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穴位敷贴在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所收治的虚寒性胃脘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温胃舒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穴位敷贴;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胃脘痛指的就是因气血不调、脾胃受损等所引发的一种胃脘部疼痛,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临床胃脘痛证型,该疾病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比较长,极易反复发作,因而难以根治[1]。怎样对胃脘痛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29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予以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所收治的虚寒性胃脘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34.8±5.5)岁,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7±2.1)年。19例为慢性胃炎,15例为胃溃疡,1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8例为慢性胃炎并发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复合型溃疡。按随机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取温胃舒胶囊进行治疗,即温胃舒胶囊(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53280)口服,成人:3粒/次,2次/d,儿童患者适度减量。
观察组:对该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其药方主要有木香、良姜、丁香、吴茱萸、砂仁以及延胡索等,将其研磨成粉末状,且用蜂蜜调膏,均匀搅拌,之后再添加少量的皮肤透入剂氮酮,以起到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然后将其调制成粘度适中的软膏,塞入患者肚脐,即神阙穴;采取一次性的敷贴贴在患者的神阙穴上,1次/d,持续治疗一个疗程,即2周。
1.3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所制定且发布的《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判断,其中,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在半年至一年之内未再次复发,相关主项理化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在半年至一年之内未再次发作,相关理化检查结果显示好转,为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半年至一年之内偶有发作,但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为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相关理化检查结果显示未发生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28/2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2%(25/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中医中,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胃脘痛证型,引发该疾病的原因一般是身体脾气虚或者是长期的脾虚,继而使得脾阳受损,亦或者是贪食生冷,致使脾阳受损,造成脾阳虚,从而无法温和胃肠,寒自内生[3]。“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举痛论》提到,这表明出现胃脘痛是由于络脉拘急、胃络寒凝,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这说明胃脘痛和肝胃失和、木气过旺有关系[4]。
针对胃脘痛的病机,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的方式予以治疗,其敷贴的药物主要有木香、良姜、丁香、吴茱萸、砂仁以及延胡索等,其中木香有健运脾胃、理气消积的功效;良羌有散寒、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胃脘腹冷痛常用的一种药物[5];丁香具有改善腹部胀气、强化消化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的作用;吴茱萸有温痉祛寒止痛、助消化以及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砂仁具有止痛、和中以及行气等功用;延胡索辛散温通,可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以上各种药物相配伍使用,能够达到祛寒止痛、温中益气以及健脾和胃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韦娟姿,吴大斌.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39-340.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M].北京中医学院1984,(02):20.
[3]胃炎灸穴位敷贴治疗寒性胃脘痛30例疗效观察[C].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3.
[4]樊鳳杰,纪会芳.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脘痛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1,32(3):46-46.
[5]刘会玲,王琳,周立颖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1,24(1):39-40.
关键词:穴位敷贴;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胃脘痛指的就是因气血不调、脾胃受损等所引发的一种胃脘部疼痛,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临床胃脘痛证型,该疾病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比较长,极易反复发作,因而难以根治[1]。怎样对胃脘痛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29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予以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所收治的虚寒性胃脘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34.8±5.5)岁,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7±2.1)年。19例为慢性胃炎,15例为胃溃疡,1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8例为慢性胃炎并发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复合型溃疡。按随机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取温胃舒胶囊进行治疗,即温胃舒胶囊(陕西渭南华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53280)口服,成人:3粒/次,2次/d,儿童患者适度减量。
观察组:对该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其药方主要有木香、良姜、丁香、吴茱萸、砂仁以及延胡索等,将其研磨成粉末状,且用蜂蜜调膏,均匀搅拌,之后再添加少量的皮肤透入剂氮酮,以起到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然后将其调制成粘度适中的软膏,塞入患者肚脐,即神阙穴;采取一次性的敷贴贴在患者的神阙穴上,1次/d,持续治疗一个疗程,即2周。
1.3疗效判定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所制定且发布的《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判断,其中,患者所有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在半年至一年之内未再次复发,相关主项理化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在半年至一年之内未再次发作,相关理化检查结果显示好转,为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半年至一年之内偶有发作,但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为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未得到任何的改善,相关理化检查结果显示未发生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28/2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2%(25/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中医中,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胃脘痛证型,引发该疾病的原因一般是身体脾气虚或者是长期的脾虚,继而使得脾阳受损,亦或者是贪食生冷,致使脾阳受损,造成脾阳虚,从而无法温和胃肠,寒自内生[3]。“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举痛论》提到,这表明出现胃脘痛是由于络脉拘急、胃络寒凝,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这说明胃脘痛和肝胃失和、木气过旺有关系[4]。
针对胃脘痛的病机,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的方式予以治疗,其敷贴的药物主要有木香、良姜、丁香、吴茱萸、砂仁以及延胡索等,其中木香有健运脾胃、理气消积的功效;良羌有散寒、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胃脘腹冷痛常用的一种药物[5];丁香具有改善腹部胀气、强化消化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的作用;吴茱萸有温痉祛寒止痛、助消化以及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砂仁具有止痛、和中以及行气等功用;延胡索辛散温通,可行气中血滞、血中气滞。以上各种药物相配伍使用,能够达到祛寒止痛、温中益气以及健脾和胃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韦娟姿,吴大斌.中药内服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39-340.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M].北京中医学院1984,(02):20.
[3]胃炎灸穴位敷贴治疗寒性胃脘痛30例疗效观察[C].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3.
[4]樊鳳杰,纪会芳.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胃脘痛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1,32(3):46-46.
[5]刘会玲,王琳,周立颖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1,24(1):39-40.