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却绚烂的生命篇章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大幕拉开不久,一群舞者面对你肆无忌障地挠痒,而且不管怎样挠,都无法释怀时,你会怎样?
  在你紧张、难过、开心、安心的时刻,会有什么习惯动作和表情吗?是耸肩摊手咬手指,是双手直觉交错抱胸,还是席地而坐,捶胸顿足?是习惯性地洗手、吃零食,还是擦地收拾屋子?是莫名其妙地哼唱同一首歌,还是干脆张大嘴傻笑,抑或是像《断章》中的舞者一般,全身发痒狂挠不止。有人优雅,有人俏皮,有人性感,有人内敛,有人夸张,有人豪放。有的只是下意识,有的却已经成了佐证自己喜怒哀乐的标志。
  我们常常会忽视的这些琐碎细节,当它们经由现代舞编导来重复、夸张、放大,并重新靠直觉意象结构在一起时,则产生了微妙的效果,引得人去反思我们的人生,整理我们的思路,重置我们的思绪。
  深秋,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了台湾云门舞集2的一部代表作品《断章》(2004),编导是英年早逝的伍国柱。虽然与云门的东方美学气质完全不同,但对深谙后现代气质的舞蹈剧场创作而言,解构并重构生活,且并不遵循动作本身的动势逻辑都算不得是什么创新的视角,然而正因为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才使得伍国柱的《断章》呈现出它的独特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也体现出他对舞蹈剧场美学的认知深度,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见解。
  生命断章了,但当晚伍国柱似乎回到了舞台上,不只是为了感怀和追忆,也为了对生命的礼赞。因为,作品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首歌曲,其实都不只属于伍国柱本人,也属于曾经与伍国柱朝夕相处的5位舞者,是他们曾经生活的点滴;当然从另6位舞者加盟《断章》后,也与之相融为一体,尽管他们与伍国柱从未谋面;如今当《断章》被更多的观众看到后,它甚至更不只属于云门2了。只要选择投入自己的心境、情感、故事,台上台下,每一位舞者,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虽然与编导素昧平生,甚至阴阳相隔,但面对生活的苦辣酸甜,甚至死亡的威胁,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编导对于生命的热爱。而且所有这些,我们都会面对,关键是采取怎样的态度。就像《断章》的拉丁文原名Oculus,指罗马万神殿穹顶上直径约九米的圆洞,号称“天眼”,它是整幢建筑唯一的光线入口,无论是黑夜白天,无论是否信教,置身其间,并不感到阴暗和憋气,且人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仰视这份生命的光芒,有时是灿烂的阳光,有时是璀璨的星光;即便黑夜来临,也不是绝对的黑暗,再弱小的微光透过“天眼”,都会变得神圣无比,给人以坚定的信念。
  编导最终选择了《断章》作为它的中文舞名,不是字面的翻译,而是精神的相通,让人不禁叹服于伍国柱的生存毅力和生命情怀。
  舞台上,枯树旁,在不时变化的动态天空背景中,身着厚重冬衣的舞者们团聚在一起,手持气球抬头望天的意象一直浮现。他们共同在不同质感的乐曲中前行后退,不断的跳跃顿足、摔倒跌落、抖手绕指、推手捶胸、鼓腮吹气;他们时而夸张地哭,率真地笑;时而表情狰狞,时而滑稽,时而又分外肃穆。他们也会共同沉浸于儿童般的幻境中,或是牵手跳一曲华尔兹;他们还几度静谧,与热情的音乐形成反差;有时舞者的心灵像是受到重创一般,喘息声、摔打声成为唯一的群体节奏,与现场观众紧促的呼吸产生着共振。
  作品中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体验,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然而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面对挫败,在众人失意之际,总有人微笑面对,尽管那笑容间还存有一些刻意或苦涩。当然,你还会遇到那个他(她),你的生命中仿佛迎来了夏天。舞台上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人,从两人身体和视线偶尔的接触中,呈现出恋爱之前的彼此矜持、试探、靠近,到信任的过程。女子后退摔倒,男子扶住,然后是再次后退摔倒,再次扶住,之后又是一遍遍重复。4对舞者此时也入场,更深地加重了这个意象。
  有时,舞台上只剩下一个人,路人一次次匆匆与你擦肩而过,在天空和枯树的映衬下,形单影只的孤独感向你袭来,随着第一缕秋风吹过,第一场秋雨下过,直至落叶满地。这意味着所有的磨难与曲折都需要自己独自扛,走过春秋。
  黑暗降临,一只只彩色的气球却腾空升起。人生悲喜交错,犹如白昼与黑夜的更替,以及春夏秋冬的四季转换。没有了伍国柱的《断章》,其精神仍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延续,绚烂且充满希望。而不仰仗林怀民威望的云门舞集2近年也已经呈现出它多元的艺术生态和新锐的艺术探寻精神。
  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天眼”,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上。
  (作者系舞评人,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
其他文献
关于新生代影人的界定包括年龄和资历两个方面,在多数电影奖项评选中界定新锐演员年龄范围一般划定为30岁以下,而其他如导演、编剧等电影创作人员多为40岁以下,年轻的新生代影人创作群体是“轻”电影散发青春活力的动力之源。他们多能站在观众的立场,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他们熟悉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生活,能够准确捕捉当下社会的舆论热点;他们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将电影创作的想象力充分延展。同时,“轻”电影也为新生代影人
期刊
某个假日午后,一对年轻的情侣在大型商场约会闲逛,女孩手捧冰激凌,拉着男孩来到位于顶楼的影院区。他们边挤进长长的买票队伍,边看排片表选片,结果惊讶地发现,这里只上映了一部名为《小时代》的电影,来排队的也大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大家似乎并不关心影片讲了什么故事而只顾热切的讨论着郭敬明、杨幂、柯震东等新生代明星话题,这类场景已逐渐成为当下城市年轻观众影院观影的典型消费景观。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
期刊
过去,在铁路网最密集的东北地区,森林铁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世纪初期,森林资源被广泛开发,无数762毫米窄轨森林小火车穿行在东北林区的丛林山谷间。  身为林区长大的孩子,打从记事起,就已能感受到一个事实:林业已陷入资源枯竭的境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爸妈和它们同龄人,集体下岗离开老人们认为“铁饭碗”的木材加工厂。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一直到所有的车间全部停止运转,年轻人们不得不另寻出路。  在
期刊
如果说,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要把它的“产品信息”传播出去,使消费者购买从而获得巨额的票房收益,那么如何做好营销策略,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影需要营销,营销大于电影”是句口号,更是一种策略,商品经济的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当然,电影也不例外,票房过亿元,早已不是“传奇”。“轻”电影在是眼下一个新的视角,它们在电影的大环境下生存具有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小成本、大收入。即是用大众传播的角度,寻找最新
期刊
中国电影博物馆(China National Film Museu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凭借丰富的展陈、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自对公众开放以来,观众已突破330万人次,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  中国电影博物馆成立八年来,始终坚持服务电影,服务观众的原则,按照一
期刊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厦门。她带给我的感觉和印象中极为吻合。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美像白鹭一样,优雅而又灵动,视野大气而又开阔。她浪漫而富有情调,美丽而富有节奏,有激情,也有慢调。厦门尽收海滨风采,万国风貌,她处世不惊,给人以安逸、自然。  钢琴之岛  来到厦门,就不能不来鼓浪屿。鼓浪屿已经成为厦门的旅游形象代言词,一如趵突泉代表济南,泰山代表山东一样。游鼓浪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最美的小岛风情
期刊
今年以来,《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引爆的“轻”电影热潮,吸引了电影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实际上,大多数“轻”电影的创作团队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都会遇到诸如筹资困难、对票房无把握、影院排片量小等难题,而新媒体作为年轻一代的生活必需品必将在“轻”电影成长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前提是“轻”电影的创作者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充分尊重新媒体
期刊
“轻”电影这个说法,想来既有趣又陌生。这个新鲜的定义中,能被收录其中的影片打破了原有类型片的范畴,五花八门却强调娱乐性,有着出色的娱乐效果。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轻”电影中,大部分都是青年导演拍摄的作品,而为了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目的,他们的处女作往往带有锐气和不俗的想法,题材或是青春故事,或是轻松喜剧,兼顾思想与商业,引人注目。  本文将带领你浏览近年来华语影坛影响力较大的几部“轻”电影,一同
期刊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内蒙等地。该民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生活特点。朝鲜族同胞不仅能歌善舞,而且酷爱音乐。朝鲜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生动完美、旋律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人民的朴实淳厚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音乐——盘索里。  “盘索里”因受历史、地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
期刊
10月30日,《文化月刊》携手中国传媒大学“非遗青年”社团成功举办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活动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本次活动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来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沿话题”。  这场讲座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许多外校的同学也慕名而来,现场座无虚席,甚至有许多同学站着听完了讲座。苑利博士的讲座信息量大,深入浅出,幽默诙谐中却处处充满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