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 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29-0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如何确定情感目标,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事物也好,对生活也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的共鸣呢?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等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的,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求在教师或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的克服困难,并获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并能进一步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在学习中能取得不斷的进步。教师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障碍,并及时指导学生寻求跨越这障碍的办法,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且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使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只要获得有效的求解思路,或对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就有益于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一目标的实现靠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机会。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得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得帮助他们寻求证据,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结论,等等。以上这些做法都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重要目标虽然是隐性的,但只要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启迪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掘,去领会,是不难实现的。正所谓“教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能力,培养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大多数学生都找到了解决第1个问题的突破口,他们以父母每天给他们吃早点的钱为依据,逐步推导出一天,一月,一年的生活费用,并受到帐单的启发,算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费用。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都经历了真正的“数学地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了一次洗礼。而第2个答案,基本是一致的。其中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那是一个知道0无穷大含义的学生,他认为,明明欠母亲的钱0无穷大,是母亲用她伟大、无私的母爱,将这个巨大的数字化作了0元!
说得多好!就连小孩儿都知道“母爱伟大、母爱无私”,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感受到呢?而要明白这一切,数学能帮你!我们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看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数字、符号、图形的罗列表达,它是创造者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凝结物。
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叙述或者演示本质上还是话语的演绎和思想的脉动。这样说虽然有点绝对和夸张,但从当今课堂教学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却是击中要害。教师上课时的思想越是简单、狭隘和目标化,就越容易导致学生的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使得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被边缘化。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表象上,没有对学科本身的渊源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和了解,就很难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人文内涵;如果教师只是了解知识的结果而不懂得知识的形成和发生,就容易使得本来可以妙趣横生的事实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一丁点儿思想的流动和灵感,更谈不上思想的深度。要想使一节数学课充满魅力,富含思想,就要求我们教师行得让自己的思想起来。
优秀教师很注意跟学生的平等对话,注重情感交流,是因为他们把教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留意到他们跟不熟悉的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时,总是很轻松自如。比如:老师在跟一个班学生交流时,问他们对老师是个什么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问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想”, 会“听”,敢“说”;老师在课前跟学生玩起游戏,让学生聆听游戏规则,当好裁判、训练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前通过扑克牌的数学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悦的课前活动氛围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听讲习惯的培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如此关注学生,数学课堂会有效生成许多的情感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由获得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倾向的变化过程。这里的行为或倾向,包括学生的外在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因此,数学学习同样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我们都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眼前,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
以上教学环节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多么美妙奇特的构思啊!表达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用跳、拍手来描述心中的喜悦,通过迁移和内化,来认识自己的温暖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学生的情感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知识教学的目的是达到了的。
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的“跳”、学生的拍手、学生的喜形于色是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把所认识的知识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把这些具体事物用数来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发现或奇迹。我们还要看到这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再现,学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演绎成学生情感的真实表现过程,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是学生个人对生活的积极认识与参与的价值观,其内容远比用手上下比画几下要丰富、深刻地多。
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目标关系到对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的认识。天天积累,月月实践,教师的数学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这要求广大教师们在新课程课堂中不断深思、总结,成为学生人生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29-0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如何确定情感目标,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事物也好,对生活也好,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的共鸣呢?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等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的,而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求在教师或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的克服困难,并获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并能进一步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在学习中能取得不斷的进步。教师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障碍,并及时指导学生寻求跨越这障碍的办法,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且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使没有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只要获得有效的求解思路,或对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就有益于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一目标的实现靠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机会。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得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得帮助他们寻求证据,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结论,等等。以上这些做法都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重要目标虽然是隐性的,但只要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启迪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掘,去领会,是不难实现的。正所谓“教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能力,培养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大多数学生都找到了解决第1个问题的突破口,他们以父母每天给他们吃早点的钱为依据,逐步推导出一天,一月,一年的生活费用,并受到帐单的启发,算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费用。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都经历了真正的“数学地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得到了一次洗礼。而第2个答案,基本是一致的。其中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那是一个知道0无穷大含义的学生,他认为,明明欠母亲的钱0无穷大,是母亲用她伟大、无私的母爱,将这个巨大的数字化作了0元!
说得多好!就连小孩儿都知道“母爱伟大、母爱无私”,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感受到呢?而要明白这一切,数学能帮你!我们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看出: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数字、符号、图形的罗列表达,它是创造者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凝结物。
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叙述或者演示本质上还是话语的演绎和思想的脉动。这样说虽然有点绝对和夸张,但从当今课堂教学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却是击中要害。教师上课时的思想越是简单、狭隘和目标化,就越容易导致学生的机械模仿和生搬硬套,使得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被边缘化。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表象上,没有对学科本身的渊源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和了解,就很难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人文内涵;如果教师只是了解知识的结果而不懂得知识的形成和发生,就容易使得本来可以妙趣横生的事实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一丁点儿思想的流动和灵感,更谈不上思想的深度。要想使一节数学课充满魅力,富含思想,就要求我们教师行得让自己的思想起来。
优秀教师很注意跟学生的平等对话,注重情感交流,是因为他们把教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留意到他们跟不熟悉的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时,总是很轻松自如。比如:老师在跟一个班学生交流时,问他们对老师是个什么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问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数学课,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想”, 会“听”,敢“说”;老师在课前跟学生玩起游戏,让学生聆听游戏规则,当好裁判、训练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前通过扑克牌的数学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轻松愉悦的课前活动氛围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听讲习惯的培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如此关注学生,数学课堂会有效生成许多的情感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由获得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倾向的变化过程。这里的行为或倾向,包括学生的外在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因此,数学学习同样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导学生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我们都不能局限于学生的眼前,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
以上教学环节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多么美妙奇特的构思啊!表达的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在“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用跳、拍手来描述心中的喜悦,通过迁移和内化,来认识自己的温暖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学生的情感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知识教学的目的是达到了的。
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的“跳”、学生的拍手、学生的喜形于色是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把所认识的知识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把这些具体事物用数来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发现或奇迹。我们还要看到这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再现,学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演绎成学生情感的真实表现过程,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是学生个人对生活的积极认识与参与的价值观,其内容远比用手上下比画几下要丰富、深刻地多。
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是息息相关的。这一目标关系到对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的认识。天天积累,月月实践,教师的数学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达到理想的育人目标。这要求广大教师们在新课程课堂中不断深思、总结,成为学生人生中真正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