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一种需要,是人生来对他人或环境的一种依恋。所谓情感投入,从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学生既需要对老师投入情感,又需要接受老师的情感投入。在教育中,只有当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之时,才是真正成功之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老师私下抱怨:我已经尽力了呀,为什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还是这么差呢?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是认知因素的培养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健康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投入,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什么原因、动机或机缘,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清贫、辛苦而注定要奉献的职业,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果暂时无法改变现状,整天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折磨。于是有人经常拿“既来之,则安之”的古训来宽慰自己和他人,但我认为只是“安”还不是应有的境界,理想境界应该是投入——真情投入。因为只有真心的投入,才会忘记烦忧,才会心安理得,才会乐此不疲,才会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有人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想它的“光辉”,并非说它是多么伟大而高尚的事业,它的“光辉”就在于用一点点的真情和知识去影响和改变一个个人、一代代人,所以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最好诠释。试想,一个人能以一己绵薄之力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思想情感的灵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那该是多么光荣的事!其实一个人做事如果丧失激情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可怜的。因为它不仅使人丧失了斗志和目标,更使人长久地失去精神动力和工作乐趣。其实,不管干什么职业,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倾注了情感,忘却了自我,也就找到了充实和快乐,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就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投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不爱英语这门学科,甚至讨厌它,那么他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他的学生怎么能喜欢英语这门课呢?不喜欢又怎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所教学科上进行情感投入——认定英语这门学科,我选择,我喜欢。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对它进行必要的情感投入。那么,应该这样对英语这门学科进行情感投入呢?笔者认为应包括两点。首先,应该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教师在工作之余大量的涉猎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多进行理论学习,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练好扎实的教学功底,并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从而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其次,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或者遇到麻烦,都不要迁怒于英语这门学科,从而达到一中“忘我”的境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快或磕磕绊绊,有些老师总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抱怨或遭遇转移到自己所教的科目,更有甚者,迁怒于自己的学生,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是教师情感投入最重要的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罗森塔尔 和他的合作者并未做任何实际的实验,只是最后随意地从学生的名薄上抽取一些名字,宣称是“最佳发展前途者”,悄悄地交给老师们,并再三叮嘱:绝对保密。八个月后,心理学家重返该校,切切实实搞了一次实验,结果,凡当初在那份名单上有名字的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平均超过了其他学生,而且个个性情活泼,充满了幸福感,并与任课教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为什么心理学家的“谎言”竟会在实践中应验了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都极力重视群体活动中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教师也往往把信任倾注在最有希望的目标上。当教师在接触“最佳发展前途者”的学生时,总会在嘴角浮起温和的微笑,容易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一旦回答问题好,立即给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中得到了暗示,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增强了自信心和上 进心。這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激励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会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努力上进。这就要求教师要赏识学生、表扬学生、尊重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这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新课改提倡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提倡人本精神,以学生为本。这个例子表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更是鲜活的人,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多少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成正比关系。
一、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什么原因、动机或机缘,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清贫、辛苦而注定要奉献的职业,作为教师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如果暂时无法改变现状,整天抱怨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折磨。于是有人经常拿“既来之,则安之”的古训来宽慰自己和他人,但我认为只是“安”还不是应有的境界,理想境界应该是投入——真情投入。因为只有真心的投入,才会忘记烦忧,才会心安理得,才会乐此不疲,才会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有人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想它的“光辉”,并非说它是多么伟大而高尚的事业,它的“光辉”就在于用一点点的真情和知识去影响和改变一个个人、一代代人,所以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最好诠释。试想,一个人能以一己绵薄之力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思想情感的灵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那该是多么光荣的事!其实一个人做事如果丧失激情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可怜的。因为它不仅使人丧失了斗志和目标,更使人长久地失去精神动力和工作乐趣。其实,不管干什么职业,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倾注了情感,忘却了自我,也就找到了充实和快乐,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就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投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不爱英语这门学科,甚至讨厌它,那么他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他的学生怎么能喜欢英语这门课呢?不喜欢又怎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所教学科上进行情感投入——认定英语这门学科,我选择,我喜欢。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对它进行必要的情感投入。那么,应该这样对英语这门学科进行情感投入呢?笔者认为应包括两点。首先,应该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教师在工作之余大量的涉猎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多进行理论学习,进行消化吸收,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练好扎实的教学功底,并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从而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其次,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或者遇到麻烦,都不要迁怒于英语这门学科,从而达到一中“忘我”的境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快或磕磕绊绊,有些老师总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抱怨或遭遇转移到自己所教的科目,更有甚者,迁怒于自己的学生,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是教师情感投入最重要的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罗森塔尔 和他的合作者并未做任何实际的实验,只是最后随意地从学生的名薄上抽取一些名字,宣称是“最佳发展前途者”,悄悄地交给老师们,并再三叮嘱:绝对保密。八个月后,心理学家重返该校,切切实实搞了一次实验,结果,凡当初在那份名单上有名字的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平均超过了其他学生,而且个个性情活泼,充满了幸福感,并与任课教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为什么心理学家的“谎言”竟会在实践中应验了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都极力重视群体活动中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而教师也往往把信任倾注在最有希望的目标上。当教师在接触“最佳发展前途者”的学生时,总会在嘴角浮起温和的微笑,容易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一旦回答问题好,立即给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中得到了暗示,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增强了自信心和上 进心。這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激励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会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努力上进。这就要求教师要赏识学生、表扬学生、尊重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这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新课改提倡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提倡人本精神,以学生为本。这个例子表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更是鲜活的人,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多少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