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利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k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在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时,对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4例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rhBNP治疗心力衰竭肾功能正常患者;C组应用rhBNP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次日及治疗1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血测定HCY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静脉应用rhBNP组患者的血HCY浓度较对照组降低了(t=3.3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力衰竭有关,静脉应用rhBNP可降低HCY浓度,减缓心力衰竭发展的进程,改善心力衰竭预后。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同型半胱氨酸;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29-02
  近年来的研究[1]进一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增加,并推测HCY可能是一种新的导致CHF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观察用药后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54例CHF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疗法);B组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肾功能正常患者(常规疗法+rhBNP治疗);C组应用重组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规疗法+rhBNP治疗)。纳入标准:①以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Ⅲ~Ⅳ级,②左室舒张末径(LVDD)≧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心衰病因为心源性而非肺源性。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血容量不足或任何其他临床情况禁忌给予血管扩张剂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脏瓣膜病、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美国心力衰竭指南(ACC/AHA,2005版)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用冻干重组人脑钠肽(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20050033,规格0.5mg/支)首次负荷剂量1.5?g/kg静脉推注,0.01?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48小时。用药次日及用药后1周复查血HCY,观察HCY的浓度变化。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
  2 结果
  2.1 三组间HCY水平比较 B组HCY值经rhBNP治疗后明显低于于A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前后 HCY(?mol/L)的测定结果比较(χ±S)
  a为P<0.05与A组比较;b为<0.05与C组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HCY水平变化 A组及经rhBNP治疗后HCY均降低,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HCY明显下降,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即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效果更显著。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心排血量的减少导致肾脏等重要脏器处于灌注不足及淤血状态,从而引起肾损伤及eGFR的下降。同型半胱氨酸即2-氨基-4-巯基丁酸,是S-甲基甲硫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肾脏在HCY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是HCY的排泄器官,也是其代谢器官。当心力衰竭导致肾功能受损时,引起HCY代谢、排泄受阻,形成高HCY血症。脑钠肽(BNP)是一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拮抗激素,有抑制交感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缩血管活性肽产生、促进血管松弛、利钠、利尿等作用,能有效防止过量水钠潴留,维护心功能[2]。正是通过rhBNP对患者心肾功能的效应,如利钠利水,扩张血管,抑制左心室重构,增加肾小球率过滤,抑制肾素释放等效应,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HCY浓度。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降HCY治疗上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Vasan R S, Beiser A, D,Agostino R B,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risk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without p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AMA, 2003, 289(10);1251-1257.
  [2]黄震华,奈西利肽——心力衰竭治疗的又一新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12):981-98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路径患者变异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路径变异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有6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1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结论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患者因素与医生因素,保证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的正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晚期直肠癌的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效果的分析,探讨晚期直肠癌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对我院3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7例骶尾、会阴区疼痛,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94.1%,肛门坠痛、排液10例,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90%,便血3例,消失或基本缓解率为66.7%;部分患者有轻度直肠刺激症和白细胞下降的现象,但对病人都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治疗计划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25mg/d,研究组12.5mg/d,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病临床检验指标及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慢性肾病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依据体质类型,分析与临床检验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本组100例中,最常见的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平和体质。不同体质类型,检验指标存有差异。结论:体质类型与慢性肾病中医证候及检验指标有密切相关性,综合考虑,针对性治疗,可改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对宫颈糜烂采取微波治疗以及海极星方法的临床作用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2009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88例患者是宫颈糜烂疾病,我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海极星方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微波疗法。 结果:观察组患者I度单纯性痊愈20例,总有效率100%,II度痊愈10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III度痊愈2例,有效6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率80%,疗效结果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重症肺炎;血气分析;疗效;病死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40-02  重症肺炎(SP)是呼吸内科常见危急重症,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死率可分别达28.5%和70.6%,SP若合并呼吸衰竭(RF),则更严重影响患
期刊
【摘要】目的 主要探究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因、病理类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共收治65例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将其分成绝经组28例,未绝经组37例,主要分析两组的病因、病理类型以及出血时间等方面。结果 诱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多数患者是由宫内病变引起;绝经组中病理类型为老年萎缩内膜的患者人数最多,而未绝经组中病理类型为增殖期内膜的患者人数最多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白血病患者展开护理干预,了解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方式,减轻白血病患者痛苦程度。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并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人数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鼻塞CPAP的效果。方法 以86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儿采用的是鼻塞CPAP的治疗方法,43例患儿采用的是机械通气法,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鼻塞CPAP治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三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旨在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胃溃疡患者共88名。将这88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将传统治疗中的奥美拉唑换成雷贝拉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