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莲子白花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术教育面临很多难题,很多人都进行过有益地探索。本文试从生活体验的角度透视一些问题,以期对问题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弊病 生活体验
   罗素说:美术要使儿童过上美好生活。我们美术的教育究其本质应该是美的教育 ,生活的教育。可是,现行的教育模式和考察方式无一不透视出现代美术教育的弊端,致使我们的美术教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将针对现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究,希望能够为美术教学工作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
  一、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2006年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院长就曾经批判。比如西安美术学院的院长杨晓阳就曾经说,中国几大美术学院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过于雷同和单一,均呈现出"西化"的特征。而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下降,西方美术却不断被推广发展。因此,他认为单一的模式非常不利于美术人才的培养。他举例说,生产名家名作的欧洲没有两所美术院校是一样的。这其实仅仅是美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表象,除了深层的社会问题外还有诸多的弊病。
  首先,高考制度的僵化,选拔人才的方式单一使艺术生个人修养总体下降。每年的艺术类考试文化课录取分数只相当于普通类本科的70%不到,也就是说本科线如果是500分,艺术类考生只需要考到350分就可以上同等院校。这是严重的制度不公平,一些文化课学习有问题的同学,为了拿到本科类文凭,就自然会选择艺考这条捷径。各大专院校在利益等多方面原因的驱使下盲目扩招,更加剧了这种现象,以至于现在的教学出现诸多问题。
  第二,基础教育阶段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等致使美术类人才缺乏人文积淀,兴趣不高,创造力不够。经调查,我们发现本来应该是为学生最为喜欢的艺术门类之一的美术竟然没有市场,很多小学初中阶段的同学对美术课没有兴趣,即便是学习美术专业的高职学生也兴趣不浓。学习美术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很多也不是出于兴趣爱好去学习美术,而是为了生活需要。一个缺乏兴趣做引导的学科,怎么可能发扬光大。反观教授美术的教师也是有苦难言,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美术教育到底是怎么了。这其实是现代社会浮躁和功利的表现,只重视那些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学科,至于个人修养是否会因为学习而得到提升到在其次。从教学者的角度讲,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最直接,最便捷,最高效的出成绩,就选择什么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教学模式程式化,单一化,学生自然就缺乏学习兴趣和,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力。
  第三,世俗的功利化影响艺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致使现今的艺术作品缺乏精品,整体欣赏品味不高。首先,功利化削弱审美性。无论是学生的功利还是教师的功利,必然导致作品的肤浅,受众在接受了肤浅的作品后自然审美品位也会相应下降,再反作用于作品的创作,形成恶性循环。真正的艺术必然是深刻的,是能够兼顾实用和审美的,是能积极影响社会品位甚至民族心理的。无论功利化得出现时因为什么原因,作为教育者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底线,努力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学习和创作。第二功利性削弱艺术多样性。以功利做指导,必然是实用至上,凡是不和实用这一标准的统统遭到抛弃,这必然缩小了美术的范围。美术就不再是美的艺术,就会成为工具。蜕变为只有工具性,是与艺术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所谓艺术,必然是能够给人以精神愉悦的,这与工具的实用性有本质的区别。第三,功利性削弱美术本身的艺术性。大家以工具性为圭臬,以實用为指导时,其审美性自然受到削弱,也就影响了美术作为文化传承工具所具备的人文学和艺术性。
  二、美术教育的转变
  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该怎么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职业。是继续保持功利性迎合世俗,还是在顺应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品位,都是我们应该审慎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从教育的本源,本质的角度去看待美术教育的问题。回归美术教育的本质,即美的教育。让美术教育变成真正的审美的教育,从教育对象的角度解决美的受众问题。避免单一化,功利化的教育,注重整体修养的提高。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我们一律接收,用多元的思路统摄多元的美学。
  其次,我们要狠抓基础阶段的美术教育,从生源上解决整体艺术生素质不高的弊病。我们要从美的本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美术学习成为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以功利为目的,成为谋生的手段。作为相关部门理应重新划定录取标准,作为用人单位应该综合考虑个人能力,而不是纯粹的唯文凭论,唯院校论。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不会片面追求高分,才会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
  第三,我们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采取个性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受教的角度提升美术的整体影响和品位。教育者要学会从小课堂转化为大课堂,引导学生真正的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然后才能服务生活。
  第四,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无论是技术的还是思想的,这也是我们改观美术教育现状的关键。我们要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以至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走入质量不高的怪圈。
  总之,我们要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技巧技法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加强生活体验是解决诸般问题的关键。
  三、生活体验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汪曾祺老先生的小说《鉴赏家》中有个情节:大艺术家季陶民在做荷花时将错将红荷花画成了白荷花,有深刻生活体验的果贩叶三给其提了意见,于是就有"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吾师"那句话。虽是小说,却是真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内容不是美而是现实(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为科学家,而是作为人——发生兴趣的事物。现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或者说欠缺以生活为师的意识。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以生活为师,以自然为师,其实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美术中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的看法,注重对正确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的积极引导。因此,我们提倡生活体验,其实就是关注人文,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我们人类自己。
  第一,注重生活体验,要让教学资源生活化。
  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园走向社会。用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 ,用对自然地认真观察和真切感悟,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创作。正如冯骥才老先生提到的季陶民,即便是大艺术家,如果对生活缺乏足够的观察和体验就不会有符合现实,符合审美规律的作品出现。冯骥才之所以是大师,跟他注重生活体验也是密不可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被打成右派,在张家口沽源县的马铃薯研究站下放劳动。期间,他奉命画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每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他说,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冯骥才恰恰是将自然生活作为了做好的教学资源。
  第二,注重生活体验,要让教学语言生活化。
  作为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可能是没有区别的。每个人的文化修养,教育层次以及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美术教学和创作其实是非常个性化得行为,那么用单一的,程式化的语言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美国教育家罗恩菲特说,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教学。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中,才能够提取、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作为教育者应该综合运用各种语言,尽量用贴近生活 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注重生活体验,要实现教学环境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环境。罗恩菲特说,人的个性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得到不同的生活感受,才会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单调的线条和色彩才会有生命的律动。在宽松和尊重个性的环境里学生的创造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会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和生活规律的作品。
  第四,注重生活体验,要实现作品创作的生活化。
  作品的生活化不等于世俗化。生活化的作品是能够表现和引导生活、思想的作品。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学生的作品创作应该以服务于生活为指导,大力引导和提倡贴近生活的创作,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体品位和文化修养。
  总之,我们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坚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职美术教学问题浅析 》王会中 《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1期
  [2] 《艺术感觉与美学》史密斯 【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3] 《视觉与绘画——注视的逻辑》诺曼·布列逊 浙江摄影出版社1983年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所阐述的“四破四立”,是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和思考而完善形成的粗浅性论述:“四破”,即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及其活动模式的部分解析;而“四立”的提出,就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些实践性做法。至于“四立”的可行性有多大,则非本文所能测算。  【关 键 词】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新的发展形势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又能生成新的实
教学内容:  《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摘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华夏民族传承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如何调动当代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怎样唤起他们传承母语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去钻研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
摘要:军校青年教员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促进学员及军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员队伍论述了青年教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文职人员 青年教员 教学能力 基本功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军校文职人员作为军校课堂教学的一支生力军,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那么作为一名在教学岗位的军校文职人员
[内容摘要] 题后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一种再创造的学习,也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认识、思维活动的思维,即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本文明确了解题后反思的重要性,反思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反思方法反思途径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数学教学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掌握“双基”,具备一般的数学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老师与学生之间更是如此,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论文摘要:以图表为题材设置情境的主观题是近几年来浙江高考中频频"亮相"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形象直观、简明概括、信息量大、综合性强。但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存在不能进行全面的比较、数据量化用词不到位、不能有效通过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忽略注中的信息等问题,从而导致答题得分率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一些个人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图表题 标题 图表 注 设问 开放互动 层次 整合 实践活动
某杂志2003.6.P46登载《巧用单刀双掷开关》一文,仅举两例用单刀双掷开关测量未知电阻RX。如图1所示的方案:当单刀1触3时“电流是上进下出表V的”;当1触2时“电流是下进上出表V的”,故该方案不能采用!而如图2所示的测试电路,实质是把两个简单电路视为一个并联电路!由于实验原理涉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故该方案实属纸上谈兵!拙文以1幅电路图为例,简介2只单刀双掷开关跟1只表V匹配在电路中的应用,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动态生成”绝不等于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无目标的随波逐流,而是要在明确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学程序,尽可能地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问题的预案以及教学方式,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驾驭课堂能力,让“预设”与
题目:矛盾的特殊性  宗旨:真实贯彻素质教育(不体现出任何应试教育的影子)的方针  教法: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方法。融会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文学性,艺术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形象享受式地学习。  过程:  一,组织教学。【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友好气氛】  同学们,我初来乍到,同学们却如此友好,深深地叫我老师好。我好感动,在此,我先谢谢同学们了(鞠躬)。  二,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