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开发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既包括会计电算化程序的审计也包括内部控制的审计和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和以往的审计有所不同,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程序
近年来,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记帐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的财务工作中普及开来。电算化会计解决了会计人员记账的问题,实现了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一体化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就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
(一)提高审计人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不断在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术应用的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发展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资料及其他业务资料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反映和保存,业务处理也遵照财务软件既定的程序执行,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在技术、方法上要进行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近年来已经成为每个政府审计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它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再处理,对于我国政府审计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人员可以顺利地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并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反映,在审计过程中,具有熟练电脑技能的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筛选数据、发现疑点、自动生成表格等。从而使审计效率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尤其对于拥有海量数据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更是不可或缺。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3.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4.分析审计风险;
5.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被审计单位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被审计单位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程序
近年来,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会计电算化代替传统的手工记帐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的财务工作中普及开来。电算化会计解决了会计人员记账的问题,实现了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一体化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就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
(一)提高审计人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不断在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术应用的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发展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资料及其他业务资料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反映和保存,业务处理也遵照财务软件既定的程序执行,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在技术、方法上要进行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署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近年来已经成为每个政府审计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它可以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再处理,对于我国政府审计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人员可以顺利地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并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反映,在审计过程中,具有熟练电脑技能的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筛选数据、发现疑点、自动生成表格等。从而使审计效率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尤其对于拥有海量数据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更是不可或缺。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3.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4.分析审计风险;
5.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被审计单位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被审计单位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