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行之一——我在世界的尽头,你在哪?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n31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温暖的世界尽头
  你才会真正明白
  能相聚都是緣份
  而一别就是永远
  这个“世界的尽头”,就是Ushuaia,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有人类居住的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城市,离乌斯怀亚港口1000海里之外,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冰河之洲~南极洲。
  经过近30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从阴霾的上海,越过炎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终于来到了这座皑皑雪山下的小镇~Ushuaia乌斯怀亚。
  一下飞机,心旷神怡。远处是秀美挺拔的连绵雪山,透明蓝色的港湾里,白帆摇曳,碧蓝如洗的天空中,各种海鸟无拘无束地飞翔着鸣叫着,世界尽头的自由气息扑面而来。
  整个小镇就是一个港口。南半球现在正是夏季,小镇街道两边的建筑都犹如童话里一般缤纷可爱。到处是鲜花灿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必也就这样了,只是呼吸间清冷的空气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南极就在海的那头。
  乌斯怀亚北靠安第斯山脉,面对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比格尔海峡,是火地岛的首府。而火地岛,这座南美洲最南端的岛屿,其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据传在1520年,航海家麦哲伦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远远看到这座岛时,映入眼帘的是漫天星星点点的火光,原来那是当时的土著印第安人在岛上四处点燃的篝火。于是,他就将这座南美洲最南端的小岛叫做~火地岛。
  到了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划分了界限,东部归阿根廷,西部归了智利。而处在西经64°20′、南纬54°47′的乌斯怀亚小镇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通往南极洲的门户。
  伫立在最南端这块礁石上的灯塔,就是这世界尽头的图腾,温暖的那束灯光不知疲倦地在白天黑夜间闪烁,牵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航海者们汇聚在此,补给整装后再各奔东西,大家彼此见面的问题,也都是哲学的终极拷问。“你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在这温暖的世界尽头,你才会真正明白能相聚都是缘份,而一别就是永远。来,聚,散,人生不就是一场旅途? 在途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座灯塔,来指引自己的归宿。
  我们从上海来,明天也将从乌斯怀亚起航,越过著名的德雷克海峡,去南极。
  这里是世界的尽头
  这里是世界的开始......
其他文献
曹可凡对于艺术的喜爱,在圈内外尽人皆知。原本天性中就带有的艺术细胞,在他从事主持行业之后变得越加活跃。而在多年的工作中,也让他有幸认识了一大批艺术家,并与很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常说:“我从20多岁开始,就和老先生们玩在了一起,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专业上的艺术知识,还是做人的态度,都令我钦佩不已。”  一生最重要的两名“艺术教师”  曹可凡刚入行主持界的时候,曾经接过一档名为《诗与画》
期刊
秋冬之交,万物开始萧条,却是上海艺术界开始勃发的时刻。从上海艺博会开始,到热热闹闹的西岸艺博会、ART021,当然还有学术重磅上海双年展,几个展览彼此呼应,建构出一幅欢腾的上海艺术图景。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震旦博物馆也在今年11月至明年3月间在其水晶厅里推出数字媒体和影像装置先驱艺术家胡介鸣的特展:“时间之光 —— 胡介鸣·记忆拼图”。  “宅男艺术家”养成之路  胡介鸣1957
期刊
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书法对他们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只是一种因素,比如在笔触上的对中国和日本书法体会,而这些体会与最终的中国和日本的书法没有任何的关系,在此,格林伯格反对将抽象表现主义理解成中国书法的主张是对的。  在1955年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写的为抽象表现主义作总结的《“美国式”绘画》中,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对于从轮廓线的形式主义传统发展出来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是受到中国书法影响的这一说法作了明确的
期刊
劳伦斯是瑞士人,为了帮助中国推动当代艺术,受内心感召与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上海。20年前在上海波特曼开店香格纳,之后转战复兴公园和M50,今秋进军浦江西岸工作。如此已廿载矣……  允许笔者借用毛主席当年《纪念白求恩》的口吻,来简约叙述一下瑞士人劳伦斯在中国当代艺术走过的这段历程。其实在2014年秋末,《财富堂》曾经采访过劳伦斯,他由此成为杂志11月刊的封面人物。而倏忽之间,又是两年过去了,香格纳画
期刊
11月8日深夜,大选揭晓,事前倍受主流媒体嘲讽的共和党候选人“土豪”唐纳德·特朗普竟然咸鱼翻身,当选美国第58届总统,而呼声颇高的前总统夫人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败北。查看一下选举结果地图,东西两岸是蓝的(支持民主党的),而中部、南部绝大多数的州则全线飘红(支持共和党的)。纽约州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民主党的阵地,这次的失利让人不禁担心藏家们的情绪,对接踵而至的艺术市场风向标——夜场拍卖更是捏了一把汗
期刊
今年11月,尤其是截至13日的第二周,上海的艺术圈分外热闹:第三届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与第四届ART021,两家艺博会同时举办;与此同时,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的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也在这一周的周五开幕;更多上海名声鹊起的私人美术馆、画廊也在这一周见缝插针地举办大大小小的展览。难怪媒体同行要惊叹这是“疯狂的一周”了!当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媒体的喧嚣也成为绕梁的余音时,笔者打算围绕“
期刊
Jessica Morgan  Dia 艺术基金会总监的周日  Jessica Morgan,Dia艺术基金会的新任掌门人。在搬到纽约之前,她在伦敦担任泰特美术馆馆长。现在她住在SOHO区的伍斯特街上,用周末时间来熟悉纽约的艺术世界。“这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挚爱”,46岁的Jessica Morgan这样说道。她的丈夫,Ulrich, 48岁,是一名时尚设计专家,他们还有个11岁的儿子,Kon
期刊
国外艺术市场的动荡局面,从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行业内的躁动,甚至于很多艺术收藏爱好者都开始担忧这是否会引起“蝴蝶效应”。曾经看似光鲜亮丽的艺术机构为何不再具备吸引人的魅力?频繁更换高层的现象又会否波及国内艺术圈?新型商务模式的诞生是不是操纵这一系列变动的幕后黑手?……本刊就这些问题特别采访了艺术圈内的资深人士,听听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1.国内外艺术圈频现动荡,以您看的话,这是由来已久,还是近几
期刊
1980年代中期以来,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创作是“新潮美术”,以及19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的作品是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天书》。从一开始,徐冰就十分着重观念化的表达,强调方法,重视语言实验,力图借助语言自身的内部批判来实现个人对文化现代性的思考。1990年代是徐冰创作的重要时期。其中,一条创作主线与艺术取向,是讨论全球化语境中,西
期刊
当代艺术作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重要特质是其无所畏惧且旗帜鲜明的文化立场,通俗而言,这种先锋特质往往体现在对既有美术史的否定和颠覆之上——摒弃传统审美经验的视觉图式,注重社会学叙事的个体考量、自我生存现状的反思以及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西方美学系统下的当代艺术以其创作途径的丰富性和介入现实的有效性,成功在中国范围内完成了一场文化扫荡。  国内当代艺术界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