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专业调研和就业市场调查,在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老挝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比国内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际,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实践方式两方面探讨如何制订实用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關 键 词] 工学结合;跨国培养;知技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08-01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单纯的语言类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职老挝语专业如何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用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老挝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与生产实践脱钩,与岗位脱节的现象。
一是学生在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技能的实训不能与企业生产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语言水平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处事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三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学生计算机、文秘、外语等能力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当。有的课程第一学期开设了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期才开设相应的核心课程,有的课程先开设了核心课程才开设基础类课程。二是课时分配不均,语言类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有待加强。三是专业技能实训类课程未能与生产实践接轨。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条件,特别是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训,很难做到与生产实践接轨。四是专业课和语言课未能较好地衔接,“专业”+“语言”沒有落到实处。语言类教师不懂专业,专业类教师不懂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语言与专业的统一,目前基本都是分开教学,语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没有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实践方式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证衔接起来,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建立“理实一体,知技并重,跨国培养,工学结合”的“语言+专业”培养制度
将人才培养分为“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合作高校学历提升)”四个能力模块,实行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1-2学期,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到企业专业认知和在校内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具有基本的认知;第3-4学期,学生通过专业实训和专业技能“进阶式”训练,掌握老挝语语言能力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假期和课余时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参与生产认知实践,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余下的时间到国内、外资企事业单位进行“2+X”顶岗实习或到老挝合作高校进行“2+X”语言提升学习或本科学历提升,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二)构建“多证书+多级化+全过程+多形式”人才培养体系
做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度融合、顶岗实践和就业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考证融会贯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的技术要求。
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课程体系构成
为进一步与行业、岗位及岗位群接轨,培养“专业+语言”高端技能型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将课程分为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能力教育平台三大模块。
1.公共素质教育平台
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课和素质能力选修课相关课程。
2.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
3.能力教育平台
能力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
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能力教育平台三大教育平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对策与建议[J].科教导刊,2011(11).
[2]丁金昌.高职教育“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關 键 词] 工学结合;跨国培养;知技并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08-01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单纯的语言类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职老挝语专业如何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用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老挝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与生产实践脱钩,与岗位脱节的现象。
一是学生在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技能的实训不能与企业生产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语言水平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处事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三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学生计算机、文秘、外语等能力无法胜任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当。有的课程第一学期开设了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期才开设相应的核心课程,有的课程先开设了核心课程才开设基础类课程。二是课时分配不均,语言类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有待加强。三是专业技能实训类课程未能与生产实践接轨。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实践条件,特别是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训,很难做到与生产实践接轨。四是专业课和语言课未能较好地衔接,“专业”+“语言”沒有落到实处。语言类教师不懂专业,专业类教师不懂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语言与专业的统一,目前基本都是分开教学,语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没有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实践方式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证衔接起来,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建立“理实一体,知技并重,跨国培养,工学结合”的“语言+专业”培养制度
将人才培养分为“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合作高校学历提升)”四个能力模块,实行模块教学、阶段培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1-2学期,学生通过专业教育、到企业专业认知和在校内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具有基本的认知;第3-4学期,学生通过专业实训和专业技能“进阶式”训练,掌握老挝语语言能力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假期和课余时间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和参与生产认知实践,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余下的时间到国内、外资企事业单位进行“2+X”顶岗实习或到老挝合作高校进行“2+X”语言提升学习或本科学历提升,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二)构建“多证书+多级化+全过程+多形式”人才培养体系
做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度融合、顶岗实践和就业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考证融会贯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的技术要求。
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课程体系构成
为进一步与行业、岗位及岗位群接轨,培养“专业+语言”高端技能型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将课程分为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能力教育平台三大模块。
1.公共素质教育平台
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课和素质能力选修课相关课程。
2.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
3.能力教育平台
能力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
公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能力教育平台三大教育平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对策与建议[J].科教导刊,2011(11).
[2]丁金昌.高职教育“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