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吾师罗文谟《百梅集》问世之际,先生与梅树、梅花的—桩桩往事,浮现在心间,不禁追思联翩。
记得在一次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的小会议室,商讨筹办1988年迎春书画展事宜。勃n的蜀中著名书画家有岑学恭、黄稚荃、朱佩君、吴一峰、苏葆桢、周北溪、赵蕴玉等(如今除岑老尚健在外,其他先生均已过世,不甚悲叹)。我当时和黄老稚荃同坐一个沙发。她是艺坛中诗书画高雅者,尤以墨梅精妙,气韵生动;是享有盛誉,闻名遐迩的才女画家。在会前闲谈时,我恭敬地对黄老稚荃说:我酷爱梅花,常画幽谷苍虬的野梅,今后要多向黄老请教!她立即谦和地、嘴挨近我耳低声地回答:“论画梅,首推罗先生!”我问:“哪个罗先生?”她接着又说:“你同乡长辈已故文谟先生嘛!先生以书写梅,厚朴老辣,融诗、书、画、印于毫端,工写兼长,巧拙兼施,典雅而颇有书卷气,……”
于是,当年我多次踵师文谟先生门下,入室聆听的情景,油然逐一呈现在眼前。先生的音容笑貌,他对梅花的欣赏和理解,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先生喜欢梅和竹,无论住在哪里,他的院里总要种一些梅竹。在他的画室书斋“双清馆”的庭院里,就种有几株梅树,有腊梅、红梅、绿萼梅等;旁边还有一丛竹子。先生晚饭后喜欢到院里散步,看看梅竹,有时还自己动手为梅竹松土浇水施肥。冬日梅树开花,他常采折几枝插瓶;春天竹笋出土,他常把不能成竹的嫩竹笋扳下做菜。有一次,燕京大学有两个学生向先生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谈及怎样画好梅竹。先生说:画梅竹不单要会画梅竹的一般形态,而且要熟悉梅竹的生长过程,要自己在笔下表现出梅竹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这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必须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观察;光有灵感成不了画家,还需要有熟练技巧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力书目产生精湛艺术。
梅花生长在野外,冬令开花,具有抗霜耐寒的特征,自古被认为是坚贞不屈、幽雅高洁的象征而受到赞颂。先生继承中国文化爱梅赞梅的传统,写过不少赞赏梅花的诗篇,如:“松竹为益友,岁寒不改操。逢春花又发,品节自古高。”又如:“生来野逸本天真,香淡清超自有神。耐得岁寒余傲骨,年年雪后又生春。”再如:“玉屑生香不点尘,风前闲看越精神。已推天下无双艳,青帝宫中第—人。”
先生不仅像古人一样称赞梅花的品格,而且还给梅花赋予了新的意义。先生所在的民国时期,梅花是国花。先生把梅花视为国魂的象征,同时把爱国主义思想寄寓在画梅之中。先生自幼就对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耿耿于怀,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得寸进尺的侵略挑衅尤为痛恨。他曾经积极参加上海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后来以画梅来寄寓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在画梅中宣泄过自己的愤慨,他把他画的梅花送给英勇抗击日寇的中国军人。
因为喜欢画梅,先生与张大干成为同道挚友。先生有许多写梅的诗画,张大千也有“殷勤说与儿孙辈,识得梅花是国魂”的题诗梅花。他们二人相识于上海美专师友的一次活动中,后来又在北平相逢,相知益深。抗战期间,他们聚会青城山,画梅题诗,十分投契;以后虽然各奔东西,仍然时有书信联系。
这一时期,一代艺术宗师徐悲鸿、黄君壁等亦与吾师志同道合,交谊深厚,互赠精品(徐悲鸿赠秋风立马图、黄君璧赠写生花卉),以作纪念。
多年来,我禀承吾师的熏陶和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不辍,既继承创新又深入生活,与时俱进,不停地弘扬祖国书画艺术,才逐步赢得人们对我创作的“梅花”等作品的赏识。所谓“祁梅花”,是说我稍得吾师之三昧而已。
抚今追昔,感怀万千,悠悠情思,凝成片语:“百梅香飘海内外,德艺双馨永留芳”,以示仰止,并表缅怀志念。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记得在一次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的小会议室,商讨筹办1988年迎春书画展事宜。勃n的蜀中著名书画家有岑学恭、黄稚荃、朱佩君、吴一峰、苏葆桢、周北溪、赵蕴玉等(如今除岑老尚健在外,其他先生均已过世,不甚悲叹)。我当时和黄老稚荃同坐一个沙发。她是艺坛中诗书画高雅者,尤以墨梅精妙,气韵生动;是享有盛誉,闻名遐迩的才女画家。在会前闲谈时,我恭敬地对黄老稚荃说:我酷爱梅花,常画幽谷苍虬的野梅,今后要多向黄老请教!她立即谦和地、嘴挨近我耳低声地回答:“论画梅,首推罗先生!”我问:“哪个罗先生?”她接着又说:“你同乡长辈已故文谟先生嘛!先生以书写梅,厚朴老辣,融诗、书、画、印于毫端,工写兼长,巧拙兼施,典雅而颇有书卷气,……”
于是,当年我多次踵师文谟先生门下,入室聆听的情景,油然逐一呈现在眼前。先生的音容笑貌,他对梅花的欣赏和理解,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先生喜欢梅和竹,无论住在哪里,他的院里总要种一些梅竹。在他的画室书斋“双清馆”的庭院里,就种有几株梅树,有腊梅、红梅、绿萼梅等;旁边还有一丛竹子。先生晚饭后喜欢到院里散步,看看梅竹,有时还自己动手为梅竹松土浇水施肥。冬日梅树开花,他常采折几枝插瓶;春天竹笋出土,他常把不能成竹的嫩竹笋扳下做菜。有一次,燕京大学有两个学生向先生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谈及怎样画好梅竹。先生说:画梅竹不单要会画梅竹的一般形态,而且要熟悉梅竹的生长过程,要自己在笔下表现出梅竹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这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必须靠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观察;光有灵感成不了画家,还需要有熟练技巧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力书目产生精湛艺术。
梅花生长在野外,冬令开花,具有抗霜耐寒的特征,自古被认为是坚贞不屈、幽雅高洁的象征而受到赞颂。先生继承中国文化爱梅赞梅的传统,写过不少赞赏梅花的诗篇,如:“松竹为益友,岁寒不改操。逢春花又发,品节自古高。”又如:“生来野逸本天真,香淡清超自有神。耐得岁寒余傲骨,年年雪后又生春。”再如:“玉屑生香不点尘,风前闲看越精神。已推天下无双艳,青帝宫中第—人。”
先生不仅像古人一样称赞梅花的品格,而且还给梅花赋予了新的意义。先生所在的民国时期,梅花是国花。先生把梅花视为国魂的象征,同时把爱国主义思想寄寓在画梅之中。先生自幼就对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耿耿于怀,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得寸进尺的侵略挑衅尤为痛恨。他曾经积极参加上海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后来以画梅来寄寓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在画梅中宣泄过自己的愤慨,他把他画的梅花送给英勇抗击日寇的中国军人。
因为喜欢画梅,先生与张大干成为同道挚友。先生有许多写梅的诗画,张大千也有“殷勤说与儿孙辈,识得梅花是国魂”的题诗梅花。他们二人相识于上海美专师友的一次活动中,后来又在北平相逢,相知益深。抗战期间,他们聚会青城山,画梅题诗,十分投契;以后虽然各奔东西,仍然时有书信联系。
这一时期,一代艺术宗师徐悲鸿、黄君壁等亦与吾师志同道合,交谊深厚,互赠精品(徐悲鸿赠秋风立马图、黄君璧赠写生花卉),以作纪念。
多年来,我禀承吾师的熏陶和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不辍,既继承创新又深入生活,与时俱进,不停地弘扬祖国书画艺术,才逐步赢得人们对我创作的“梅花”等作品的赏识。所谓“祁梅花”,是说我稍得吾师之三昧而已。
抚今追昔,感怀万千,悠悠情思,凝成片语:“百梅香飘海内外,德艺双馨永留芳”,以示仰止,并表缅怀志念。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