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现路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数感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和处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感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70
  所谓数感是指对数的意义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感知与驾驭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与感知数,还能让学生凭借这种感知去处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那么,数感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从生活体验入手,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实际把数感的培养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能使学生对数的感知更深刻。此外,把数感的培养与生活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在学生认识这些数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者使用过的数字代表的含义,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说自己在小区楼房的墙上见到过这些数字,有的说在上到五楼时见过“5”这个标记。就这样,学生不仅对数字表达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而且培养与发展了数感。再如,在关于“千克与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常见物品的重量与价格,增进学生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和体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对具体数的感受与体会。由于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从动手实践入手,发展学生数感
  动手实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结合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感知更真切,对数的感悟也会更深刻。
  例如,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会摆出11和18吗?”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很快拿出一整捆小棒以及几根零散的小棒,分别摆出11和18。这时,为把学生顺利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教师继续问:“你还能摆出28,38,68这些数吗?”此时,学生拿出了一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 摆着摆着,有学生问:“老师,这也太慢了,怎样才能摆得快一点呢?”抓住这个教学契机,笔者追问:“你在摆小棒时是两根两根摆快一点,还是十根十根摆得快一些?”这样一来,根据摆小棒过程中的真实体会,学生很快就知道将10根扎为一捆,有几个十就扎几捆这个方法更快。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有效培养。这样教学,学生在自然而然地获得新知。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对数的感知也更加深刻,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从观察交流入手,增强学生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要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大都蕴含着条件与关系,要想快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仔细观察,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也会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不断发展。
  例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按照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笔者在教学时出示了下列习题:
  (1)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 16×68=( )
  16×34=( ) 16×85=( )
  16×51= ( ) 16×102=( )
  (2)连一连。
  3501 750 175
  25×7 25×70 50×7
  在学生做练习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算式,并想一想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根据这些算式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果。经过观察与交流,学生不仅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进一步感知了数,提高了学生的数感。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活动。如此一来,学生获得的数学经验就不仅仅来自于教师的单向传授,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的真实感悟与体会。这样培养学生的数感,简单、深刻,效果显著。
  总之,学生数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链接生活,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的数感培养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揭示出难点所裹挟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应依托直观实物,借助实践与反思等手段,揭示知识的本质,凸显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成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依托实物;定义;实践;反思;本质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85  一般而言,数学教学中的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严谨、准确、清晰、精练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独立性和深刻性,
[摘 要]数字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自课改以来,对于计算教学的定位屡次修订,日臻完善,但仍出现部分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情况,同时多样算法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扰。  [关键词]计算;小学;有效;知识;起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92-01  
[摘 要]开放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理性的课堂。一方面,它始终以知识的探究为纽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索和主动探究;另一方面,它以学生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尽情发挥思维能力,阐述更多的见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囿于书本的框架,而在一个充满自由和灵性的空间中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境 兴趣 依托 探索 实践 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数学日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入手,谈如何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  [关键词]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57  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强化小学数学教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之一。数学教师需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具,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具;算理;数形结合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数学思考是指人们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思考;情境;引导;交流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76-0
[摘 要]小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利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问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69  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