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运用,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学习。体验式学习给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坐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它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过程,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以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组合作用不同形状的实物搭一搭,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我都给予肯定与赞赏,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小博士”为活动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去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因为学生们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课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先让每个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说,介绍时他们兴致勃勃,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上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的名称和钱币发行的历史。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先后对着大哥、二哥的房子使劲一吹,结果大哥和二哥的房子都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跑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牢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兔子的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形体从他们熟悉的实物中分离出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形成的过程。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因此,“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562108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中心学校)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坐而受道”的学习方式不同,体验学习强调的是“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它是伴随着积极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过程,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进入情境,亲自参与其中的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形成结论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以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组合作用不同形状的实物搭一搭,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我都给予肯定与赞赏,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小博士”为活动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去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因为学生们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课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先让每个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说,介绍时他们兴致勃勃,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上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的名称和钱币发行的历史。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先后对着大哥、二哥的房子使劲一吹,结果大哥和二哥的房子都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跑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牢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兔子的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立体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形体从他们熟悉的实物中分离出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形成的过程。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因此,“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562108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