达。不少学生对一篇文章读得很流利,但别人听起来毫无美感,原因就是他没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了解了火烧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想象:天空中出现了火烧云,一会儿金色,一会儿半紫半灰,一会儿半百合色……一会儿像老人,一会儿像小狗,一会儿像大象……火烧云变化多端,神妙莫测,学生纷纷举手,开心地说出自己脑海里呈现出的火烧云。这样再来读课文,学生心中美的情感得到自然地流露和表达,再用充满喜爱之情的语气读出来,那么听者就会觉得不仅“读得对”,而且“读得好”,也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3.媒介感悟。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很多时代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为主,学生获取的感知信息量有限,而多媒体教学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传播声音,展示画面,使课堂教学具体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求学的兴趣。例如,教一年级下册《春》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分别展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五幅画面,以动画播放的形式将《春》的意境:草青、花灿、风柔、雨绵、人乐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品悟积累。首先从教材着眼品悟积累好词好句好章节,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对比句,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见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找出排比句,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进行点评品悟,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好词句,掌握运用修辞手法写作的不同效果,让学生受到习作方法的熏陶。然后,从课上到课下,多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XX演讲、故事大赛、读书竞赛,等等活动,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笔者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放图书,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积累更多的知识。其次,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学生有时间时,随时可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管是哪种阅读,都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渗透,在日常中不断加强,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多说多写。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多说多写的机会,激发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的兴趣,积累词汇,促进口语表达与写作水平,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从低年级的写字写句写话到高年级的写景写人写事状物,都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低年级多是看图写话内容好写;高年级同学作文课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种情况不能避难就易,而是更要训练学生多说多写,无话可说,就以日常细微事说起,如花坛里谁种的什么花开了,开得怎么样;你对校园新铺的草地感觉如何;村中的新房子是怎样建起来的;知道彩虹是怎么回事吗;哪种游戏最好玩……这些都是常看到又容易忽略的事情,多让学生谈论这些话题其实就是促使他们细心观察身边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而对无事可写,则可以为其创设情景,强化写作的感性。就如“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每年的主题不同,也能从学生的作文反映出来:亲子活动的,大家会写出亲情和谐与幸福;歌咏赛的,大家会写同学们嘹亮的歌声和小指挥的优雅风度;舞蹈比赛的,大家会写出同学们的优美舞姿和漂亮道具;小品表演的,大家又会写同学们有趣的化核和逗人的情节;而游园会呢,大家则会写出游戏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及得奖后的心情,等等。总之,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深刻,写起来也就顺畅多了。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搞些小型的主题活动、小表演、小实验等,让学生多练笔,不写完整一篇也可写一个片断,相信“熟”能生出“巧”来。当然,“多写”也要让学生“多评改”,就是对别人作文的“评”和对自己作文的修改。通过不断的提高改进,训练学生驾御文字的能力。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只是一句话,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重点常抓不懈;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依据语言规律向高效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J].读写算,2012(81):213.
[2]曲道鵬.基于有效教学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4):109.
[3]孙瑞鹏,代玉萍.浅杨特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