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探究能力,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大多为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学会一首歌为最终目标,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怠学的心理,利用“互联网 ”将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从而爱上音乐,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从“互联网 ”教育方式的优势着手,分析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互联网 音乐教育”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 ”;小学音乐;应对措施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将互联网引进实际教学环境之中,既是时代的要求,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目前众多小学纷纷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死板的文字“动”起来,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利用最直观的感官刺激让小学生自发地爱上音乐课堂。为此教师应该迅速转变思维方式,舍弃传统的“一人一板一笔”的教学方式,尽快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全新的上课体验。音乐课堂本就应该是活跃的,但是目前的音乐课堂更多的还是单一形式授课,对学生的需求考虑较少,如果应用“互联网 音乐教育”,让音符动起来,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使音乐通过故事,在學生的记忆中停留得更长久、更深远。
一、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化、固定化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先为学生介绍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实际教唱歌曲,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种方式禁锢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小学生丧失对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我国小学教师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使很多小学音乐课程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指导。加之,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像工厂一样“流水化加工”,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音乐课采取固定的课程流程、固定的教材,这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下互联网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家家户户都普及互联网的情况下,小学教材中的童谣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听过并且会唱,此时如果继续按照教材学习,就会使学生觉得音乐课程乏味,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互联网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应用
(一)以“互联网 ”为序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段激昂的旋律、一篇欢快的乐章,如果播放给成年人进行鉴赏的话还算容易一些,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则是十分困难。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听,学生仅能记住全部内容的50%,通过看能记住90%,而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则能记住100%,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互联网 ”技术,将只有声音的音乐添加到视频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影像,形成记忆联想,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理主动去欣赏音乐。在进行两种不同风格的曲目欣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视频。例如,对于《义勇军进行曲》,可以选择我国国庆阅兵的场景或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将上台领奖的场景;对于民谣类歌曲《茉莉花》则可以呈现茉莉花的图片或者与茉莉花有关的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得知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不同,使学生不但了解了音乐的旋律,同时了解了音乐的主题。
(二)以“互联网 ”为翘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一直在座位上坐着,可以在听歌曲时随着旋律摇摆、拍手、跳舞等,全身心融入歌曲旋律之中。其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最后,教师应该准备好各种问题,随时向学生进行提问,且提出的问题不应太过简单或是太过困难,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失去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太过困难又会使学生知难而退,背离设置问题的初衷。利用“互联网 ”,视听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健全人格的构建。
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快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在互联网教学体系逐渐成形的基础上,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学习。通过“互联网 ”让原本单一化、固定化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上的失误,运用“互联网 ”技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切实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琦,韩薇,吴丹,等.“互联网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构建[J].艺术科技,2016(7):67.
[2]罗琦,吴丹,王延松.音乐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音乐数字教材[J].艺术评鉴,2017(7):87.
[3]吴丹,罗琦,王延松.浅谈美学视角下方言在陕北民歌韵味上的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7(8).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 ”;小学音乐;应对措施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将互联网引进实际教学环境之中,既是时代的要求,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目前众多小学纷纷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死板的文字“动”起来,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利用最直观的感官刺激让小学生自发地爱上音乐课堂。为此教师应该迅速转变思维方式,舍弃传统的“一人一板一笔”的教学方式,尽快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全新的上课体验。音乐课堂本就应该是活跃的,但是目前的音乐课堂更多的还是单一形式授课,对学生的需求考虑较少,如果应用“互联网 音乐教育”,让音符动起来,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使音乐通过故事,在學生的记忆中停留得更长久、更深远。
一、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化、固定化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先为学生介绍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实际教唱歌曲,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种方式禁锢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小学生丧失对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我国小学教师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使很多小学音乐课程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指导。加之,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像工厂一样“流水化加工”,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音乐课采取固定的课程流程、固定的教材,这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下互联网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家家户户都普及互联网的情况下,小学教材中的童谣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听过并且会唱,此时如果继续按照教材学习,就会使学生觉得音乐课程乏味,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互联网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应用
(一)以“互联网 ”为序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段激昂的旋律、一篇欢快的乐章,如果播放给成年人进行鉴赏的话还算容易一些,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则是十分困难。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听,学生仅能记住全部内容的50%,通过看能记住90%,而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则能记住100%,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互联网 ”技术,将只有声音的音乐添加到视频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影像,形成记忆联想,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理主动去欣赏音乐。在进行两种不同风格的曲目欣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视频。例如,对于《义勇军进行曲》,可以选择我国国庆阅兵的场景或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将上台领奖的场景;对于民谣类歌曲《茉莉花》则可以呈现茉莉花的图片或者与茉莉花有关的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得知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不同,使学生不但了解了音乐的旋律,同时了解了音乐的主题。
(二)以“互联网 ”为翘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一直在座位上坐着,可以在听歌曲时随着旋律摇摆、拍手、跳舞等,全身心融入歌曲旋律之中。其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最后,教师应该准备好各种问题,随时向学生进行提问,且提出的问题不应太过简单或是太过困难,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失去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太过困难又会使学生知难而退,背离设置问题的初衷。利用“互联网 ”,视听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健全人格的构建。
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快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在互联网教学体系逐渐成形的基础上,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学习。通过“互联网 ”让原本单一化、固定化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上的失误,运用“互联网 ”技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切实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琦,韩薇,吴丹,等.“互联网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构建[J].艺术科技,2016(7):67.
[2]罗琦,吴丹,王延松.音乐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音乐数字教材[J].艺术评鉴,2017(7):87.
[3]吴丹,罗琦,王延松.浅谈美学视角下方言在陕北民歌韵味上的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