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更具有吸引力?我认为乡土教材的开发或可成为远程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突破口。因为,乡土教材源于生活,它以当地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通过编导的巧妙构思和拍摄制作人员的艺术处理,生动直观、通俗易懂,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也更便于人们接受。
初步成效
近年来,和硕县在乡土教材开发与制作上,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以体现地方特色为重点,坚持以典型事迹感染一批、适用技术带动一批、经营管理培养一批为目标,积极探索乡土教材开发制作的新办法,增强远程教育的学用成效。
一是发挥成员单位作用,认真选题。根据自治区、自治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制作实施方案,联合县林业局、农业局、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葡萄产业发展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根据本县实际和农牧民群众的需求,组织人员认真遴选典型经验、适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确定拍摄制作教材选题。如:近年来随着和硕县酿酒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广大种植户的需求,专门拍摄制作了《酿酒葡萄栽培技术》《酿酒葡萄夏季修剪》和《酿酒葡萄种植管理》等一系列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乡土教材,很受农牧民欢迎。
二是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作用,严格把关。按照初步确定的乡土教材选题,组织人员认真起草撰写教材拍摄解说词,邀请县广播电视局、林业局、农业局、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等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教材拍摄脚本进行指导把关,调动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乡土教材内容科学专业,具有实用性。
三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的作用,充实素材。在搜集典型经验、适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教学素材过程中,通过召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及村、社区部分群众座谈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各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从中选取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实例和故事,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增强乡土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突出特色、实用、实效的原则,先后开发制作了《小拱棚搭建技术》《马背上的宣传队》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
四是发挥摄制人员作用,精心采编。摄制人员通过运用平时自学、外出培训所学技术,从拍摄采集、镜头剪辑、特效制作、背景音乐穿插等每个环节都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制作,做好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同时还邀请了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节目编辑人员对远程教育乡土教材进行指导,根据专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和硕县远程教育乡土教材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材开发缺乏多样性,还不能够满足所有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需求。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教育导向的制约,远程教育乡土教材侧重于政治性,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较多,反映民俗文化、社会诚信、寓教于乐的题材内容较少,而且典型事迹千篇一律,往往写了工作写家庭,写了家庭写荣誉,就像记流水账,吸引不住观众的眼球。
二是在选题过程中注重县域龙头产业宣传引导,忽略了具有一定潜能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注重宣传基础好、规模大、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忽视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且符合大部分农牧民自主创业或小规模经营的产业宣传。在宣传形式上有的乡土教材理论讲授得多,实景制作和传授实用技术少,大多与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贴得不够紧,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干部对适用技术多样性的需求。
三是对乡土教材开发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工作投入成本较高,教材开发制作周期较长、环节多、程序繁杂,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开发制作乡土教材过程中,有的部门只是根据上级拟定的范围和本地实际,什么方便就制作什么,降低了乡土教材开发制作成本和质量。有的则聘请和委托一些市场上的传媒公司代替制作,当“甩手掌柜”。而在摄、录、编等设备更新投入上,由于相配套的设备种类多、价格昂贵,加之县级政府财政相对困难,只能靠现有的陈旧设备勉强完成任务,致使有些好的素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乡土教材开发技术人员队伍相对薄弱。在乡土教材开发过程中,一些与农业农村比较贴近的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他们有适合农村推广的新技术,但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人员,无力开发制作媒体教材。而像广播电视、宣传等有制作能力的部门和单位,他们制作的教材,往往以政策方针宣传解读较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来说,我县远程办共有3名工作人员,均属于“非科班”出身的干部,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乡土教材拍摄和后期制作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加上平时忙于县域党建网站维护、基层站点检修、组织各类培训、撰写信息简报等其他工作,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上,只是将其作为一般性的工作任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启示和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探索增强乡土教材拍摄制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乡土教材开发针对性。在乡镇、村和社区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课件资源需求调查队伍,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党员干部群众的反馈和学习需求,定期整理并上报。县远程办安排专人负责对基层上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件需求报告,召开广播电视、涉农、科技、教育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教材开发小组会议,讨论确定选题,切实做到“群众急需什么知识,就制作什么教材”。
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乡土教材的实用性。在课件选题上,要立足实际,充分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开发有一定潜能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教材,通过聘请宣传、教育、科技和涉农部门技术专家参与编写和校订教材脚本,严把教材质量关,切实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三是围绕示范引领带动,增强乡土教材的典型引导性。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接,聘请技术专家拍摄制作一批适用于农业、农村的技术教材,帮助基层群众干事创业。同时,还要注重加大身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运用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创业致富。
四是围绕乡土文化和民俗,提高乡土教材的趣味性。积极组织远程教育成员单位开发本地优秀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民族风情乡土教材,通过宣传家乡风情,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各族群众爱家乡的热情,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每个人的力量。
五是围绕教材作用的发挥,提高乡土教材的艺术性和可看性。远程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学和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现代电视制作、剪辑方法,通过在镜头的表现、画面的处理、采访的技巧、特技的运用、字幕音效的设计等方面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断增强乡土教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为新疆和硕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初步成效
近年来,和硕县在乡土教材开发与制作上,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以体现地方特色为重点,坚持以典型事迹感染一批、适用技术带动一批、经营管理培养一批为目标,积极探索乡土教材开发制作的新办法,增强远程教育的学用成效。
一是发挥成员单位作用,认真选题。根据自治区、自治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制作实施方案,联合县林业局、农业局、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葡萄产业发展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根据本县实际和农牧民群众的需求,组织人员认真遴选典型经验、适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确定拍摄制作教材选题。如:近年来随着和硕县酿酒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广大种植户的需求,专门拍摄制作了《酿酒葡萄栽培技术》《酿酒葡萄夏季修剪》和《酿酒葡萄种植管理》等一系列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乡土教材,很受农牧民欢迎。
二是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作用,严格把关。按照初步确定的乡土教材选题,组织人员认真起草撰写教材拍摄解说词,邀请县广播电视局、林业局、农业局、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等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教材拍摄脚本进行指导把关,调动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乡土教材内容科学专业,具有实用性。
三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的作用,充实素材。在搜集典型经验、适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教学素材过程中,通过召集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及村、社区部分群众座谈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各族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从中选取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实例和故事,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增强乡土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突出特色、实用、实效的原则,先后开发制作了《小拱棚搭建技术》《马背上的宣传队》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
四是发挥摄制人员作用,精心采编。摄制人员通过运用平时自学、外出培训所学技术,从拍摄采集、镜头剪辑、特效制作、背景音乐穿插等每个环节都进行认真思考、精心制作,做好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同时还邀请了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节目编辑人员对远程教育乡土教材进行指导,根据专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和硕县远程教育乡土教材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材开发缺乏多样性,还不能够满足所有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需求。受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宣传教育导向的制约,远程教育乡土教材侧重于政治性,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较多,反映民俗文化、社会诚信、寓教于乐的题材内容较少,而且典型事迹千篇一律,往往写了工作写家庭,写了家庭写荣誉,就像记流水账,吸引不住观众的眼球。
二是在选题过程中注重县域龙头产业宣传引导,忽略了具有一定潜能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注重宣传基础好、规模大、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忽视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且符合大部分农牧民自主创业或小规模经营的产业宣传。在宣传形式上有的乡土教材理论讲授得多,实景制作和传授实用技术少,大多与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贴得不够紧,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干部对适用技术多样性的需求。
三是对乡土教材开发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工作投入成本较高,教材开发制作周期较长、环节多、程序繁杂,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开发制作乡土教材过程中,有的部门只是根据上级拟定的范围和本地实际,什么方便就制作什么,降低了乡土教材开发制作成本和质量。有的则聘请和委托一些市场上的传媒公司代替制作,当“甩手掌柜”。而在摄、录、编等设备更新投入上,由于相配套的设备种类多、价格昂贵,加之县级政府财政相对困难,只能靠现有的陈旧设备勉强完成任务,致使有些好的素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乡土教材开发技术人员队伍相对薄弱。在乡土教材开发过程中,一些与农业农村比较贴近的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他们有适合农村推广的新技术,但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人员,无力开发制作媒体教材。而像广播电视、宣传等有制作能力的部门和单位,他们制作的教材,往往以政策方针宣传解读较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县级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来说,我县远程办共有3名工作人员,均属于“非科班”出身的干部,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乡土教材拍摄和后期制作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加上平时忙于县域党建网站维护、基层站点检修、组织各类培训、撰写信息简报等其他工作,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乡土教材的开发制作上,只是将其作为一般性的工作任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启示和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条件制约的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探索增强乡土教材拍摄制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乡土教材开发针对性。在乡镇、村和社区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课件资源需求调查队伍,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党员干部群众的反馈和学习需求,定期整理并上报。县远程办安排专人负责对基层上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件需求报告,召开广播电视、涉农、科技、教育等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的教材开发小组会议,讨论确定选题,切实做到“群众急需什么知识,就制作什么教材”。
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乡土教材的实用性。在课件选题上,要立足实际,充分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同时,注重开发有一定潜能和发展前景的产业教材,通过聘请宣传、教育、科技和涉农部门技术专家参与编写和校订教材脚本,严把教材质量关,切实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三是围绕示范引领带动,增强乡土教材的典型引导性。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接,聘请技术专家拍摄制作一批适用于农业、农村的技术教材,帮助基层群众干事创业。同时,还要注重加大身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运用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创业致富。
四是围绕乡土文化和民俗,提高乡土教材的趣味性。积极组织远程教育成员单位开发本地优秀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民族风情乡土教材,通过宣传家乡风情,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各族群众爱家乡的热情,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每个人的力量。
五是围绕教材作用的发挥,提高乡土教材的艺术性和可看性。远程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学和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熟练掌握现代电视制作、剪辑方法,通过在镜头的表现、画面的处理、采访的技巧、特技的运用、字幕音效的设计等方面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断增强乡土教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为新疆和硕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