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最好阶段,而数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绝佳科目,这不仅由学科自身特点决定,也是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创造能力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我个人的浅显理解,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38-01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的创造思维之火,尽可能的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面临自己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
2.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不有所反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常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我们不应过多的求同认识,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方式或唯一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习惯的羁绊,在头脑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教师万不可去熄灭它,应引导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
二、设计恰当的开放性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一个开放型的教学体系,体现着宏观上的非平衡状态,可以使学生在这个体系中纵横活动,自由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和选择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良的个性特长。
三、周密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问题又为思维定向,成为探索活动的关键环节。而问题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和探求答案的欲望,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做到讲解适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不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要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进行合适于教学实际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其次,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聽,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发问、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他们的思维尽快地运转起来。最后,要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比如运用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直观的教学媒体。
四、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堂引导创新》张人利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知识经济读本》张严编著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138-01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的创造思维之火,尽可能的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面临自己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
2.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不有所反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常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我们不应过多的求同认识,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方式或唯一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习惯的羁绊,在头脑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教师万不可去熄灭它,应引导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
二、设计恰当的开放性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一个开放型的教学体系,体现着宏观上的非平衡状态,可以使学生在这个体系中纵横活动,自由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和选择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良的个性特长。
三、周密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问题又为思维定向,成为探索活动的关键环节。而问题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和探求答案的欲望,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做到讲解适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不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要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进行合适于教学实际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其次,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聽,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发问、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他们的思维尽快地运转起来。最后,要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比如运用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直观的教学媒体。
四、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堂引导创新》张人利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知识经济读本》张严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