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类编长安志》在元代地方志中颇有特色和代表性,它上承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下衔接明、清《长安县志》,在西安地方志书乃至古代地方志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关键词:《类编长安志》 历史地理学 长安地区 古都
《类编长安志》是元代骆天骧编撰的一部西安地方志书,由于骆天骧学识有限,使其在体例、内容、材料去取等方面存在缺陷,久为学界所诟病。而且学界关注也较少,相关论著只是简略探究了内容、体例特征以及存在的缺憾。其实,《类编长安志》在元代传世不多的地方志书中颇有特色和代表性,它上承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下衔接明、清《长安县志》,在西安地方志书乃至古代地方志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今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全面阐述《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内容与价值,以供方家指正。
一、《类编长安志》中的历史地理内容
《类编长安志》内容多承袭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所不同是将《长安志》“减去繁芜,撮其枢要” [1],书中内容分为京城、宫殿室庭、宫禁、庙寺、山水、川谷等条目,把地志改编成类似于类书的结构,独具一格形成了类书型的地志,使世人一目了然长安地区的名胜古迹。当然,这种编排缺点是内容混乱,重复较多。黄永年指出“这样的删减,又使此书不只是宋志的分类重编本,而成为在宋志基础上重新改编而成的一部元代新《长安志》”[1]。
由于骆氏大量吸收了前代长安志书内容,叙述周秦以来长安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
其一,长安地区行政沿革资料。《类》包含长安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的信息。卷一“长安路州县图”,清晰再现了金元长安的地域概况。主要内容为长安地理沿革、土产、风俗的总论,下分分野、土产、土贡、风俗等纲目,在叙述行政区划时分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四至等条目,详述金元之前的长安周边郡县名称来历、沿革演变、地域范围,使古长安行政区划沿革历历在目。
其二,详记长安都城历史地理。卷二“宫室”,详述周秦以来长安作为全国性政权都城的历史,下分宫殿室庭、宫禁、馆阁楼观、堂宅亭园、街市里地等内容,包含了大量长安历史地理资料,如在长安坊里制度方面,宋敏求《长安志》的宋代刻本已失传,仅存毕沅点校的明代成化、嘉靖刻本内容缺漏很多,像唐长安城朱雀门第一街北数第一、二坊名字缺失,清代徐松等人也未正确考证,骆氏一书则记载为善和坊和通化坊,增补了《长安志》的缺漏。黄永年认为“骆氏是金元时人,所用的宋志无疑是宋刻或金刻足本,所抄录的坊名基本上按照宋志原本次序。”[2]
其三,记载长安周边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概况。卷五“寺观”条记录长安周边周秦以来寺庙分布、位置、沿革兴废。卷六“山水”是对长安水利以及地理分布的梳理和总结。卷七为桥梁、渡口、驿站等各种交通设施。卷八山陵墓葬,搜集帝王、贵族陵墓约100余座。卷九“胜迹”记载长安名胜古迹。志中开创性梳理了元代关中地区遗存的唐碑分布,对金元长安地区的都城遗迹进行了简要介绍。元之前西安地方志很少记载唐代碑刻,《类编长安志》则弥补了这一缺憾,书中附录有“石刻”类条目,收录了当时长安附近的132篇碑石墓志铭等,并涉及金元碑文42篇,其余大部为唐代碑刻,包括初唐四大家等名家刻石[3]。骆天骧不仅将碑刻录名,并且详细记载了这些碑石的作者、年代、具体保存地点,可以算作一部长安地区自周秦至金元的碑刻史。这些碑刻都是骆“不惮涉远,披荆莽而追访”而得,是关于元代长安地区碑刻地理分布的第一手资料。
二、《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第一,在元代地方志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地区地方志力作,填补了金元时期古长安史料的空白。
元代方志散佚颇多,“总计传世元代方志十四种” [4],北方地区仅存四部,《类编长安志》即是仅存的四部地方志之一,珍贵性可见一斑。
西安由于长期作为统一政权的都城,文化繁盛,地方志书一直较多。自周秦以来,先后有《三辅黄图》、《西京杂记》、《三秦记》、《长安志》、《雍录》、《秦录》、《长安县志》、《唐两京城坊考》等,这些著作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性,《长安志》止于北宋,《雍录》止于南宋,时间都是至金元而止,而《类编长安志》成书于元代,添补金元史实,则在时间、空间上填补金元时期空白,保持了长安地区地方志书时间上、学术上的延续性。
第二,内容通俗易懂,为古代历史地理学通俗类著作。《类编长安志》是在元代历史地理学文献中是最通俗的著作。
骆氏在自序指出“(《长安志》)其故事散布州县,难以检阅……乃剪去繁芜,撮其枢要,在汉、晋、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县,引用诸书,检讨百家传记,门分类聚……且之曰‘类编长安志’,览之者不劳登涉,长安事迹,如在目前,岂不快欤。”可见,作者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写一部介绍长安名胜古迹、轶闻旧事的通俗类著作,与前代历史地理学类著作学术气息浓厚不同,此书专注于介绍名胜古迹、山川地理等。书中除卷一与卷十有深厚的学术气息外,其余8卷均是介绍长安周边地理概况、名胜古迹,而且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因此“此书只是近乎后世旅游指南的读物而已。”[1]
三、结语
《类编长安志》是一部元代历史地理的通俗类著作。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元代长安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元)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2]边质洁,万叶.关于<类编长安志>一处校勘的商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
[3]启文.<类编长安志>》“元庄”条标点正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
[4]邸富生.论元代志书的纂修与方志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1期
关键词:《类编长安志》 历史地理学 长安地区 古都
《类编长安志》是元代骆天骧编撰的一部西安地方志书,由于骆天骧学识有限,使其在体例、内容、材料去取等方面存在缺陷,久为学界所诟病。而且学界关注也较少,相关论著只是简略探究了内容、体例特征以及存在的缺憾。其实,《类编长安志》在元代传世不多的地方志书中颇有特色和代表性,它上承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下衔接明、清《长安县志》,在西安地方志书乃至古代地方志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今笔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全面阐述《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内容与价值,以供方家指正。
一、《类编长安志》中的历史地理内容
《类编长安志》内容多承袭宋代宋敏求的《长安志》,所不同是将《长安志》“减去繁芜,撮其枢要” [1],书中内容分为京城、宫殿室庭、宫禁、庙寺、山水、川谷等条目,把地志改编成类似于类书的结构,独具一格形成了类书型的地志,使世人一目了然长安地区的名胜古迹。当然,这种编排缺点是内容混乱,重复较多。黄永年指出“这样的删减,又使此书不只是宋志的分类重编本,而成为在宋志基础上重新改编而成的一部元代新《长安志》”[1]。
由于骆氏大量吸收了前代长安志书内容,叙述周秦以来长安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
其一,长安地区行政沿革资料。《类》包含长安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的信息。卷一“长安路州县图”,清晰再现了金元长安的地域概况。主要内容为长安地理沿革、土产、风俗的总论,下分分野、土产、土贡、风俗等纲目,在叙述行政区划时分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四至等条目,详述金元之前的长安周边郡县名称来历、沿革演变、地域范围,使古长安行政区划沿革历历在目。
其二,详记长安都城历史地理。卷二“宫室”,详述周秦以来长安作为全国性政权都城的历史,下分宫殿室庭、宫禁、馆阁楼观、堂宅亭园、街市里地等内容,包含了大量长安历史地理资料,如在长安坊里制度方面,宋敏求《长安志》的宋代刻本已失传,仅存毕沅点校的明代成化、嘉靖刻本内容缺漏很多,像唐长安城朱雀门第一街北数第一、二坊名字缺失,清代徐松等人也未正确考证,骆氏一书则记载为善和坊和通化坊,增补了《长安志》的缺漏。黄永年认为“骆氏是金元时人,所用的宋志无疑是宋刻或金刻足本,所抄录的坊名基本上按照宋志原本次序。”[2]
其三,记载长安周边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概况。卷五“寺观”条记录长安周边周秦以来寺庙分布、位置、沿革兴废。卷六“山水”是对长安水利以及地理分布的梳理和总结。卷七为桥梁、渡口、驿站等各种交通设施。卷八山陵墓葬,搜集帝王、贵族陵墓约100余座。卷九“胜迹”记载长安名胜古迹。志中开创性梳理了元代关中地区遗存的唐碑分布,对金元长安地区的都城遗迹进行了简要介绍。元之前西安地方志很少记载唐代碑刻,《类编长安志》则弥补了这一缺憾,书中附录有“石刻”类条目,收录了当时长安附近的132篇碑石墓志铭等,并涉及金元碑文42篇,其余大部为唐代碑刻,包括初唐四大家等名家刻石[3]。骆天骧不仅将碑刻录名,并且详细记载了这些碑石的作者、年代、具体保存地点,可以算作一部长安地区自周秦至金元的碑刻史。这些碑刻都是骆“不惮涉远,披荆莽而追访”而得,是关于元代长安地区碑刻地理分布的第一手资料。
二、《类编长安志》的历史地理学价值
第一,在元代地方志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安地区地方志力作,填补了金元时期古长安史料的空白。
元代方志散佚颇多,“总计传世元代方志十四种” [4],北方地区仅存四部,《类编长安志》即是仅存的四部地方志之一,珍贵性可见一斑。
西安由于长期作为统一政权的都城,文化繁盛,地方志书一直较多。自周秦以来,先后有《三辅黄图》、《西京杂记》、《三秦记》、《长安志》、《雍录》、《秦录》、《长安县志》、《唐两京城坊考》等,这些著作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延续性,《长安志》止于北宋,《雍录》止于南宋,时间都是至金元而止,而《类编长安志》成书于元代,添补金元史实,则在时间、空间上填补金元时期空白,保持了长安地区地方志书时间上、学术上的延续性。
第二,内容通俗易懂,为古代历史地理学通俗类著作。《类编长安志》是在元代历史地理学文献中是最通俗的著作。
骆氏在自序指出“(《长安志》)其故事散布州县,难以检阅……乃剪去繁芜,撮其枢要,在汉、晋、隋、唐、宋、金,迄皇元更改府郡州县,引用诸书,检讨百家传记,门分类聚……且之曰‘类编长安志’,览之者不劳登涉,长安事迹,如在目前,岂不快欤。”可见,作者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写一部介绍长安名胜古迹、轶闻旧事的通俗类著作,与前代历史地理学类著作学术气息浓厚不同,此书专注于介绍名胜古迹、山川地理等。书中除卷一与卷十有深厚的学术气息外,其余8卷均是介绍长安周边地理概况、名胜古迹,而且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因此“此书只是近乎后世旅游指南的读物而已。”[1]
三、结语
《类编长安志》是一部元代历史地理的通俗类著作。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研究元代长安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元)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2]边质洁,万叶.关于<类编长安志>一处校勘的商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期
[3]启文.<类编长安志>》“元庄”条标点正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3期
[4]邸富生.论元代志书的纂修与方志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