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动画融入民族元素,能够增添其动画不少色彩,给中国动画的发展注入活生生的血液,对中国动画的帮助是极大的。文章就中国动画发展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动画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新思路,同时,提出在民族化发展条件下中国动画如何融入民族元素的设想。以期给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中国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美学风格
引言
中国动画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现象,对大众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素来有着“中国学派”的称号,其风格在 50 年代中后期形成并贯穿于此后 30 多年的创作之中,出现两次高潮期,涌现出一批感动了几代人的作品,这些正是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深丰厚,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宝贵的资源。
1.探寻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注重美术已经成为我国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特征之一,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在塑造动画形象时,美术家们不仅要用笔、墨、刀、剪来刻画轮廓,还要在其眼神、眉宇甚至装束上画出其性格,设计形象“首先是开脸,注意它的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或是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匀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分为肥瘦长短,然后可以从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正直和狡猾的性格,再加上动作,就能成为有生命力的东西了。”可见美术线条的变化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不仅与设计者娴熟技巧及细腻作风相关,也受美术创作风格的影响。
1.1 国粹戏剧艺术的滋养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广大的地域,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艺人的积累、提炼和升华,到了近代都己经相当成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珍宝。在中国戏剧中,程式化的运用十分广泛,表演动作也因此充满了夸张和变形不过,这些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某一情境用某一种行为模式是有固定模式的,这些模式在舞台上经过反复表演实践,已成定规,观众也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形成了相应的欣赏习惯。
同时,我们在前文比较过“中国学派”同迪斯尼动画艺术之间的差别,提到过中国动画并不像西方动画作品那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造型来实现其假定性的特征,而是更多地运用了“写意”手法。而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虚拟性表现手法为国产动画创作提供了可行的表现方式,特别是在形象的造型动作、武打和脸谱化设计方面采用程式化的国剧语汇,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这些艺术语汇的借鉴在一定时期、一定层面上是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的,因此在追求民族化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水墨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主要画种,素以中国特有的笔、墨、纸、色为工具,特殊的材料形成工具的质地和性能,加之工具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使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特殊的韵致。墨可分“焦、浓、重、淡、清”五色。由于水与墨的比例不同,纸张、用笔的不同,墨与墨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不同反应,使墨色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形成著名的水墨风格。由此,我们可以说,国产动画电影艺术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绘画艺术,同时其美学风格的确立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也与我国精湛的绘画技法有关。
1.2 皮影、窗花、剪纸艺术的启发
动画的造型构造不仅得益于传统绘画艺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们也从我国的皮影戏、民间窗花、剪纸中得到了艺术灵感,还在1985年诞生一个新片种——动画剪纸片。我国动画电影的元老之一,万古蟾导演的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首战告捷,让人们看到了这一片种的艺术魅力。剪纸片是从中国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开掘出来的新品种,它是将皮影戏和窗花的艺术形式与动画电影的拍摄原理相结合而成的。早在11世纪左右,我们祖先就创造了皮影艺术,它成功地汲取了我国古典图案与民间图案中的精华,具有装饰风格,是造诣极高的平面雕镂技艺。它用驴皮和牛皮镂成各种人物形象以及背景道具,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纵表演。有人说中国皮影戏就是动画电影的鼻祖,这话虽然使之偏颇,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皮影戏表演时从后面配上灯光,确实很像电影银幕,人物造型及运动方式也与动画形象极为接近。
2.中国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民族审美特征
2.1 显见的民族生理特征
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直观的。在动画的民族化特征表象上,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决定民族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形象的民族化要求主体形象的生理特征符合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对中华民族的界定方式。在习惯思维上,中国人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龙的传人”,图腾是龙,是长江或黄河的子孙。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生理特征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民族生理特性,将存在很多的争论,因此,我们以普遍性为主,遵循中国文学、艺术的“炎黄”观念,以此来区分其它国家动画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
2.2 高度装饰化特征
人物形象的高度装饰化主要体现为色彩块面的表现和简洁线条的应用。平面化形象的塑造,省略了大量的细节,用生动的线条对形象进行极度的简练概括,加以简单的平涂色彩处理,使形象具备装饰化性质。使用装饰性线条描述形态,或挺拔而刚劲,或柔美而流畅,如敦煌的飞天形象、“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线条等都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色彩的分割、拼贴、平涂,其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民族动画中脸谱化的头像用简单的色彩平涂、拼贴组合,并多是民间色彩体系的颜色,常使用原色,原始朴实,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2.3 正面形象理想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得到颂扬和称赞,于是就产生了人格魅力。民族动画中的正面形象血肉丰满,极具个性化,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追求完美、高尚的情操,不辞艰辛、不畏强权、具备超强的能力等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化身。正面形象的无缺点意识,是一种理想,是人们对于人格教育的一种期盼。孙悟空本领高强、聪明机智、快乐无忧;哪吒天真、勇敢、一身的正气;蛋生的为民除害;袁公的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人们所喜欢的富有理想人格的正面形象。
2.4 高度的符号化
符号化人物的特点是形象带有象征性,易于识别,外貌特征相异的人物形象在出场时就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趋向符号化、脸谱化,正角一般相貌不丑,反角则相貌猥琐。正邪分明,群众一见便知谁好谁坏,这是约定俗成的审美特性造成的心理定式,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沉淀形成民族审美心理。《骄傲的将军》吸取了中国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剧中那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小官则采用了传统的小丑人物的三花脸,而三花脸的小人形象刻画出了人物狡猾,善于溜须拍马的个性特征。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式,世界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日趋变化,动画片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其职能,我们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使其发展能够从量变的发展态势下不断引起质变,促成中国动画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俞敏燕.试探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旅.中国动画网.
[3]孙立军.中国动画造型之我见[n].光明日报.
【关键词】:中国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美学风格
引言
中国动画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现象,对大众生活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素来有着“中国学派”的称号,其风格在 50 年代中后期形成并贯穿于此后 30 多年的创作之中,出现两次高潮期,涌现出一批感动了几代人的作品,这些正是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深丰厚,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宝贵的资源。
1.探寻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注重美术已经成为我国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特征之一,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在塑造动画形象时,美术家们不仅要用笔、墨、刀、剪来刻画轮廓,还要在其眼神、眉宇甚至装束上画出其性格,设计形象“首先是开脸,注意它的眼神以及眉宇间的善良或是邪恶,鼻形与口形的美与丑的匀法,也能左右性格。其次是塑造全身的形状,分为肥瘦长短,然后可以从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正直和狡猾的性格,再加上动作,就能成为有生命力的东西了。”可见美术线条的变化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不仅与设计者娴熟技巧及细腻作风相关,也受美术创作风格的影响。
1.1 国粹戏剧艺术的滋养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广大的地域,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艺人的积累、提炼和升华,到了近代都己经相当成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珍宝。在中国戏剧中,程式化的运用十分广泛,表演动作也因此充满了夸张和变形不过,这些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某一情境用某一种行为模式是有固定模式的,这些模式在舞台上经过反复表演实践,已成定规,观众也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形成了相应的欣赏习惯。
同时,我们在前文比较过“中国学派”同迪斯尼动画艺术之间的差别,提到过中国动画并不像西方动画作品那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造型来实现其假定性的特征,而是更多地运用了“写意”手法。而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虚拟性表现手法为国产动画创作提供了可行的表现方式,特别是在形象的造型动作、武打和脸谱化设计方面采用程式化的国剧语汇,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这些艺术语汇的借鉴在一定时期、一定层面上是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的,因此在追求民族化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水墨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主要画种,素以中国特有的笔、墨、纸、色为工具,特殊的材料形成工具的质地和性能,加之工具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关系,使中国的水墨画具有特殊的韵致。墨可分“焦、浓、重、淡、清”五色。由于水与墨的比例不同,纸张、用笔的不同,墨与墨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不同反应,使墨色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形成著名的水墨风格。由此,我们可以说,国产动画电影艺术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绘画艺术,同时其美学风格的确立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也与我国精湛的绘画技法有关。
1.2 皮影、窗花、剪纸艺术的启发
动画的造型构造不仅得益于传统绘画艺术,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们也从我国的皮影戏、民间窗花、剪纸中得到了艺术灵感,还在1985年诞生一个新片种——动画剪纸片。我国动画电影的元老之一,万古蟾导演的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首战告捷,让人们看到了这一片种的艺术魅力。剪纸片是从中国民间艺术的土壤中开掘出来的新品种,它是将皮影戏和窗花的艺术形式与动画电影的拍摄原理相结合而成的。早在11世纪左右,我们祖先就创造了皮影艺术,它成功地汲取了我国古典图案与民间图案中的精华,具有装饰风格,是造诣极高的平面雕镂技艺。它用驴皮和牛皮镂成各种人物形象以及背景道具,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棒操纵表演。有人说中国皮影戏就是动画电影的鼻祖,这话虽然使之偏颇,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皮影戏表演时从后面配上灯光,确实很像电影银幕,人物造型及运动方式也与动画形象极为接近。
2.中国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民族审美特征
2.1 显见的民族生理特征
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直观的。在动画的民族化特征表象上,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决定民族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形象的民族化要求主体形象的生理特征符合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对中华民族的界定方式。在习惯思维上,中国人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龙的传人”,图腾是龙,是长江或黄河的子孙。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生理特征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民族生理特性,将存在很多的争论,因此,我们以普遍性为主,遵循中国文学、艺术的“炎黄”观念,以此来区分其它国家动画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
2.2 高度装饰化特征
人物形象的高度装饰化主要体现为色彩块面的表现和简洁线条的应用。平面化形象的塑造,省略了大量的细节,用生动的线条对形象进行极度的简练概括,加以简单的平涂色彩处理,使形象具备装饰化性质。使用装饰性线条描述形态,或挺拔而刚劲,或柔美而流畅,如敦煌的飞天形象、“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线条等都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色彩的分割、拼贴、平涂,其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民族动画中脸谱化的头像用简单的色彩平涂、拼贴组合,并多是民间色彩体系的颜色,常使用原色,原始朴实,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2.3 正面形象理想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优秀的人格得到颂扬和称赞,于是就产生了人格魅力。民族动画中的正面形象血肉丰满,极具个性化,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追求完美、高尚的情操,不辞艰辛、不畏强权、具备超强的能力等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化身。正面形象的无缺点意识,是一种理想,是人们对于人格教育的一种期盼。孙悟空本领高强、聪明机智、快乐无忧;哪吒天真、勇敢、一身的正气;蛋生的为民除害;袁公的舍生取义;这些都是人们所喜欢的富有理想人格的正面形象。
2.4 高度的符号化
符号化人物的特点是形象带有象征性,易于识别,外貌特征相异的人物形象在出场时就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趋向符号化、脸谱化,正角一般相貌不丑,反角则相貌猥琐。正邪分明,群众一见便知谁好谁坏,这是约定俗成的审美特性造成的心理定式,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沉淀形成民族审美心理。《骄傲的将军》吸取了中国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剧中那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小官则采用了传统的小丑人物的三花脸,而三花脸的小人形象刻画出了人物狡猾,善于溜须拍马的个性特征。
结束语综上所述,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式,世界在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日趋变化,动画片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其职能,我们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使其发展能够从量变的发展态势下不断引起质变,促成中国动画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俞敏燕.试探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旅.中国动画网.
[3]孙立军.中国动画造型之我见[n].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