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中职教育新兴专业,契合了国家培养高新技术实践人才需求,促进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我国传统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性不强、行业指向性低等,影响学生就业。中职院校受限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难以在上述问题上取得突破,但如果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克服教学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故此,文章将分析“双元制”教育模式优势,研究我国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困境,探究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方法,旨在强化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双元制”;资源互补
分类号:G4
工业机器人是能够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装置,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业任务,主要被应用于化工、电子等多个行业中,极大提升了行业工作效率[1]。我国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由于开设较早,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不利于中职专业学生工业机器人知识学习。在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突破校内教学壁垒,解决教育难题。由此可见,探究如何在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优势
1.资源互补
中职院校教学主要以专业教材为主,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专业学习效果受学校办学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影响大。机器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采用“双元制”教学方法,可以将企业纳入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借助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培养契合中职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专业人才,弥补中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2.联动企业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教育模式,中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优化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方法。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有助于中职院校向企业人输送才,提升了学生就业率。
3.人才储备
人才是企业发展命脉,缺乏人才企业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但多数企业受限于经营成本,无法投入大量的资源培养专业人才,人才储备量不足,企业人经营失风险升高。“双元制”教育模式让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解决了企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与中职院校双赢合作。
二、我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困境
1.企业参与意愿不高
企业参与中职院校教育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本,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过程中,企业参与意愿并不高[2]。从长远角度考虑,“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有益于双方的,但如何让企业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获利成为了能够实现“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关键。
2.学生基础能力较差
近年来受多项因素影响,中职院校持续扩招,致使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水平。因此在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性。构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让“双元制”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相匹配。
3.专业教育模式固化
部分中职教师将“双元制”教育模式等同于课堂教学加实习教学,看似构建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但并没有将二者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3]。在落实“双元制”教育模式过程中,教师需要变革教育思想,同时开展校内教学改革,并主动从企业中汲取新的教学知识,优化原有教学模式,突破专业教育限制。
三、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方法
1.互惠互利,人才培养
企业从“双元制”教育模式中能够得到定向培养人才,因此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围绕着人才输送进行合作。具体开展方法如下:(1)中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与企业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每年为其输送稳定数量的专业定向人才;(2)可以给企业支付一部分教育实习费用,让学生到产能任务量不高的工作间进行实习学习,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学校也降低了仿真实验室构建成本。
2.多元教学,能力开发
判定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能力标准主要依据其入学成绩,也应该意识到传统中小学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同中职院校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但并不代表其不具备学习能力。在“双元制”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引导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通过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学习提升其理论能力。如在机械绘图实习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可以直接从绘制图形入手,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整合所学的机械知识,从而达到强化实践效果。
3.深度整合,教学提升
在“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进行以下整合:(1)工业机器人专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内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帮助中职学生了解相关实践知识;(2)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定期随学生到企业共同实习,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3)将部分实践课程课转移到企业闲置的工作间中,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效果;(4)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为每名学生建立专业能力成长表,包含绘图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实践知识等多个模块,由企业带教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持续记录学生学习信息,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计划。
结语:
“双元制”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中职院校与企业各为一元,但二者均是知识传授者,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强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二者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紧密联系的合作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海杰,余正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7,01(9):28-31.
[2] 陈杨.工业机器人专业双元制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8,03(43):161.
[3] 王建林.STEAM教育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1):39-40,66.
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台州 318020
关键词:中职教育;“双元制”;资源互补
分类号:G4
工业机器人是能够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机器装置,可以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业任务,主要被应用于化工、电子等多个行业中,极大提升了行业工作效率[1]。我国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由于开设较早,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不利于中职专业学生工业机器人知识学习。在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突破校内教学壁垒,解决教育难题。由此可见,探究如何在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优势
1.资源互补
中职院校教学主要以专业教材为主,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专业学习效果受学校办学能力、教师教学水平影响大。机器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采用“双元制”教学方法,可以将企业纳入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借助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培养契合中职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专业人才,弥补中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2.联动企业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教育模式,中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优化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方法。教育过程中,中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有助于中职院校向企业人输送才,提升了学生就业率。
3.人才储备
人才是企业发展命脉,缺乏人才企业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但多数企业受限于经营成本,无法投入大量的资源培养专业人才,人才储备量不足,企业人经营失风险升高。“双元制”教育模式让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解决了企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与中职院校双赢合作。
二、我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困境
1.企业参与意愿不高
企业参与中职院校教育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短期经营成本,因此“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过程中,企业参与意愿并不高[2]。从长远角度考虑,“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有益于双方的,但如何让企业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获利成为了能够实现“雙元制”教育模式的关键。
2.学生基础能力较差
近年来受多项因素影响,中职院校持续扩招,致使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水平。因此在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性。构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让“双元制”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相匹配。
3.专业教育模式固化
部分中职教师将“双元制”教育模式等同于课堂教学加实习教学,看似构建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但并没有将二者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3]。在落实“双元制”教育模式过程中,教师需要变革教育思想,同时开展校内教学改革,并主动从企业中汲取新的教学知识,优化原有教学模式,突破专业教育限制。
三、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方法
1.互惠互利,人才培养
企业从“双元制”教育模式中能够得到定向培养人才,因此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围绕着人才输送进行合作。具体开展方法如下:(1)中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与企业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每年为其输送稳定数量的专业定向人才;(2)可以给企业支付一部分教育实习费用,让学生到产能任务量不高的工作间进行实习学习,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学校也降低了仿真实验室构建成本。
2.多元教学,能力开发
判定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能力标准主要依据其入学成绩,也应该意识到传统中小学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同中职院校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但并不代表其不具备学习能力。在“双元制”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引导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通过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学习提升其理论能力。如在机械绘图实习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可以直接从绘制图形入手,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整合所学的机械知识,从而达到强化实践效果。
3.深度整合,教学提升
在“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实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进行以下整合:(1)工业机器人专业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内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帮助中职学生了解相关实践知识;(2)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定期随学生到企业共同实习,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3)将部分实践课程课转移到企业闲置的工作间中,提升学校实践教学效果;(4)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为每名学生建立专业能力成长表,包含绘图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实践知识等多个模块,由企业带教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持续记录学生学习信息,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计划。
结语:
“双元制”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中职院校与企业各为一元,但二者均是知识传授者,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强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二者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紧密联系的合作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海杰,余正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7,01(9):28-31.
[2] 陈杨.工业机器人专业双元制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8,03(43):161.
[3] 王建林.STEAM教育模式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1):39-40,66.
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台州 3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